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化学   536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二氧化硅是无取向硅钢环保涂层液的核心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硅钢涂层的固化工艺及涂层产品的磁性能。因此为保证涂覆过程的顺利进行,对涂层液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方法采用样品中分别加入硝酸、双氧水及高氯酸,置于电热板上进行消解处理,处理后的样品经酸溶、过滤步骤,以重量法计算沉淀中二氧化硅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滤液中可溶性硅含量,则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为重量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的合量。从而建立了重量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联用测定无取向硅钢磷酸盐体系环保涂层液中二氧化硅含量的方法。讨论了样品前处理用消解酸及消解温度、滤液中可溶性硅及含量、ICP-AES仪器检测时的元素干扰。结果表明:按照本实验方法测定无取向硅钢磷酸盐体系环保涂层液中二氧化硅含量,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在0.76%~1.08%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7.00%~104.0%之间。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各检测部门对无取向硅钢磷酸盐体系环保涂层液中二氧化硅含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882.
在地球科学等研究领域自动化分析,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光学观察法。然而,这些方法获得结果,过于依赖元素组成到矿物组成的转换。同时,也会破坏掉完整描述矿物材料来源和蚀变历史所需的重要信息。因此,利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对分析矿物成矿规律及成因具有重要现实性意义。研究利用拉曼Mapping、光学显微镜、自动矿物分析仪(TIMA)三种技术做对比。对具有代表性霓石型稀土矿物分布特征、化学成分、矿物结构及晶体取向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TIMA与光学显微镜研究结果分析可知,独居石矿物多呈自形-半自形不等粒结构,粒度大小不均约为100~500μm之间,部分颗粒有被磷酸盐溶液交代痕迹,可初步判断独居石矿物经多期成矿;氟碳铈矿物呈细粒状分布较散以不规则颗粒包裹在其他矿物中,具有明显的早期成矿特征;易解石矿物以不规则团块状或放射状集合体,具有明显方向性与方解石形成时间一致。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在微区进行Mapping扫描,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独居石矿物[PO4]3-的P—O对称伸缩模式(ν1)与P—O对称弯曲振动模式(ν2)所在峰位面积比...  相似文献   
883.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饮料中6种可溶性阴离子。采用膜分离、抽滤离心、固相萃取柱、惰性气体吹扫方式进行样品处理。以2.4 mmol/L Na2CO3-1 mmol/L NaHCO3溶液为淋洗液,经SHY-A-6色谱柱(250 mm×4.0 mm)分离,流量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50μL。氟离子、溴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0~2.00 mg/L范围内,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0~20.0 mg/L范围内,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0~40.0 mg/L范围内与色谱峰高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9 5,方法检出限为0.000 8~0.003 8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0.6%~103.2%,平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2%~0.87%(n=6)。该方法快速、稳定、选择性好,适用于检测饮料中可溶性阴离子。  相似文献   
884.
基于稀土的应用现状,本研究以人源THP-1巨噬细胞(THP-M)为研究模型,选取了具不同水合粒径大小的LaPO4微粒,研究了它们刺激THP-M IL-1β分泌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入胞途径与IL-1β分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表明,LaCl3在含不同血清的培养基中可形成水合粒径大小不同的磷酸镧微粒;水合粒径越大,刺激THP-M分泌IL-1β的水平也越强;水合粒径约为1μm的磷酸镧微粒主要通过吞噬作用和巨胞饮以及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进入细胞,对其介导的IL-1β分泌贡献较大;但陷窝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对具较小水合粒径微粒的细胞摄入以及刺激细胞分泌IL-1β的水平也有较大贡献。研究表明具不同水合粒径大小的稀土微粒可通过不同的跨膜途径进入细胞,从而引起其刺激细胞分泌IL-1β的效应的差异性。这提示微粒的大小以及在体内的入胞方式与稀土微粒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将为稀土的作用模式以及在胞内分布和转运的方式提供依据,有助于稀土的风险性评估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85.
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资源,研究不同钙盐对秸秆腐解过程的影响及腐解产物性质差异,为有机物料高效利用、高质腐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以水稻秸秆为供试物料,通过添加不同类型钙盐(不添加(CK),添加CaC2O4, Ca(OH)2, CaCO3, CaCl2, CaSO4和Ca(H2PO4)2),进行室内秸秆腐解试验,测定不同腐解时期(30, 60和180 d)各处理秸秆的腐解速率及腐解产物化学性质变化,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技术和平行因子方法(PARAFAC)探究秸秆腐解产物可溶性有机质(DOM)的化学组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较对照而言,CaC2O4, Ca(OH)2, CaCO3和CaSO4处理秸秆碳的转化率中分别增加了25.6%, 44.1%, 33.6%和29.7%,在C...  相似文献   
886.
长期以来,过渡金属磷酸盐因其安全清洁、低廉高效的优点在电解水催化剂领域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磷酸盐中的磷酸基团具有独特的原子几何结构、较强的协调性以及多种取向性,使其有利于稳定过渡金属的中间价态并加速质子传导速率。然而其电导率差、孔隙率低的缺点则促使研究者们探究设计更加高效的过渡金属磷酸盐电催化剂。虽然科研人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过渡金属磷酸盐电催化剂高效开发利用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此,结合过渡金属磷酸盐电催化剂近10年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从形貌调控、缺陷工程和界面工程等几方面介绍了近几年科研工作者对于磷酸盐的开发设计策略。同时,从科学研究及实际应用方面讨论了该类催化剂在未来材料领域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