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3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2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Nanowir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energy storage devices such as lithium-ion batteries, su- per(:apa.citors and lithium-air batteries. However, simple-structured nanowires have some limitations hence the strategies to make improvements need to be explored and investigated. Hierarchical nanowires with enhanced periormanee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an ideal candidate for energy storage due to the novel structures and/or synergistic properti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some of the recent progresses in the hierarchical nanowire merits, classification, synthesis and performance in energy storage applieat, ions. Herein we discuss the hierarchical nanowires based on their structural design from three major categories, including exterior design, interior design and aligned nanowire assembly. This review also briefly outlines the prospects of hierarchical nanowires in morphology control, property enhancement and application versatility.  相似文献   
72.
《物理》2014,(2)
<正>"声子学"作为物理学前沿的一个新兴热门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声子学研究机构:"同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声子学和热能科学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本中心是按2011工程精神与国外知名大学协同创办的创新基地。中心以同济大学为基地,协同新加坡国立大学,为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进行跨学科  相似文献   
73.
《物理》2014,(3)
<正>"声子学"作为物理学前沿的一个新兴热门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声子学研究机构:"同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声子学和热能科学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本中心是按2011工程精神与国外知名大学协同创办的创新基地。中心以同济大学为基地,协同新加坡国立大学,为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进行跨学科协同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74.
我国最近立项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将是一台软X射线与真空紫外衍射极限储存环光源,其电子束能量为2.2 GeV,周长为480 m,束流自然发射度为86 pm·rad,共有20个长直线节和20个短直线节。介绍了目前合肥先进光源储存环物理设计的进展情况,包括磁聚焦结构设计与优化,束流注入和集体效应的模拟与计算。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一种获得准等时性储存环的方案,即调节Lattice参数,在色散段引入负色散函数从而降低线性滑相因子,获得短束团。根据此方案设计了用于相干太赫兹光源的准等时性储存环,结果给出了线形光学函数曲线以及粒子的动力学孔径,表明了通过调节四极铁参数可以达到降低束团长度获得准等时性储存环的目的。还设计了用于准等时性储存环弯铁处的真空室的3维模型,并对其类腔体部分的本征模进行了计算,得到特性阻抗与品质因数的比值在10-3量级以下,表明类腔体部分对束流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6.
考虑煤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介质的分形特征,建立了考虑井筒储存和表皮效应影响的分形介质煤储层非平衡吸附、非稳态条件下的气体流动数学模型,并分别求得了无限大地层条件下中心一口井定产量生产时无因次井底压力的Laplace空间解析解和实空间上的数值解.给出了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其导数随分形参数、无因次井筒储存系数以及表皮系数等变化的双对数曲线图.  相似文献   
77.
利用HIRFL-CSR开展分子离子复合离解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储存环高精度分子谱学研究的科学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利用HIRFL-CSR开展该项研究的优势, 着重论证了HIRFL-CSR分子离子注入实验环的总体设计方案和技术方案。 通过在HIRFL-CSR实验环上增建一条分子离子注入线, 将实验环改造成能兼顾现有物理实验和大分子物理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为分子离子复合离解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特别是质量数大于70的分子离子, 能显著提高其能量分辨。 In the present paper, it is introduced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high precision spectroscopy of the molecular ions at cooler storage ring. The advantages to study the dissociative recombination(DR) processes using cooler storage ring CSRe are discussed. The physics design,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injection beam line and the injection of the molecular ions into the CSRe and the key technique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With a new injection beam line,HIRFL-CSRe will be reconstructed to a multi discipline research platform,offering goo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y of DR processes of molecular ions,especially for that of the molecular ions of m>70 amu with much improved resolution.  相似文献   
78.
芳基乙炔预聚物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L-90流变仪研究了芳基乙炔预聚物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芳基乙炔聚物流体为牛顿流体,其粘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粘流活化随预聚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预聚物在室温存储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加;在60-80℃恒温90min其粘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9.
用作人工玻璃体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的流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交联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凝胶,考察了凝胶在注射前和经WN12号针(直径1.18 mm)注射后的粘弹性.注射前,所有试样表现出交联网络的特征,即G′> G″且对ω的斜率接近零,并且随交联剂用量降低,储存模量和回弹性减小.注射后,部分试样模量急剧减小;未加交联剂的试样粘弹性保持不变;仅有样品B8注射后网络结构破坏较小,粘弹性变化很小且保持了注射前良好的回弹性,比其他各样品更适宜用作人工玻璃体.  相似文献   
80.
兰州冷却储存环上可开展的强子物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前强子物理的研究现状和兰州冷却储存环的能量特点,以及国内强子物理专家的分析和建议。在兰州冷却储存环上,可利用中能轻离子束核反应产生强子激发态研究强子内部夸克态的结构和性质、强子性质随核环境的变化和手征对称破缺与部分恢复。尤其是通过兰州冷却储存环上限能区附近的P+P反应,研究奇异夸克的不对称性和形状因子,寻找超子激发态和pentaquark的实验证据,发现双重子态的实验事例。 According to both the development on badrons physics and the aspect of Lanzhou cooling storage ring (CSR)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given by experts in China, we propose some hadrons physics program at CSR. The hadron spectroscopy produced in light nucleus collisions at CSR used to probe the quark and gluon structure of hadrons, to study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hadron properties in nuclear matter and to investigate the spontaneous breaking of the chiral symmetry and its partial restoration. Especially, the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at beam energies per proton below 2.8 GeV at CSR sh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strangeness asymmetry and strange form lector, to probe the existence of hyperon and pentaquarks and to find the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dibary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