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化学   891篇
晶体学   57篇
力学   44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47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991.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5):1107-1112
在平行板主动式磁回热器中,因板间隙不一致会形成不均匀流道。为研究流道不均匀程度对磁制冷机换热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Comsol 5.4软件构建了二维、瞬态磁制冷模型。除了表征流道不均匀程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同外,模型其余的几何结构与运行条件完全相同。通过对比不同相对标准偏差的磁制冷机温度云图和制冷温跨来衡量AMR的换热性能。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流道不均匀程度的增加,回热器冷端平均温度升高,36%标准偏差流道产生的制冷温跨为5.8 K,比均匀流道达到的11.1 K下降了约50%。当标准偏差高于36%时,制冷温跨减小程度降低。因此流道不均匀对磁制冷机换热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应采用良好的板叠AMR制作工艺尽量使得流道宽度一致。  相似文献   
992.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10):2475-2480
为了探讨气固界面吸附特性,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水蒸气在氧化铝表面吸附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曲线,结合Zeta等温吸附模型及统计速率理论,明晰了吸附过程中的团簇分布,确定了吸附相变及润湿转变条件。结果表明:在低压比区,吸附界面由零吸附单元及单分子团簇组成。随着压比的增大,小分子团簇减少,大分子团簇增加。当压比达到某一特定值,所有类型团簇出现概率相等,吸附熵达到极大值,界面开始发生相变。当压比增加至1.15时,液固界面代替气固界面,润湿所需的过冷度为2.1 K。中压比区吸附速率随压比变化不大,当压比增加至0.7时,吸附速率增大,且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更长。理论计算得到的吸附动力学曲线与实验测量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93.
自动标定型光谱可调星模拟器光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宽光谱波段范围内光谱可调多色温多星等能量分布的星模拟器光源,并且达到星模拟器光源的自动标定,本文从辐度学和色度学出发,基于最小二乘法,在400nm~900nm光谱范围内,采用双积分球法,以白光LED光源为基底光源,多种不同峰值波长的窄带LED光源对目标光谱进行补偿以实现色温3 900K~6 500K连续可调,星等-1 MV~+6 MV,1 MV可调的自动标定型多光谱星模拟器光源系统.最后,在实验室完成了光源系统以及与相应的光学系统形成星模拟器并对其进行装配调试,所测得的光谱分布和星等值与理论模拟结果以及标准目视星等值进行了对比.星模拟器输出光谱点模拟误差和星等误差分别在±10%和±10%范围内,满足现阶段星模拟器的使用要求.同时在后期控制电路稳定的情况下,星等误差可保证在±5%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4.
不同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特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具有光滑层和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2种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了模拟飞机正常着陆和中止起飞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磨损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在不同能载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刹车力矩曲线较为平稳,磨损表面形成较为连续、致密的磨屑层;具有光滑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在正常着陆条件下刹车力矩曲线波动很大,磨损较小,摩损表面形成较为粗糙的磨屑层;随着能载水平的增加(中止起飞条件),摩擦系数显著下降,氧化磨损质量损失明显增大,温升较高,磨损表面氧化严重.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较优,尤其是其高能摩擦特性更优,适宜用作飞机刹车材料.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考虑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和颗粒体积的变化,以上海市常见的绿化树种香樟树的树枝为实验材料,对固定床中生物质颗粒热解过程中温度对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开源软件OpenFOAM获得了反应器内不同热解阶段不同温度范围内颗粒数的分布,给出了不同温度下的有效传热系数及不同传热方式所占的比例.结果 表明:热解温度越高,有效传热系数降低,固体颗粒的平均比热容也逐渐降低;同时热解温度越高,辐射的换热量占比越大,而对流提供的热量占比则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一维管状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La2CuO4。利用XRD、TG-DTA、FT-IR和SEM对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00℃烧结2h得到平均直径150纳米、形貌均一的La2CuO4纳米管。900℃烧结0.5h得到纳米管间连接充分并与电解质紧密接触的纤维电极。利用交流阻抗技术对电极的性能进行研究发现,La2CuO4纳米管阴极材料具有比粉体材料更优越的电极性能。纳米管阴极在700℃的极化电阻为1.03Ω·cm2,而同一组成粉体电极的极化电阻为1.61Ω·cm2;氧分压测试结果显示纳米管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为电荷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B3LYP/6-31G++(d,p),对纤维素的一个循环单体β-D-吡喃葡萄糖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四种可能的热解反应途径,对各种反应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了各热解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反应路径1中速控步的活化能为297.02 kJ.mol,反应路径2中速控步的活化能为284.49 kJ.mol,与反应路径3,4相比,反应路径1,2的反应能垒更低,是主要的热解反应通道,乙醇醛、1-羟基-2-丙酮、5-羟甲基糠醛、CO等小分子产物是热解的主要产物。这与相关实验结果分析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的方法,在碳纳米管(CNT)薄膜及其连接处沉积热解碳(PC)来限制CNTs之间的滑移。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热解碳(PC)的沉积使得CNT表面更加平整,且表面的孔洞更加均匀。通过应力应变及亲疏水性测试发现,CNT/PC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增加了200%,水与薄膜的静态接触角由123°减小到78°。其后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制备得到CNT/PC/MnO2薄膜电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得知,在1 mA/cm^2的电流下单电极的比电容为326 mF/cm^2,可以稳定循环10000圈,电容的保持率稳定在100%左右。  相似文献   
999.
为深入了解高硫石油焦在工业应用高温工况下的热解过程以及硫的析出特性,本研究采用高温固定床对青岛高硫石油焦进行了高温(900-1500℃)热解实验,考察了高温热解下热解气体释放规律,热解过程中焦的物理孔隙结构以及化学特性的演变,并对热解过程中硫的析出与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石油焦热解气中的H_2含量逐渐增加,CO含量变化不大,CH_4与CO_2含量则逐渐下降;热解焦的比表面积与平均孔隙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有所增加,颗粒的表面形态则受温度影响较小;热解温度的升高会降低石油焦中含有的非定型碳比例,提高其微晶结构的有序性以及石墨化程度;热解焦的气化活性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1100℃附近有最小值; 1500℃高硫石油焦硫元素析出率达81.34%,仅少量硫醇类有机硫和噻吩环内的硫元素得以残存。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仪器所配的积分球分析模块采集了中温煤沥青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图,采用一阶导数(SG1D)、标准正态变化(SNV)等方法对所得的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分别采用GB/T2292-2018、GB/T 2293-2019、GB/T 2294-2019、GB/T 8727-2008测定了样品的甲苯不溶物(TI)含量、喹啉不溶物(QI)含量、软化点和结焦值等4项指标。以4项指标的光谱数据为自变量,测定值为因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了测定值与光谱数据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4项指标的预测值和测定值的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79,0.71,0.96,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48%,0.35%,1.11℃,0.3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59%,0.45%,1.10℃,0.52%,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满足煤沥青制成过程质量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