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03篇
  免费   2349篇
  国内免费   8586篇
化学   17606篇
晶体学   363篇
力学   1483篇
综合类   530篇
数学   1317篇
物理学   6139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603篇
  2022年   747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604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700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1340篇
  2013年   1111篇
  2012年   1098篇
  2011年   1090篇
  2010年   1106篇
  2009年   1202篇
  2008年   1261篇
  2007年   1188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1069篇
  2004年   1066篇
  2003年   997篇
  2002年   964篇
  2001年   906篇
  2000年   698篇
  1999年   629篇
  1998年   559篇
  1997年   640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436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318篇
  1990年   289篇
  1989年   239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植物激素吲哚乙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以绿豆芽叶片组织-二茂铁修饰的碳糊电板(LFMCE)作为植物激素吲哚乙酸传感器的研制,探讨了影响电极性能的因素,初步研究了吲哚乙酸氧化酶处于最优活性的基本条件。实验表明,此电极在NaH2PO4-Na2HPO4(pH5.8)缓冲溶液中对植物生长素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氧化峰电位约在0.42V左右。用循环伏安法测得的氧化峰电流变化值与吲哚乙酸浓度在8-l6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4.2μg/mL,相关系数为0.9984,在样品回收率的测定中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92.
形貌、晶粒大小不同的ZSM-5分子筛的表征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不同形貌、晶粒大小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和催化性能的研究.用XRD、SEM和NH3—TPD等方法对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小品粒分子筛的结晶度优于大晶粒分子筛,其酸性随着晶粒的减小而增强.对于MTG反应,ZSM—5分子筛酸性、晶粒大小和晶体形貌等因素对其催化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小晶粒的ZSM—5分子筛更有利于C5 和C9 的生成,而大晶粒的ZSM—5分子筛对对二甲苯的选择性高.TG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上积炭覆盖酸性中心是导致催化失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胶束催化2,4--二硝基氯苯碱水解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两亲基团,可在水溶液界面上发生吸附、定向排列以及在内部形成胶束等,因可明显地降低界面张力,因而具有调节润湿,增溶,乳化,洗涤,去污,起泡,消泡等功能,同时胶束的形成,还具有加快反应,提高反应专一性的作用[1].目前表面活性剂不仅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同时对交叉学科的发展也起着特殊的作用.其中由于胶束产生的局部浓集效应、静电效应和微环境效应等,不仅使一些在水溶液中难以进行的反应,如长链酯水解,高分子聚合等得以加速,同时还可模拟某些生物酶研究复杂的生理反应[2-4].研究并应用胶束的催化作用,已成为化学动力学十分活跃并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领域.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基础物理化学实验中几乎没有相关的实验内容,为此本文研究了胶束催化2,4--二硝基苯碱水解反应动力学,论文内容可引入物理化学教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994.
氯化铁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癸二酸二丁酯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水果香味和淡的油脂气味,它可作主增塑剂和一些树脂和橡胶的溶剂,由于本品无毒,在食品工业上可用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也可用于配置水果香精.它通常是在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由癸二酸和正丁醇酯化反应而得[2] ,但硫酸腐蚀性很强,化学性质很活泼,反应中副反应较多,且后处理复杂,收率不高.因此国内外许多化学工作者都在探索用更佳的催化剂取代硫酸.俞善信等发现氯化铁(FeCl3·6H2O)是催化合成低级脂肪酸酯的良好催化剂[3,4],它具有原料易得,酯化活性高,操作方便,后处理简单,腐蚀性低等优点.本文采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合成癸二酸二丁酯,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在适当的条件下酸的转化率可达96.73%.  相似文献   
995.
