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9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6765篇
化学   12009篇
晶体学   152篇
力学   572篇
综合类   424篇
数学   2366篇
物理学   303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275篇
  2019年   340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945篇
  2013年   737篇
  2012年   786篇
  2011年   752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922篇
  2007年   748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800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709篇
  2001年   653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441篇
  1997年   446篇
  1996年   410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332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57篇
  1989年   268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991.
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各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摩尔定压热容,在298~700 K温度范围内对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以及反应平衡常数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分析了不同反应步骤的热力学平衡与限度,对不同反应发生的热力学可能性与顺序进行了判断,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确定了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为放热反应;从热力学上看,温度低于546 K时,乙烯齐聚生成直链α-烯烃反应为自发过程,且比α-烯烃异构化和烯烃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低温、高压有利于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的进行;乙烯齐聚制α-烯烃反应体系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温度323~473 K,压力5~20 MPa,且在SHOP法的工艺条件下(温度363 K,压力10.3 MPa),乙烯齐聚生成直链α-烯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转化率接近于100%.  相似文献   
992.
在303 K恒温条件下,以NaCl为电解质保持离子强度为0.16 mol·L-1,用pH滴定法研究了M(Ⅱ)-Dopa(多巴)二元配合物在0~60%(V/V)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的生成平衡。在PG-水体系中,Ca(Ⅱ)和Mg(Ⅱ)的典型配合物为MLH,ML2,ML2H和ML2H2,而Zn(Ⅱ)的典型配合物为ML,MLH,ML2,ML2H和ML2H2。根据静电和非静电力解释了稳定常数随介质的介电常数而变化的倾向。还讨论了在不同组成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配合物物种随pH值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报道了手性配体2, 5-二(4, 5-蒎烯-2-吡啶)吡嗪(L)及其铼配合物[Re(CO)3Cl(L)] ·DMF的合成与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体L晶体为单斜P21空间群, 而配合物[Re(CO)3Cl(L)] ·DMF晶体为正交P212121空间群。配合物[Re(CO)3Cl(L)] ·DMF中铼原子与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3个羰基中的碳原子以及1个氯原子配位。CD谱和VCD谱测试表明, 配体和配合物都表现出光学活性。受光激发时, 配体和配合物分别在420和650 nm处发光。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其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分别为尿素的0.4和0.3倍。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合成了一个新的镍配合物:[Ni(tribentacn)](ClO4)2,(tribentacn为1,4,7-三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离子镍位于6个氮原子形成的畸变八面体的中心;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肉桂酸分别与μ-氧-双(三丁基锡)、三环己基氧化锡反应,合成了2个三烃基锡羧酸酯[n-Bu3Sn(O2CC8H7)]n(1)和Cy3Sn(O2CC8H7)·MeOH(2)。经IR、1H和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体学参数:a=1.05381(2)nm,b=1.85066(4)nm,c=2.49500(5)nm,β=106.3460(10)°,V=4.66918(16)nm3,Z=4,Dc=1.244g·cm-3,μ(MoKα)=1.103 mm-1,F(000)=1808,R1=0.0519,wR2=0.1320。配合物2,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3388(3)nm,b=1.4926(4)nm,c=1.7884(5)nm,α=67.066(14)°,β=69.631(15)°,γ=63.938(14)°,V=2.8882(13)nm3,Z=4,Dc=1.259g·cm-3,(Mo Kα)=0.908 mm-1,F(000)=1144,R1=0.0506,wR2=0.1102。2个配合物中心锡原子均为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1通过羧基氧原子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2的晶体中存在着O-H…O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成二维网状结构。初步测试表明:1对人癌细胞Colo205、HepG2、MCF-7、Hela、NCI-H460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上述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均高于卡铂,比2可能更具药用价值;12分别可以在145、19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996.
