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543篇
化学   5997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104篇
综合类   110篇
数学   157篇
物理学   55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89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01.
评述了近几年来电化学检测在流动注射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分析法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02.
霍丽华  陈耐生 《结构化学》1996,15(2):150-153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四核钼簇合物Mo4S4(μ-OAc)2(dtp)4在CH4CN,DMF,DMSO等溶剂中的氧化还原半波电位(E1/2),对其氧化还原进行了归属,结果表明在CH3CN中存在一个单电子的氧化过程和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而在DMF和DMSO中只存二个单电子的还原过程,同时还探讨了溶剂的DN数对该簇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对谷胱甘肽(GSH)与重铬酸钾的相互作用及其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GSH浓度为Cr(Ⅵ)浓度5倍以上时,Cr(Ⅵ)与GSH作用完全并形成一新的中间态配合物,该中间态配合物于+0.21 V和+0.36 V(vs SCE)处产生一对新的氧化还原峰,UV-Vis的吸收光谱进一步证明了中间态配合物的形成。该配合物不稳定,在一定时间内缓慢分解,其电化学与UV-Vis光谱动力学信息同步。进一步探讨了GSH与Cr(Ⅵ)作用的电极反应机理。当Zn(Ⅱ)存在于该体系时,Zn(Ⅱ)对中间态配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过程起着双向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子给-受体模型化合物——氰基乙烯基苯胺衍生物的电化学行为,并对推电子取代基团—NH_2和—N(CH_3)_2与吸电子取代基团氰基乙烯基对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提出了这些化合物的电氧化态和电还原态的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叔、仲和伯自由基对化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5.
陈体衔 《大学化学》1994,9(3):30-32
本文通过硫脲在银电极上吸附和正丙醇在铂电极上氧化的两个具体实例,简要介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和红外反射光谱的教学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06.
生物电化学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的概况。包括:生物膜与生物界面模拟研究(SAM膜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液/液界面模拟生物膜的电化学),用于生命科学的电化学技术(电脉冲基因直接导入、电场加速作物生长、癌症的电化学疗法、电化学控制药物释放、在体研究的电化学方法、生物分子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酶电极传感器、微生物电极传感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组织电极与细胞器电极传感器、电化学DNA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7.
刘有芹  颜芸  沈含熙 《中国化学》2005,23(9):1165-1172
A thin film of manganese hexacyanoferrate (MnHCF) was electrochemically formed on a glassy carbon (GC) electrode to prepare a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CME). The mechanism of film formation of MnHCF and its growth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by cyclic voltamme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oichiometric composition of MnHCF is Mn^ⅢFe^Ⅲ(CN)6, an analogue of prussian yellow. There exist three clear-cut stages in the whole modification process and the last stag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fabrication of homogenized, stable MnHCF film and must last for an appropriate tim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MnHCF/GC electrod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hich further verified the effective deposition of MnHCF film on GC. The kinetic constants of MnHCF/GC electrode process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resulting MnHCF film modified electrode presented good stability and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the oxidation of H2O2, indicating that MnHCF film possesses function of catalase and can be expected for analytical purposes.  相似文献   
108.
环糊精及其包结物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淑琴  刘志敏 《电化学》1996,2(4):430-434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环糊精及其包结物的电化学研究及应用,同时介绍了我们实验室开展的关于环糊精电化学研究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109.
TiO2与ZnO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尿素加压共沉淀法以Ti(SO4)2与Zn(NO3)2为原料制备了TiO2-ZnO复合纳米粒子, 其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复合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吸附染料RuL2(SCN)2∶2TBA的纳米结构TiO2和各种复合纳米粒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研究的结果表明, 染料对各纳米结构电极都起到了敏化作用, 其中也是由反应物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制备的纳米结构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 对聚3-甲基噻吩修饰的纳米结构TiO2和摩尔比为3∶1, 于530 ℃煅烧的复合纳米粒子构成的纳米结构电极进行光电性能研究, 结果表明, 聚3-甲基噻吩与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存在p-n结, 在一定条件下p-n结的存在有利于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 从而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可有效破坏H_2O分子间氢键的高浓度的ClO_4~-为主要支持电解质,在比通常低数十倍浓度的卤素离子体系中可获得很强的H_2O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信号,并可在含SCN~-体系中观察到H_2O的SERS现象。在0.1mol/LLiCl和3mol/L LiClO_4体系中的SERS谱表明电极表面上存在两种性质十分不同的H_2O分子,文中较详细地讨论这一异常现象。采用合适的电解质和电极表面处理可扩展对H_2O的SERS研究,更深入认识电化学界面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