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3篇
  免费   1795篇
  国内免费   5943篇
化学   11071篇
晶体学   135篇
力学   481篇
综合类   308篇
数学   1145篇
物理学   4461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7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745篇
  2013年   663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856篇
  2007年   769篇
  2006年   780篇
  2005年   690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581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466篇
  1998年   422篇
  1997年   394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365篇
  1994年   310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56篇
  1990年   265篇
  1989年   243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65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双液系相图绘制实验需要测定一系列浓度的环己烷-乙醇溶液,实验结束后,被测溶液的浓度均发生较大变化。提出一个简便调整这些溶液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方便地将实验后的溶液浓度调整为实验前起始状态,以便于溶液的循环使用,既可避免环境污染,也减少了试剂的浪费。  相似文献   
992.
在4-甲基咪唑/三氮唑存在下,利用四氟对苯二甲酸为配体、与Pb(NO3)2作用,得到了2种配位聚合物{[Pb(tfbdc)(H2tfbdc)0.5]·(4-MI)·(H2O)}n(1)和{[Pb(tfbdc)(H2O)2]}n(2)(H2tfbdc=四氟对苯二甲酸,4-MI=4-甲基咪唑),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1中,铅离子依靠正常的Pb-O键和次级键Pb…O,与7个氧原子配位;tfbdc2-阴离子和H2tfbdc分别采用不同的配位方式桥联铅离子,导致1个具有孔道的三维结构的形成。而4-甲基咪唑和游离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嵌在这三维结构的孔道中。π-π堆积作用的存在增强了1的稳定性。配合物2中,铅离子是位于8个氧原子的配位环境中,tfbdc2-阴离子以螯合和桥联的方式与铅离子作用,导致1个二维层状结构的形成。此外还考察了1和2的热稳定性和固体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3.
利用配体1,5-二(3-羧基吡啶基)-N-甲基二乙胺(L)合成2种稀土金属配合物{[La2L4(H2O)2](ClO4)6·6H2O}n(1)和[Nd2L4(DMF)6(H2O)2]2(ClO4)6·4H2O(2)。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496 6(3)nm,b=1.559 7(4)nm,c=1.956 8(4)nm,α=86.776(6)°,β=77.723(7)°,γ=87.168(7)°,Z=2。在配合物1中,一对La髥原子被2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结构;双核结构进一步被羧基连接,从而形成平行于c轴的一维链。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包含着由氢键连接的6个H2O分子组成的水分子簇。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40 8(4)nm,b=1.354 1(5)nm,c=2.975(1)nm,α=94.390(8)°,β=91.720(7)°,γ=95.230(4)°,Z=2。配合物2中4个羧基连接一对Nd髥原子,形成四轮状结构,其中2个羧基采取syn-syn双原子桥联模式,而其余2个羧基则采取单原子桥联模式。  相似文献   
994.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n(H2O)(PTZDA)(BDC)]n(1)、[Co(H2O)(PTZDA)(BDC)]n(2)、[Zn(H2O)(PTZDA)(BDC)]n(3)、[Cd(H2O)(PTZDA)(BDC)]n(4)(PTZDA=2,4-二氨基-6-(2′-吡啶)-均三嗪,H2BDC=对苯二甲酸),并分别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了这4个配合物。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在配合物1~4中,配体PTZDA与中心金属离子螯合配位,金属离子通过配体BDC2-连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一维链之间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性和荧光分析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非常弱的反铁磁作用;配合物3和4的荧光均为配体发光。  相似文献   
995.
采用1,2-双(三乙氧基硅基)乙烷(BTESE)和十三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PFOTES)为前驱体,在酸性条件下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十三氟辛基修饰的有机-无机杂化SiO2膜材料。利用接触角测量、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和N2吸附等测试技术分别对膜材料的疏水性、溶胶粒径和孔结构进行表征,并深入研究有支撑膜材料的氢气渗透、分离性能以及长期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十三氟辛基修饰后的膜材料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当nPFOTES/nBTESE=0.6时膜材料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10.4±0.4)°,膜材料还保持微孔结构,孔径分布在0.5~0.8 nm。氢气在修饰后的膜材料中的输运遵循微孔扩散机理,在300℃时,氢气的渗透率达到8.5×10-7mol·m-2·s-1·Pa-1,H2/CO2,H2/CO和H2/SF6的理想分离系数分别为5.49,5.90和18.36,均高于相应的Knudsen扩散分离因子。在250℃且水蒸气物质的量分数为5%水热环境下陈化250 h,氢气渗透率和H2/CO2的理想分离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在室温条件下,以甲醇和水为混合溶剂,由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和硝酸铜分别与吡啶(py)和咪唑(im)构筑了2个一维(1D)铜配位聚合物:[Cu(TBTA)(py)3]n(1)和{[Cu(TBTA)(im)3]·(H2O)}n(2),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在配合物1和2中,中心Cu(Ⅱ)离子都处于五配位环境;H2TBTA配体中羧基均采用单齿配位模式;配合物2存在π-π相互作用且氢键较1丰富。  相似文献   
997.
A novel photoresponding ionic complex (PANDAZO) was prepared by the ionic self-assembly (1SA) of sodium polyacrylate (PANa) and azobenzene chromophores (NDAZO). The ionic complex forms an interdigitated lamellar structure with full overlap of the side chains. The optical anisotropy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polarization pulse laser (355 nm). Furthermore, a high photoinduced birefringence (An = 0.365)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continuous 488 nm laser as the pump light.  相似文献   
998.
A simple, green,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N-tert-butoxycarbonylation of amines by pyridinium 2,2,2- trifluoroacetate ([Py][OTf]) as an efficient and reusable catalyst is reported. In general, electron donating groups on aryl group give rise to the higher yields than electron withdrawing groups. Clean reaction, short reaction times, high yields, reusability of catalyst, and easy preparation of it are some advantages of this work.  相似文献   
999.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Biginelli-type compounds using potassium phthalimide as a green, mild, and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rganocatalyst in a one-pot, multi-component cyclo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cyclopentanone, aldehydes, and urea/thiourea is reported. The present methodology is a green approach to access 4-aryl-7-(aryImethylene)-3,4,6,7-tetrahydro-1H-cyclopenta[d]pyrimidin-2(5H)-ones/thiones. It offers several merit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no use of hazardous organic solvents, and cheap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id basic catalyst.  相似文献   
1000.
在B3LYP/aug-cc-pvtz//6-311++G(2d,2p)水平下研究了气相FeO分子催化乙炔三聚环化合成苯的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反应主要涉及三次C-C成键以及一次C-O断键:FeO分子与两分子C2H2相互作用并形成C-C键,产生中间体cyc-C4H4FeO;FeO活化第三分子C2H2,使其与cycC4H4FeO上的C原子成键,生成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cyc-C6H6FeO上连接FeO的两个C原子成键,形成中间体C6H6OFe;中间体C6H6OFe的C-O断键,生成C6H6与FeO的分子复合物C6H6FeO。反应的转化频率(TOF)为6.73×10-9h-1,关键过渡态为第三次C-C成键过渡态,八元环中间体cyc-C6H6FeO是关键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