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77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一种具有分子自聚集作用的二苯酮(BP)衍生物ρ-C_6H_5COC_6H_4CH_2~+N(CH_3)_2C_(12).H_(25_·Br~-(PKT)的光还原反应及其光物理性质.连接在PKT上BP的光还原反应活性在胶束形成前后有很大差别.反应速率随着浓度增大在形成的胶束中比均相水溶液中快1.5倍.值得指出,在PKT功能胶束中的BP还原速率与普通胶束相比,增加10倍以上.动力学数据测定表明,PKT胶束大大加速了BP-三乙胺(TEA)光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TEA高浓度时有利于质子转移,κ_d/κ_r值减小,κ_n/κ_(?)值增加.对不同TEA浓度的光还原机理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缓解并最终解决温室效应,多年来人们一直着手研究以二氧化碳(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处理方法.CO2捕获和转化是一项新的技术,将捕获得到的CO2直接转化成甲酸、甲醇、甲烷等小分子有机物或药物中间体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卟啉金属-有机框架(Porphyr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PMOFs)是一种基于卟啉配体和金属节点的多孔配位框架材料.卟啉配体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异独特的光学性能,结合MOFs框架的多孔性带来的对CO2等气体分子的良好吸附性,使得PMOFs在CO2捕获与转化上具有巨大的潜力.首先,介绍了PMOFs合成中常用的构筑策略,包括拓扑导向、柱层策略以及金属-有机笼策略.然后,根据次级结构基元对常见的PMOFs结构进行系统分类,包括基于低价态金属离子、桨轮状M2(COO)4、金属-氧无限长链和硬酸金属-氧簇四类,叙述了各类PMOFs的结构特性和稳定性.随后,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分类总结了PMOFs在CO2捕获与转化上的应用,包括CO2的捕获、环加成反应、光催化反应和电催化反应.最后,总结了PMOFs在四大类应用中具有的优势与挑战,并展望了PMOFs在CO2捕获与转化中的机遇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3.
TiO2光催化降解十溴联苯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醇作为空穴捕获剂和氢供体,在除氧条件下将TiO2导带累积的电子用于还原溴代污染物十溴联苯.研究显示,十溴联苯可以被快速降解,其半衰期仅为6.5min,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11±0.01)min-1.同时研究了水和有机酸碱以及不同溶剂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的存在抑制反应的进行;甲酸的加入使反应减缓而有机碱三乙胺的加入会促进反应进行;在乙腈和异丙醇溶剂中十溴联苯可发生明显降解,但在正己烷、甲苯溶液中,由于十溴联苯很难吸附到TiO2表面,降解几乎无法进行.基于上述结果,进一步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4.
超支化聚酯的合成与应用——纳米银粒子的制备与表征;超支化聚酯;纳米银;稳定剂;光还原  相似文献   
65.
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NaAlg)是一种从海带、马尾藻、巨藻等褐藻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聚合物,分子式为(C5H7O4COONa)n,分子量32000—25000,化学组成主要是α-D-古罗糖醛酸(G)与β-D-甘露糖醛酸(M)1,4连结的嵌段共聚体,结构图见文献。海藻酸钠作为药用辅料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对其化学行为的研究却相应不足,更少有光化学行为的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66.
67.
采用水溶性光敏剂——对苯甲酰苄基磺酸钠(BP-)和对苯甲酰苄基三乙基溴化铵(BP+)同二苯酮(BP)进行了对比研究。瞬态和稳态光谱的结果表明:BP+,BP-分别处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阴离子胶束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阳离子胶束的Stern层,它们在匀相和非匀相体系中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BP相同。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离子型胶束体系中的光还原反应速度,结果表明,离子型二苯酮BP+和BP-比中性的BP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它们在不同离子型胶束体系中,由于静电相互作用,光还原速度显著不同,在合适的条件下,离子型Bp+和BP-在胶束中的光还原速度比中性BP高几十倍以上。另外对胺的疏水性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8.
将改良式溶胶-凝胶法制备的酸性触媒TiO2/SO24-涂布于不锈钢网上,并利用自行设计之批次式光催化反应器,在三组近紫外灯管(波长为365nm,光强度为2.0mW/cm2)照射下,进行CO2光催化还原反应操作参数(还原剂种类、CO2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氢气为还原剂可获得最高的光催化还原速率,光还原反应之主要气态产物为CO和甲烷,其次为微量的乙烯与乙烷.同时,光催化还原速率亦随着CO2初始浓度及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FT-IR光谱分析发现,TiO2/SO42-光触媒表面有甲酸、甲醇、碳酸盐、甲酸盐及甲酸甲酯等产物之存在.TiO2/SO42-光触媒催化还原CO2有两种可能反应路径,其中一种反应路径生成CO,CH4,C2H4及C2H6等气态产物;而另一种反应路径则生成CO23a-ds,CH3OHads,HCOOa-ds,HCOOHads,HCOHads与HCOOCH3ads等吸附在光触媒表面的产物.  相似文献   
69.
陈钱  匡勤  谢兆雄 《化学学报》2021,79(1):10-22
近几十年来,由温室效应所导致的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可高效转化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的技术.以太阳能为驱动力的光催化技术,可将CO2转化成甲烷、甲醇、甲酸或C2+等高附加值的碳氢燃料,同时缓解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二维(2D)材料因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独特的电子结构,在光催化...  相似文献   
70.
在催化领域,“圣杯”反应是指对人类未来具有显著的科学、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价值的反应.这些反应利用地球上丰富易得的资源,如CH4, H2O, CO2和N2等,生产各种有价值的化工产品.尽管意义重大,但由于反应物的化学惰性和产物相对活泼的特点,反应的转化率通常较低,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较差.目前,降低“圣杯”反应的活化能垒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开发新型催化剂来应对以上挑战.单原子催化剂(SAC)含有部分带电的金属单原子物种,具有明确的、可调的结构,是一类很有前途的负载型催化剂,不仅可以提升催化性能,也为深入了解反应机制和构效关系提供便利.本文总结和评价了SAC在五个“圣杯”反应中的最新应用.围绕甲烷活化,介绍了甲烷温和氧化制甲醇和无氧甲烷偶联两类反应.热催化甲烷氧化通常需要引入共还原剂来提升催化活性,因此所采用的SAC通过多位点协同作用,实现串联催化过程以有效活化甲烷;而光催化过程则可在无共还原剂的情况下,通过不同单原子金属位点(如Au, Pd, Fe, W)与水或O2的作用,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