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696篇
化学   1599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47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7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唐娟  孙晶  周晨  赵莹  郭欣  尹雨婷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8):1485-1491
以稀土氧化物(Eu_2O_3,Gd_2O_3,La_2O_3)、对甲氧基苯甲酸(p-MOBA)、菲咯啉(phen)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稀土离子(Gd~(3+),La~(3+))掺杂的Eu(p-MOBA)_3phen探针分子。将所合成的探针分子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混合,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引发聚合,制得不同稀土(Gd~(3+),La~(3+))掺杂的Eu(p-MOBA)_3phen/PMMA温敏漆样品。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探针分子的形貌、结构、发光性能及温敏漆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Eu~(3+)与配体p-MOBA、phen成功配位,且掺入的稀土离子(Gd~(3+),La~(3+))未改变Eu(p-MOBA)_3phen结构,说明掺入的稀土离子(Gd~(3+),La~(3+))部分取代了Eu~(3+)。荧光光谱表明,稀土离子(Gd~(3+),La~(3+))的掺入对Eu(p-MOBA)_3phen的发光均具有增益作用,并且相应的温敏漆在50~100℃温度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荧光温度猝灭特性。而且相比于镧掺杂的Eu(p-MOBA)_3phen/PMMA,钆掺杂的Eu(p-MOBA)_3phen/PMMA具有更强的荧光发射和更高的测温灵敏度。可见,不同的稀土(Gd~(3+),La~(3+))对Eu(p-MOBA)_3phen/PMMA的荧光及温敏特性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2.
利用2-氨基苯并噻唑和5-甲基-2-羟基间苯二甲醛合成了一种具有聚集荧光增强性质的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M,通过~1H-NMR、~(13)C-NMR表征了其结构。探针M在545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甲醇∶水(7∶3)的体系下,向探针M中加入金属阳离子,发现只有加入Zn~(2+)时,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且发射波长发生明显的蓝移现象,在495 nm处出现最强吸收峰,检测限为9.638×10~(-6 )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53.
硫化氢在许多生理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检测和成像生物体内的硫化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功制备了一种基于分子内质子转移发色团的硫化氢荧光探针(DHCD)。在PBS-DMSO(磷酸盐-二甲基亚砜,99∶1,体积比,pH 7.45)缓冲溶液中,DHCD的荧光强度与NaHS的浓度在0~1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84μmol/L。该探针对硫化氢的响应具有较大的Stokes位移(~165 nm)、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此外,合成的探针拥有良好的细胞渗透性和低的毒性,可用于HeLa细胞中硫化氢的荧光成像,在生物分析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以1,4-二羟基蒽醌为荧光团,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新型氟离子探针分子1,4-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 蒽醌(AQTB1),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FL和UV-Vis详细研究了响应时间、溶液pH值、干扰离子、氟离子浓度对探针AQTB1检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AQTB1在pH=3~12的缓冲溶液中,实现了对氟离子的高效检测,并不受干扰离子影响。通过FL, IR和MS(ESI)对探针AQTB1检测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氟离子后,探针分子中的Si-O键断裂,荧光较弱的AQTB1转化为荧光较强的1,4-二羟基蒽醌,实现氟离子的精确定量。实际样品分析实验中,3种不同水样中氟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88.0%~109.5%,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5%。  相似文献   
155.
以苯并噁唑为荧光基团,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用于可视化检测N2H4的荧光增强型探针(HL2),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HL2对N2H4具有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它对N2H4的检测限为0.072 μmol·L-1。此外,HL2可应用于实际水体样品中N2H4的检测,并且还能实现HeLa细胞中N2H4的荧光成像。  相似文献   
156.
New photoaffinity ligand candidates were synthesized based on 5-t-buty1-2-(4-(substituted-ethyny1)phenyl)-1, 3-dithiane for the noncompetitive blocker site on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gated chloride channel. Their half-max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4 to 32 nmol/L as measured by 4‘-ethyny1-4-n-[2,3-3^H2]-propylbicycloorthobenzoate (3^H EBOB) assay.  相似文献   
157.
We have observed strong scattering of a probe light by dilute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 ^87Rb gas in a tight magnetic trap. The scattering light forms fringes at the image plane. It is found that we can infer the real size of the condensation and the number of the atoms by modelling the imaging system. We present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light scattering by the condensed atoms.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generalized diffraction theory, and thus we can directly observe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BEC in a tight trap.  相似文献   
158.
大锥角光纤探针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熔拉法、腐蚀法、管腐蚀法、熔拉-腐蚀法、激光消融法等制备了光纤探针,对其外形进行了分析比较.熔拉法制作的探针,锥形过渡区细长,并且获得的探针锥角不大(8°~35°).腐蚀法与管腐蚀法可以使探针的锥形过渡区短,损耗小,锥角大(15°~65°),但在制备更大的锥角光纤探针时,表面开始变得粗糙.拉伸-腐蚀的方法制作光纤探针存在一个变锥度区.激光消融腐蚀法容易获得大锥角的探针,并且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159.
用Langmuir探针对射频(13.56 MHz)感应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给出了Ar等离子体轴向和径向参数随气压的变化。采用发射光谱测量了等离子体中氩原子的750.3nm谱线强度随气压在轴向的变化,其变化趋势与Langmuir探针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测量了氩离子的434.8nm谱线强度随气压在轴向的变化并获得了氩离子的434.8nm谱线强度与氩原子的430.0nm谱线强度的比值在轴向三个不同位置的变化。从测得的结果可知:在放电室中上部形成了均匀稳定的高密度等离子体,在靶附近有所降低,在中部以下等离子体密度逐渐变低;在径向6~7 cm以内的区域等离子体参数变化不大,形成了均匀稳定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参数在器壁处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60.
采用自行研制的中心嵌有铜柱感应件的小尺寸杆状热流探针,在低扰动条件下,对射入大气环境的纯氩层流等热离子体射流传向铜探头表面的热流密度进行了动态测量.结果表明,在射流最高温度16500 K、最大轴向速度850 m/s、探针垂直于射流流动方向的移动速度130~260 mm/s的实验参数范围内,随着探针移动速度的提高,测得的热流密度值减小;射流温度和速度越高,探针移动速度对热流密度测量值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