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192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河矿—中华铈矿系列稀土矿物的多体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结晶学模块法研究了黄河矿,中华铈矿和氟碳铈钡矿的晶体结构。三种矿的晶体结构中存在五种相同的配位多面体及其单链。多面体链相互联接组成两种似层状模块(H)和(Z)。  相似文献   
42.
43.
高含量钾测定,一般采用NaB(C_6H_5)_4-Hg(Ⅱ)-EDTA容量法。由于使用金属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就要求溶液无色,无沉淀物等,而且终点不甚清晰。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则可克眼指示剂法的不足之处。本试验于强酸性介质中,加入NaB(C_6H_5)_4,使K~ 与(C_6H_5)_4B-生成沉淀,用丙酮溶解。加入过量Hg(Ⅱ)-  相似文献   
44.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钌与钼酸盐和耐尔蓝(NB)形成离子缔合物,缔合物的λmax为585nm,ε为1.32×10^6L.mol.cm^-1,符合比耳定律范围0~1.2μg/25mLRu,检测限为2.6ng/mL(n=11),用平衡移动法测定缔合物的摩尔比为Ru:NB=1:2。考察了43种共存离子的影响,仅Os(Ⅲ),SiO^2-3,As(Ⅲ),Sb(Ⅲ),Ge(Ⅳ)有干扰,需用蒸馏分离。本法已用于某些  相似文献   
45.
采用过氧化钠熔融试样,用盐酸调节试液酸度,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铈矿中微量砷和锑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铈基体及共存元素,试液酸度及介质等因素对砷和锑的光谱和非光谱影响。  相似文献   
46.
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主要富集在炼渣中,金属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因此,要想根据青铜器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示踪铜料来源,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对比各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配分曲线,发现炼渣的稀土配分曲线为判断古代所使用的冶炼技术及铜矿石的输出路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富碲铋矿中碲铋的分离条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在pH8~12范围内,当Fe>10mg时,Te、Bi与Fe共沉淀完全而与其它杂质元素分离,沉淀用10%KOH溶解Te而与Bi、Fe分离,溶液经酸化后用K2Cr2O7法滴定Te。平行测定10次碲铋矿粉和矿渣,RSD为1.07%。  相似文献   
48.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石灰岩矿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将石灰岩矿样品置于聚四氟乙烯塑料烧杯中,用磷酸于300℃溶解,然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磷酸溶液中的二氧化硅含量。用石灰岩矿样品中的二氧化硅总含量扣除磷酸溶液中的二氧化硅含量得到石灰岩矿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使用基体匹配法校正基体的干扰。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8%(n=9),3种标准物质中二氧化硅含量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该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适用于测定大批量石灰石矿样品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能够满足地质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9.
PET表面锐钛矿-板钛矿相TiO2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在经表面改性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制备得到TiO2薄膜. 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UV-Vis 透光率曲线、接触角测试仪等测试手段对TiO2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PET表面过渡层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有机基底与无机薄膜之间的界面相容性, 在其表面形成透明、均一、附着力良好且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薄膜.通过控制实验过程, 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不同锐钛矿/板钛矿比的TiO2薄膜,同时发现适量板钛矿相的存在能有效提高薄膜的光致亲水性.  相似文献   
50.
金属离子在细菌浸取金属硫化矿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取某低品位原生硫化矿中Cu、Ni时,金属离子对细菌浸矿有明显的催化作用.金属离子(Ag+,Hg2+,Co2+,Bi3+)能显著提高细菌浸出Cu、Ni的浸出率.对细菌浸Cu而言,金属离子催化能力排序为:Ag+Co2+>Bi3+>Hg2+;对浸Ni,其排序则为:Bi3+>Ag+>Co2+>Hg2+.金属离子的浓度、性质及矿石粒度等影响金属离子的催化能力.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机理与其性质、矿物结构及细菌氧化作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