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化学   16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在有机硅烷中掺杂微纳米级尺度的SiO2颗粒,利用硅烷的水解和聚合成功地制备了1种具有优异耐磨性能和稳定性的超疏水材料.通过该方法所制备的超疏水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而且其超疏水性能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表面的磨损得到增强或恢复.该超疏水材料在较苛刻的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贯穿于整个材料且构成材料厚度的微纳米聚合物复合层是赋予该超疏水材料耐磨损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序言     
江元生  马晶  黎书华 《化学进展》2012,24(6):871-872
化学成为一门学科,始自公元17世纪中叶对炼金术的否定。在漫长的创业兴国和学科建设中,人们总是从可认知的化学事件入手,追根寻源,驱动再创新。化学的基本活动是实验,实验仪器和化学变化中的新旧物种都是感觉认知的宏观客体(尺寸1-10-3m), 而真实的化学转变发生在不可直觉认知的原子-分子的微观层次(尺寸~1nm=10-9m)。宏观与微观互为因果,不可分离,激励智慧学人去开启通道,沟通两者的联系,展现规律。  相似文献   
103.
陈钰  徐建生  郭志光 《化学进展》2012,24(5):696-708
近年来,除了荷叶表面,更多具有特殊润湿性的动植物表面同样受到关注。通过研究这些表面微观结构,人们成功地仿生制备出各种功能化超疏水表面,从而更好地满足工业中实际应用的需要。该综述简单地介绍了表面润湿的基本模型和最新的几种特殊表面结构,重点介绍近几年仿生超疏水表面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疏水表面在超疏油、表面润湿转换、外界刺激下的润湿行为调控、微流体、抗结冰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超疏水表面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张晋红  石奎  徐鹏  李倩  薛龙建 《应用化学》2022,39(1):188-195
仿生超疏水材料在自清洁、防雾抗冰、油水分离、集水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而在不同疏水状态之间的转换将大大促进仿生超疏水材料在智能技术领域的应用.利用软印刷技术将玫瑰花表面微观结构转印到聚氨酯弹性体PU膜表面,利用机械应力实现表面微结构的动态实时调控,实现了表面微观结构在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之间的可逆转换;利用毛细管投影传感技...  相似文献   
105.
液滴撞击等温固体平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液滴撞击等温固体平壁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撞击后液滴的变形和反弹过程,将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做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表明所采用的模型可以模拟液滴在水平壁面上的运动形态.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铺展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液滴碰撞速度、初始接触角对变形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含氟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苯乙烯和自由基引发剂用量及硅烷偶联剂、催化剂等因素对含氟丙烯酸酯-乙烯共聚物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工艺、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种类和用量对共聚物表面的憎水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采用延时滴加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可提高共聚物膜表面的憎水性;随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氟原子数及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共聚物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下降;共聚物薄膜的硬度则与含氟丙烯酸酯类单体中α-取代基、侧链含氟烷基的链长和用量、苯乙烯用量、引发剂浓度等相关;硅烷偶联剂和催化交联剂的加入可提高共聚物薄膜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座滴法研究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苄基取代烷基羧基甜菜碱(BCB)和苄基取代烷基磺基甜菜碱(BSB)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上的润湿性质,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接触角的影响趋势,并讨论了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和粘附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低浓度时,表面活性剂通过疏水作用吸附到PTFE表面,疏水链苄基取代支链化使其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明显低于气-液界面,接触角在很大的范围内保持不变.当体相浓度增加到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 BCB和BSB分子在固-液界面上继续吸附,分子逐渐直立,造成PTFE-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γSL)进一步降低,表面亲水性增加,接触角随浓度增加明显降低;另一方面, BSB由于具有较大的极性头,在高浓度时空间阻碍作用明显,导致其对PTFE表面润湿性改变程度小于BCB.  相似文献   
108.
流体动态湿润在工业生产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中有广泛应用,非牛顿流体动态湿润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并有着相对于牛顿流体更为实际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复杂流变性的聚乙二醇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分散体系的动态湿润特性。通过液滴铺展法得到了液滴半径随铺展时间的变化关系,以及动态接触角随接触线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类流体在云母表面上完全铺展,R~t关系符合Tanner定律,结合Starov的理论,分析R~t数据认为该类流体的中剪切速率阶段,即包含剪切增稠段的流变性对动态湿润有重要的影响。现有的动态接触角理论没有针对该类复杂流变流体的专用模型,研究发现分子运动理论模型不考虑黏性耗散,不仅适用于牛顿流体,对本文的θ_D~U数据同样能很好地描述,拟合参数符合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张舜尧 《物理通报》2018,37(3):127-129
以双层玻璃板所夹的楔形空间中的水膜为研究对象, 得到了毛细现象中水膜提升高度与板间缝隙宽度 的反比例关系式, 证明了楔形空间中的液面曲线为反比例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110.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研究聚苯乙烯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O2等离子体对聚苯乙烯(PS)进行预处理, 再用Ar等离子体引发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在其表面接枝聚合. 通过接触角(CA)及表面自由能(SE)分析, 探讨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条件对PS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确定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 通过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动态接触角(DCA)分析, 比较了O2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和接枝聚合前后PS的表面组成及表面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能成功地将NVP接枝聚合于PS表面, 接枝聚合后的PS表面由于极性高分子链和粗糙度的增加, 亲水性增强, 水滴易在其表面铺展. 由于接枝聚合后PS表面的高分子链在水中发生重构, 使后退角降低幅度较大, 接触角滞后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