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36篇
综合类   1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用邻苯二甲酸酯和羟胺为主要原料合成邻苯二甲酰异羟肟酸(OPhHA)的方法,用PH滴定法测得其离解常数。并用硫酸铜及邻苯二甲酰异羟肟酸在20%乙醇——水溶液中制得铜(Ⅱ)一邻苯二甲酰异羟肟酸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分析和热重分析,初步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用  相似文献   
22.
本文报道了几个脂肪族二酰异羟肟酸——草酰异羟肟酸、丁二酰异羟肟酸、己二酰异羟肟酸和癸二酰异羟肟酸合成的改良方法。并测定了这些异羟肟酸的离解常数。结果表明:随着它们的碳链的增长,其酸性降低。  相似文献   
23.
虽然目前仪器分析手段很先进,但在还原糖存在下,其相应的低含量糖酸尚缺乏有效的常规化学检测法。羟胺与有机酯、酰氯或酸酐均可反应形成异羟肟酸,该化合物可与铁(Ⅲ)在酸性溶液中络合显色。文献中提及可将这些反应用于乙酰磷酸、乙酰胆碱及无水系统中高分子量脂肪酸衍生物的检测。但文献中并未涉及对测定体系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最佳分析检测条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4.
用pH滴定法测得正辛基异羟肟酸n-C_7H_(15)CONHOH,α,ω—癸基二异羟肟酸α.ω—(CH_2)_(?)(CONHOH)_2及对苯二异羟肟酸p-C_(6)H_4(CONHOH)_2在30.0℃,0.1mol·1~(-1)NaCl水溶液中的酸解离常数;制得这三种螯合剂与W(Ⅵ)摩尔配比依次为2:1、1:1及1:2的固体配合物;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组成、溶解度、摩尔电导、热谱及红外光谱,对不同配合物的配位方式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25.
The oxygenation of cobalt(Ⅱ) hydroxamates(CoL2) and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oxidation of p-xylene to p-toluic acid (PTA) were examined.The effects of X and Y bonded to hydroxamate group on dioxygen affinities and catalytic oxidation performanc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在酸性介质中,稀土钇(Ⅲ)分别与邻苯二酰异羟肟酸(O-PhHA)、乙二酰异羟肟酸(OXHA)及己二酰异羟肟酸(AdHA)反应生成配合物的方法。对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法研究,并用PH滴定法求出它们的稳定常数K稳依次为1.90×1021、4.17×1021及5.15×1031。  相似文献   
27.
研究羧酸酯和磷酸酯的水解在环境和生物应用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为实现对环境友好、高经济效益的生产过程,许多研究者致力于研发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和高度专一性的催化剂。因而,仿酶研究倍受人们的关注,其中,水解金属酶是被研究得较为广泛的一类。我们曾报道过异羟肟酸过渡金属配合物仿生催化氧化性能和二氧亲合性能。本文我们将4种聚醚桥连二异羟肟酸过渡金属铜(Ⅱ)、锌(Ⅱ)、钴(Ⅱ)和锰(Ⅱ)配合物(见图1)作为仿水解酶模型,在底物浓度高于催化剂浓度10倍以上的条件下,研究了配合物在缓冲溶液中催化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酯(PNPP)的水解反应的机理,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考查了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溶液酸度和反应温度等对催化PNPP水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异羟肟酸(煤油)/硫酸体系中,测定了锗的分配比。结果表明,当水相酸度为pH=1.25,萃取剂浓度为0.5mol·L-1,相比为1:4时,获得理想的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29.
系统比较研究芳香异羟肟酸二丁基锡抗癌先导化合物二-(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BT)配体苯环上引入不同电负性取代基团得到的化合物二-(4-氯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CT)和二-(4-甲氧基-苯甲酰异羟肟酸)二正丁基合锡(DBDMT)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规律及其差异,探讨结构-组织分布-抗癌活性间的关系.静注3min后,DBDCT可迅速分布到各组织,主要分布在肾上腺,其次是十二指肠和肾,给药10min后肝脏、肠、胃壁、肺、肌肉和脂肪等组织浓度较高;而DBDMT只能分布于脑、心脏、肾、脾等少数几种组织.前期研究中DBDCT对人肝癌Bel-7402、人胃腺癌SGC-7901、卵巢癌Hela等细胞株具有比DBDMT更强的抗癌活性可能与DBDCT在肝脏、胃壁和卵巢中有较高分布、但这三个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DBDMT有关.可见先导化合物DBDBT的配体苯环上引入的取代基团的电负性可明显影响其相应衍生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从而可能导致对不同组织肿瘤的抗癌活性的较大差别,该研究为先导化合物DBDBT的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杨频  李青山 《结构化学》1996,15(2):163-169
合成了9个R2SnL2型(R=乙基,正丁基和苯基;HL=苯甲酰异羟肟酸,对羟基苯甲酰异羟肟酸和水杨酰异羟肟酸)和6个(R2SnL)2O型(R=乙基,正丁基,HL同上)二烃基锡新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着重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结果表明,这二类配合物对人白血病HL-60,艾氏腹水和S-180癌细胞具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初步探讨了结构-抗癌活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