在303 K恒温条件下,以NaCl为电解质保持离子强度为0.16 mol.L-1,用pH滴定法研究了M(Ⅱ)-Dopa(多巴)二元配合物在0~60%(V/V)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的生成平衡。在PG-水体系中,Ca(Ⅱ)和Mg(Ⅱ)的典型配合物为MLH,ML2,ML2H和ML2H2,而Zn髤的典型配合物为ML,MLH,ML2,ML2H和ML2H2。根据静电和非静电力解释了稳定常数随介质的介电常数而变化的倾向。还讨论了在不同组成的丙二醇(PG)-水体系中配合物物种随pH值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氮甲基咪唑-2-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1),2-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2)及4-吡啶基双(3,5-二甲基吡唑)甲烷(L3)与羰基钨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以单齿,双齿及三齿氮配位的羰基金属衍生物LW(CO)5 (L=L1或L3),LW(CO)4 (L=L1,L2或L3)和LW(CO)3 (L=L1或L2).核磁,红外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这3种配体表现出了可变的配位方式.在LW(CO)5中,当配体为L1时,其倾向于通过咪唑氮与金属配位,而为L3则倾向于利用吡啶氮与金属作用;在LW(CO)4中,配体L1表现为通过咪唑氮和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而L2和L3表现为通过吡唑氮原子配位的[N,N]双齿配体;在LW(CO)3中,L1和L2起着[N,N,N']三齿螯合配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用经典的方法合成了面式-三(2-(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合铱配合物(fac-Ir(tfmppy)3), 并得到了其晶体结构。在CH2Cl2溶液中Ir(tfmppy)3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了峰值位于525 nm的π→π*跃迁吸收以及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吸收, 色坐标(CIE)为(0.31, 0.62), 量子效率计算为4.59%(以Ru(bpy)3]Cl2为参照)。以Ir(tfmppy)3为发光中心, 制备并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ITO/TAPC (60 nm)/Ir(tfmppy)3 (x%):mCP (30 nm)/TPBi (60 nm)/LiF (1 nm)/Al (100 nm)。4%掺杂浓度的器件在4 197 cd·m-2的亮度下显示的最大电流效率为33.95 cd·A-1, 在12.7 V时的最大亮度为43 612 cd·m-2, 色坐标(CIE)为(0.31, 0.61)。利用瞬态电致发光法(transient electroluminescence (EL))、在1 300 (V·cm-1)1/2的电场强度下Ir(tfmppy)3配合物的电子迁移率测定为4.24×10-6 cm2·(V·s)-1。非常接近于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八羟基喹啉铝(Alq3)的电子迁移率。  相似文献   
999.
以5-氨基四氮唑(HATz),异烟酸(HPyc)和ZnSO4·7H2O或Zn(NO3)2·6H2O为反应物,在DMF溶剂热条件下分别得到了2个锌(Ⅱ)配位聚合物{[(CH3)2NH2]·[Zn(ATz)(SO4)]}n(1)和{[Zn(ATz)(Pyc)]·0.5DMF}n(2),并对它们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是由4-连接(4,4)网络拓扑的[Zn(ATz)(SO4)]nn-二维阴离子层和[(CH3)2NH2]+阳离子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二维波浪层结构。配合物2则是1个二重穿插的4-连接金刚烷拓扑的三维微孔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客体DMF分子填充在孔道内。室温下的固体荧光实验表明,在350 nm的光激发下,配合物1和2分别在为445 nm和458 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000.
以2,4,6-三(1-吡唑基)-1,3,5-三嗪(TPTz)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个氢键连接的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实验发现TPTz的水解产物6-(1-吡唑基)-1,3,5-三嗪-2,4-二酚(H2L)在反应中起到了实际的配位作用。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化合物,分子式为[M(HL)2]·2H2O(M=Zn,1;Co,2;Mn,3)。每个中心金属原子分别与2个吡唑基上的N、2个吡嗪环上的N和2个水分子中的O形成六配位的结构。2个HL-与1个中心金属配位形成一个零维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进一步拓展为二维层状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都是宽系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分别为3.80(Zn),3.30(Co),3.27(Mn)eV,其半导体性质同中心金属原子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