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2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532篇
化学   285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物理学   23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研究了新试剂1-(2,6-二氯-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DCNPNPT)与铜(Ⅱ)显色反应。在表面活性剂Tween-80存在下,pH 9.0~10.0范围内,铜(Ⅱ)与DCNPNPT形成1:4黄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60nm,用双峰双波长法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I×10~5L·mol~(-1)·cm~(-1)。铜(Ⅱ)含量在0~240μ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拟定方法用于铜矿和环境水标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2.
章明 《合成化学》2002,10(1):84-86
邻甲氧基苯基锂和 6,6-二甲基富烯 (或 6,6-二乙基富烯 )反应得配体锂盐 ( Cp′ Li) ,Cp′ Li直接和 Cp Zr Cl3· DME反应生成 2个新的锆络合物 Cp′ Cp Zr Cl2 。 BBr3和 Li Br分别用来使 Cp′ Cp Zr Cl2 环化 ,发现在相同条件下 BBr3比 Li Br3更有效。Cp′ Cp Zr Cl2 通过和 BBr3反应得到 2个新的锆氧杂环络合物。 4个新的锆络合物经元素分析、1 H NMR和 MS确证  相似文献   
73.
纳派林类二萜生物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派林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二萜生物碱,本文概述了此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波谱特征及某些化学反应,着重介纠~1H慢~13C NMR 的特征。并列表说明所有已知的天然存在的纳派林类化合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植物来源等。  相似文献   
74.
75.
本文研究了LiLn(π-C_3H_5)_4·nD(Ln=La、Tb,n=3;Ln=Ce、Pr、Nd、Sm、Gd、Er,n=2;Ln=Y、Dy,n=2.5;D为二氧六环)催化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均聚合反应.其中,钇配合物的催化活性为最高.聚异戊二烯顺式-1,4链节含量在43-81%.聚合体系内少量给电子体的加入使聚合物中3,4-链节含量高达84%.所得聚苯乙烯为无规结构.  相似文献   
76.
对130℃下1,3 二烯基 1,1,3,3 四甲基二硅氧烷(DVDS)/苯乙烯(St)的溶液环化共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根据低转化率(<10%)的共聚物组成及环状结构比例,通过参数估计方法,求得环化率与竞聚率,分别为r1=0102、r2=348、rc=00210、Kc=381mol/L、K′c=0389mol/L,同时得到它们95%置信概率的联合置信区间及其交互影响的联合置信区间.表明DVDS的反应活性较St低,其非环状结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环化反应能力;环的位阻效应使环状结构DVDS自由基的活性低于其非环状结构自由基.  相似文献   
77.
烯胺酮与烯胺酯以(3C+3C)缩合反应形成多取代芳环化合物,具有区域选择性。用波谱和 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了产物的结构,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8.
曹阳  邱国芳  王友良 《化学学报》1992,50(8):783-787
本文采用引入外场微扰的CNDO/S-CI方法, 计算了一系列取代共轭多烯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β~vec, 探讨了 取代基及共轭链长与分子微观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关系和规律。结构表明: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引入, 有利于增强分子的微观非线性光学效应, 但该效应随取代基数目增多有减缓的趋势, "饱和"取代时由于"饱和效应"而使β~vec值降低; 取代基间的距离增大, 分子的β~vec值提高, 端基代时β~vec值最大; 取代共轭多烯的lnβ~vec与分子中所含双键数n之间具有线性关系。本文还对上述结论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的烯反应、溶剂中自由基共聚反应和本体热共聚反应,得到了β-蒎烯和马来酸酐烯反应产物和共聚产物,并用IR、1H NMR、13C NMR、GPC、DSC进行表征,研究了引发剂浓度、溶剂体系、单体配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对聚合物进行皂化改性,测量了皂化物浓度对水表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两个具有特殊骨架的C_(20)-二萜生物碱北乌灵(kusnezoline)和峨翠灵( omeieline)分别分自中国特产毛茛科植物北草乌(Aconitum hkusnezoffii Paritz)、彭州岩乌头(A. racemulosum var. pengzhouense)和峨眉翠雀花( Delphinium omeiense W. T. Wang)。应用2D NMR技术(~1H-~1H COSY, HMQC, HMBC, NOESY)全面归属了这两个生物碱的~1H和~(13)C信号的化学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