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268篇
综合类   4篇
物理学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许小燕  李淑瑾  吴德印  顾仁敖 《化学学报》2007,65(12):1095-1100
用Gaussian 98程序在B3LYP/6-311+G**(C, H, S)水平上计算得到苯硫酚(TP)的一套校正因子, 对苯硫酚各频率进行了势能分布(PEDs)分析, 并对各振动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指认. 同时, 在B3LYP/6-311+G**(C, H, S)/LANL2DZ(Au)水平上优化得到苯硫酚的各种形态与金结合, 即C6H5SH-Au, C6H5SAu, C6H5S-Au的平衡构型, 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C6H5SH-Au, C6H5SAu, C6H5S-Au三种形态的计算拉曼谱图. 其中苯硫酚金盐(C6H5SAu)的拉曼谱图与实验得到的苯硫酚在金溶胶中的谱图是一致的, 由此很好地证明了TP与金形成苯硫酚金盐.  相似文献   
82.
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应用半经验量子化学AMl方法得到了24种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优势构象,利用AMl方法和分子图形学技术获得其电子结构、几何结构及拓扑结构参数,并将这些参数与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物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对MCF-7的活性与羟基指示数、分子表面积和B环上原子净电荷之和之间存在良好的多元线性相关性,成功地建立了三苯基丙烯腈衍生物的构效关系式.  相似文献   
83.
伯胺N1923、三苯基氧化膦的界面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1℃下考察了N_(1923)(或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和N_(1923)-TPhPO-CHCl_3/HCl(或HCl-AuCl_4~-)等6个体系的界面吸附特性,得到了各体系C_(min)、Γ_∞、A_1等界面吸附特性参数。结果表明,N_(1923)的界面活性明显强于TPhPO.当N_(1923)-TPhPO共存时的Γ_∞值较之N_(1923)或TPhPO单独存在时均有增加,可用于解释萃取动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84.
新型簇合物(n-Bu4N)2[Fe4S4(tpbt)4](tpbt=2,4,6-三苯基苯硫酚基)通过2,4,6-三苯基苯硫酚和(n-Bu4N)2[Fe4S4(S-t-Bu)4]在DMF(二甲基甲酰胺)中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合成得到。该簇合物在CH相似文献   
85.
The thermal behaviors of clusters [Ag3WS3Br](PPh3)3 and [Cu3WS3Br](PPh3)3 (PPh3=triphenyl phosphine) in a nitrogen atmosphere were studied under the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by simultaneous TG-DTG-DSC and ED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PPh3 generally proceeded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e other moiety in one or two step-mode. The mechanisms, the kinetic and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decomposition of PPh3 of both clusters were determined and calculated by jointly using several methods, which showed that its evolution was controlled by Avrami-Erofeev equat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new stable phase composed of W-Ag(Cu)-S-Br after release of organic moiety PPh3 and that CVD method was not applicable to their further processing.  相似文献   
86.
Au-Ag合金纳米粒子制备及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首先采用柠檬酸钠法制得Au-Ag合金纳米种子, 然后采用盐酸羟胺生长法得到不同组成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 在其UV-Vis光谱中只观察到一个位于单金属银和金之间的等离子体共振峰, 表明Au-Ag合金纳米粒子已经形成. TEM结果表明, 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约为60 nm, 且颜色均一, 没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用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研究了合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 结果表明, SERS强度与合金纳米粒子的组成和尺寸有关. 当纳米粒子粒径一定时, 除Au25Ag75外, 随着金的增加SERS强度增强. Au25Ag75的粒径比Ag小, 导致SERS强度比Ag低. Au50Ag50和Au75Ag25加入TP分子后, 其聚集方式与Au相似, 等离子体共振峰逐渐靠近1064 nm, 金含量较高时, TP的SERS归于聚集体的等离子体共振增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7.
The title complex [Ph3Sn(CH3OH) (terephthalate) (CH3OH) SnPh3]·2CH3OH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Ph3SnCl with terephthalate in the molar ratio of 2:1 in methanol solu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and 1H NMR spectra, and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study.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n, a = 1.5199(5) nm, b = 0.9000(3) nm, c = 1.8206(6) nm, β= 113.970(5)°, Z = 2, V = 2.2755 (13) nm3, Dc= 1.413 g/cm3, μ = 1.146 mm?1, F(000) = 980, R =0.0353, wR = 0.0606. In the crystals of complex, the tin atoms rendered five‐coordinate in a distorted trigonal bipyramid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8.
溴化对硝基苄基三苯基 (1a)、 (1b)在碳酸钾存在下与2-全氟炔酸甲酯(2)在常温下反应, 生成加合物3(当M=As时)或3和4的混合物(当M=P时), 其中3的含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 当反应温度为90℃时, 产物全部为3。4c加热时转化为3c。膦加合物3或4在甲醇-水中于封管内150℃加热, 发生P-C键断裂。两者都立体专一性地生成(Z)3-全氟烷基-4-对硝基苯基-3-丁烯酸甲酯(5)。胂加合物3在甲醇-水中回流, 发生As-C键断裂, 生成(Z)-5。对水解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9.
90.
苯硫酚及其衍生物在银电极表面的吸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伟  郑军伟  周耀国  季媛  庄严  陆天虹 《分析化学》2003,31(11):1333-1336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苯硫酚及其功能衍生物,对巯基苯胺和对苯硫酚在粗糙银电极上的吸附取向特征。结果表明:虽然3种分子的结构类似,但对位取代基直接影响各分子在电极上的吸附取向。3种分子都通过硫原子与银电极形成S-Ag键吸附在电极表面。苯硫酚采用倾斜的方式吸附,使得苯环与基底间表现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吸附的对巯基苯胺则因质子化氨基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而完全垂直于电极表面;而对苯硫酚则采用平躺于电极表面的方式吸附,致使苯环π体系与基底银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