二茚基二芳氧基锆催化乙烯齐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链低碳α 烯烃是生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和高密度聚乙烯 (HDPE)的共聚单体 .Kaminsky型催化剂是 80年代发展起来的烯烃高效聚合催化剂[1].近年来亦有文献报道该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合成低碳α 烯烃[2~ 5].而以茚基锆化合物与氯化烷基铝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乙烯齐聚还未见文献报道 .本文考查了茚基锆化合物和一氯二乙基铝所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对乙烯齐聚的催化性能 ,合成了Ind2 Zr(OC6 H4 p Me) 2 、Ind2 Zr(OC6 H5) 2 、Ind2 ZrCl2 和Cp2 Zr(OC6 H4 p Me) 2 4个化合物 ,…  相似文献   
996.
HPLC-ICP-MS在紫菜中砷形态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通过HPLC-ICP-MS联用技术初步探讨了紫菜中砷的形态;选用了纯水萃取,再用甲醇稀释,用阴离子交换色谱柱经HPLC分离,再用ICP-MS测定,实验发现了2个未知形态色谱峰;该技术将液相色谱的分离技术与ICP-MS高灵敏度的检测方式相结合,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耗样量少,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铜的催化褪色动力学-负吸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催化褪色动力学光度法测铜为例 ,对负吸光度法用于褪色法能提高准确度与灵敏度、扩展线性范围、减小共存离子干扰及操作简便规范等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实例表明 ,间接摩尔吸光系数为1.71×107L·moL -1·cm -1,可测浓度范围为40~3600ng·L -1及相对标准偏差为0.8%(n=9) ,均明显优于用经典吸光度法测定 ,且催化温度降低 ,反应时间缩短并省去反应抑制剂 ,较原方法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98.
用量子化学 AMI方法优化了 1 -苯基二苯并膦二磺化产物 ( PDBPDS)和三磺化三苯基膦 ( TPPTS)的几何构型 .比较两种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和电子结构发现 ,在氢甲酰化铑膦催化反应体系中 ,PDBPDS的配体性能优于 TPPTS.首次研究了以 PDBPDS为配体的铑膦催化剂对丙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膦铑物质的量比和搅拌速度对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2 .0 MPa,1 0 0℃ ,膦铑物质的量比为 35 ,搅拌速度为 5 0 0 r/min及 V( H2 ) /V( CO) =1 /1的条件下 ,催化活性可达到 2 80 0 g(丁醛 ) /[g(铑 )·h],正异构产物物质的量比为 1 2 .3,在相同条件下与传统的三磺化三苯基膦 ( TPPTS)为配体的铑膦催化剂相比 ,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提高了 2倍 .反应结束后 ,有机相和水相分离简单 ,有机相铑浓度仅为3.6× 1 0 - 8mol/L,有效地解决了铑流失问题 ,表明 PDBPDS是极具开发前景的新型水溶性配体  相似文献   
999.
离子色谱分离-抑制电导检测吲哚乙酸和吲哚丁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新型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对吲哚 3 乙酸和吲哚 3 丁酸在流速为 1.5ml·min- 1,2 .5mmol·L- 1Na2 CO3 和 1.0mmol·L- 1NaHCO3 和 10 % (体积分数 )甲醇水的混合淋洗液下能够较好的分离 ,吲哚 3 乙酸和吲哚 3 丁酸检出限分别为 1.4 5 4和 4 .86 2mg·L- 1(S/N =3) ,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重现性。在土壤样品中其加标的回收率分别为 10 3.7%和 97.9%。  相似文献   
1000.
分子印迹手性整体柱的制备及对非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采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 ,单步制备了一种辛可宁印迹的手性整体柱。为了提高柱效和选择性 ,选择了相对低极性的甲苯 /十二醇复合致孔体系。在等度及梯度洗脱条件下 ,非对映异构体辛可宁与辛可尼丁被完全分离。等度洗脱中相对较宽的峰可以在梯度洗脱中得到改善。同时考察了流动相中醋酸浓度、流速以及温度对分离的影响。由于柱中存在大的流通孔 ,大大降低了分离过程中的柱压降 ,从而使这种柱能够在相对高的流速下使用。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分离因子 ,在 60℃获得最大分离因子 5 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