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6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物理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6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载体,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季铵盐型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DSC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量实验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1)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通过其双键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表面,接枝率随着季铵盐单体的用量增加而提高;(2)魔芋葡甘聚糖的零电位在pH 4.5,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零电位在pH 9.9,季铵基的引入使其零电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3)所制备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在振荡作用15 min后,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99%,99.99%和98.13%。 相似文献
62.
63.
64.
65.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中As,Hg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藻聚糖硫酸酯结合大量的重金属,降低了它的生物活性,使之在保健品、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文章采用高压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HG-AFS)法测定了岩藻聚糖硫酸酯中的As,Hg含量,并对仪器工作参数(原子化器温度、灯电流、负高压等)及氢化物发生条件(载流酸度、载气流量、KBH4浓度等)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脱盐后岩藻聚糖硫酸酯中As和Hg的含量分别为2.78和0.119 mg.kg-1。说明As和Hg是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于岩藻聚糖硫酸酯中。As,Hg的检出限分别为0.173和0.012 2ng.kg-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31%~100.9%,91.21%~106.1%。 相似文献
66.
67.
酶催化魔芋葡甘聚糖的可控降解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魔芋葡甘聚糖 (KGM)是一种来自植物的天然高分子 .它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并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理和药理功能 .本实验首先测定了 β 甘露糖酶在不同条件 (温度、pH值、介质 )下的活性 ,发现 β 甘露糖酶在 5 0℃左右 ,pH 9 4附近 ,乙醇含量低于 5 %的水介质中具有较高的活力 ;而在pH 7 0以下 ,或温度低于 3 0℃ ,或加入 2 0 %乙醇的条件下均基本上失活 .在此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 β 甘露糖酶催化KGM降解反应的规律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制备了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降解样品 ,并确定了KGM的分子量与特性粘数之间的关系为 :[η]=5 0 6× 1 0 - 4M0 754w ,使得酶催化KGM的可控降解成为可能 ,从而为深入研究KGM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 ,扩展其应用领域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8.
以蔗渣木聚糖磷酸酯和壳聚糖为主要原料,三聚磷酸钠为离子交联剂,制备了蔗渣木聚糖磷酸酯-壳聚糖水凝胶,并用SEM、IR表征了其结构。考察了影响制备及水凝胶粒子应用的因素,探讨了诸因素对水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别得出两种方法制备水凝胶的优化条件:在pH=1.7的缓冲溶液中,蔗渣木聚糖磷酸酯浓度为0.10g/mL,壳聚糖浓度为0.04g/mL,三聚磷酸钠的浓度为0.20g/mL,成膜时间120min,用直接造粒法;在pH=6.8的缓冲溶液中,蔗渣木聚糖磷酸酯浓度为0.10g/mL,壳聚糖浓度为0.04g/mL,三聚磷酸钠浓度为0.20g/mL,成膜时间为90min,用间接造粒法。在优化制备条件下,通过模拟十二指肠缓冲溶液,得出在pH 4.8、三聚磷酸钠浓度为0.20mol/L时,水凝胶的载药量和药物释放行为较佳。 相似文献
69.
70.
Jian Fa ZHANG Xiang Hong XU Hou Ming WU Zhi Li LIU* Department of Bi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s Chinese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Bio-Organic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中国化学快报》2003,14(1):51-53
The large amounts of extracellulular matter produced by myxobacteria were composed of EPS and proteins that demonstrated as required factor for cell-cell cohesion1. There were few reports on the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EPS in myxobacteria and all focus on myxobacterial extracellular matter were their role in myxobacteria social interactions2. Studies of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se molecules, constituent identification, and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essential for u…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