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49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956篇 |
晶体学 | 26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19篇 |
物理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头孢氨苄(cephalexin)为原料合成锌和镍配合物,得到了2种新的单核配合物:[Ni(cepha)2]·6H2O (1)和[Zn(cepha)2]·6H2O(2)(cepha=cephalosporoate),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方法表征1和2的结构,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2121。头孢氨苄(cephalexin)在配位过程中发生水解产生头孢菌素中间体(cepha)并参与配位。金属离子与cepha形成六配位扭曲八面体几何构型,且通过分子间氢键将配合物进一步组装成三维网格结构。通过MTT法测定头孢氨苄、醋酸盐和配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对MCF-7和HepG-2癌细胞均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2.
基于氟钛配合物的原位水解以及硝酸镧电位滴定法建立了测定钛合金化铣腐蚀溶液中总氟化物浓度的新方法。在六次甲基四胺(HMTA)缓冲溶液中,氟钛配合物发生原位水解并释放出游离氟离子,以氟离子选择电极(F-ISE)为指示电极进行测定。对影响测定的各项参数(如p H值、HMTA溶液用量、钛离子浓度等)做了条件实验并予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Ti(Ⅳ)浓度在0~20 g/L范围内对于氟离子测定无干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n=6)在0.27%~0.6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9.5%~101.1%之间。此外,本文对氟钛配合物原位水解反应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溶液中氟钛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TiF_6~(2-),适宜的酸度是水解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HMTA作为缓冲溶液为水解反应持续进行提供恒定的p H环境,La(NO_3)_3作为氟清除剂降低游离氟离子浓度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伴随滴定过程氟钛配合物发生完全水解。 相似文献
23.
Silicalite修饰的HY型分子筛及其对纤维素水解的催化性能 《燃料化学学报》2018,46(12):1447-1453
采用silicalite-1对HY型分子筛进行修饰,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分子筛HY/silicalite-1。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N2的吸附-脱附及吡啶吸附红外(Py-FTIR)等手段对不同晶化时间合成的HY/silicalite-1复合分子筛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复合分子筛对纤维素水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晶化时间直接影响复合分子筛的晶体生长规律和两组分的相对含量,最佳晶化时间为16-24 h,所得到的复合分子筛外貌呈核壳结构,silicalite-1附晶生长在HY型分子筛的表面;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复合分子筛的表面由胶浊状变为光滑,最终变为鳞片状;其B酸量先减少后增加,而L酸量则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晶化时间为24 h的HY/silicalite-1复合分子筛B酸量最大,L酸量最小,对纤维素水解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葡萄糖收率由HY型分子筛催化获得的28.0%大幅提高至45.8%。 相似文献
24.
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经过2%硫酸预处理后,利用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三种酶协同酶解,以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产糖量。结果表明:当酶解时间为48h,果胶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分别为45U/mL、30U/mL、60U/mL时,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为67.83%、3.25%、73.65%,相比纤维素酶单一酶解的葡萄糖、木糖和酶水解得率分别提高了65.04%、20.82%、65.06%。分步糖化发酵5天后,相比单一酶解发酵乙醇含量提高了72.5%。说明利用三种酶复合处理,能明显提高酶解产糖量。研究结果为玉米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利用4mol·dm^-^3NaOH提取结合层析柱提纯, 从大豆细胞壁物质(膳食纤维)中分离出PRF6聚合物组分(即木糖葡聚糖)。通过酸水解、酸部分水解、纤维素酶降解和甲基化等分析方法, 借助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等现代仪器, 对该组分的结构特征作了详尽的剖析。结果表明其主链结构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 主链在6-C位置带有吡喃木糖残基作为侧键, 部分木糖残基在2-C位置还连有阿拉伯呋喃糖或半乳吡喃糖残基。 相似文献
29.
30.
本文研究了复合酶酶解前后假酸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能力,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酶解产物中总黄酮进行了分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鉴定分析。通过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酶解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假酸浆提取液;酶解液的薄层及HPLC-MS法初步鉴定出假酸浆中含有桑色素、二氢槲皮素和儿茶素三种黄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