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326篇
晶体学   28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139篇
物理学   5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31.
气相法合成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维无机纳米材料是研究电子传输行为、光学特性和力学机械性能等物性的尺寸和维度效应的理想系统,将在构筑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等集成线路和功能性元件的进程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已成为当前纳米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本文将从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物性研究等方面,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对这一新兴领域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2.
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了综合考虑气-固两相旋流流动,气相燃烧,颗粒相变与燃烧及两相辐射传热的旋流煤粉燃烧-维数学模型,给出了气-固两相能量方程中颗粒相就源项的计算表达式,应用这一模型对涡旋燃烧炉环形通道内多组工况的旋流气体燃烧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炉内温度分布和燃烧效率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可用于旋流煤粉燃烧的一维综合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3.
A novel coordination polymer {[Zn(ts-gln)(bipy)]3H2O}n (ts-glnH2=N-p-toly-sulfonyl-glutamine,bipy=2,2-bipyridine) has been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It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a=8.2622(5),b=16.6244(10),c=18.2807(10) ,V=2510.9(3) 3,C22H28N4O8SZn,Mr=573.91,Z=4,Dc= 1.518 g/cm3,μ(MoKa)=1.115 mm-1,F(000)=1192,the final R=0.0262 and wR=0.0662 for 5691 independent reflections with Rint=0.0240. The zinc(Ⅱ) atom is coordinated by N(3) and N(4) atoms of a bipy molecule,two carboxylate O(1) and O(2A) and amino N(1) atoms of ts-gln ligands,resulting in a square-pyramidal geometry. The title complex consists of an infinite zigzag chain of zinc(Ⅱ) ions linked by the carboxylate of N-p-tolysulfonyl-glutamine.  相似文献   
34.
Hydrothermal treatment of MCl2(M=Co or Cu), NH4VO3, and 1,10-phenanthroline-5,6-dione(pd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duplex coordination polymer [Co(bpdc)(H2O)3]·H2O(bpdc=2,2′-bipyridine-3,3′-dicarboxylate) and a chain-like coordination polymer [Cu(bpy)V2O6](bpy=2,2′-bipyridine).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s that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transition metals, the organic reagent pdon was transformed in situ into bpdc and bpy, respectively. Mechanism of the in situ ligand synthesis reaction has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5.
液/液界面生长法制备一维纳米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相反应界面生长法制备了一维结构的纳米硒。在制备过程中,初始硒纳米粒子首先在均相反应液中生成,然后加入与该反应液不互溶的溶剂,使其形成液液界面,硒纳米粒子聚集在界面上生长为一维结构。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等测试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界面生长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6.
Introduction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molecular self-assemblycarried out by cooperation of the weak interactions(electrostatic reaction, hydrogen bonds, van der Waalsforce, short-range repulsive force, etc) are the commonphenomena in na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onsupramolecular complex has been a crossing focus ofseveral subjects such as chemistry, physics, biology,material and information.1 Supramolecular complex hasa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n material, catalysis,conductor,…  相似文献   
37.
采用醋酸钡、碳酸钾、钛酸丁酯等为初始反应物,通过多步反应的方法,制得了纳米钛酸钡。所得产品采用XRD、TEM和SEM等进行了表征,并对生长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得到的碳酸钡为直径约100 nm的纳米棒,再经室温下钛酸丁酯水解产生二氧化钛对碳酸钡纳米棒进行包覆,可得到一维核-壳结构的碳酸钡/二氧化钛,最后于700 ℃下经固相反应而得到钛酸钡的纳米颗粒。这种制备纳米钛酸钡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品形貌及粒径。  相似文献   
38.
Ag(TCNQ)准一维微米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液化学反应法制备了准一维结构的金属有机配合物Ag(TCNQ). X射线衍射(XRD)表明,所制备的Ag(TCNQ)为晶态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观察证明,Ag(TCNQ)为准一维的微米管或线;Raman 测试结果表明,单根的Ag(TCNQ)形成时,Ag原子与TCNQ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对样品的制备工艺,即 Ag膜厚度和浸入溶液的反应时间对生成Ag(TCNQ)晶体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g膜越薄,生长出的晶体越稀疏;Ag膜与TCNQ乙腈溶液的反应时间影响其形貌的变化.反应历经三个阶段,晶体形成和长大阶段、反应完全阶段及溶解阶段.  相似文献   
39.
王硕  鲁晓明 《化学通报》2007,70(7):527-535
综述了近年来1,3,5-均苯三羧酸(H3BTC)与金属配位形成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对1,3,5-均苯三羧酸根(BTC)作为桥基时的配位特点及其桥联多核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结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今后BTC类超分子网络配合物应用与结构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丁鄂江  吕燕南 《物理学报》1992,41(5):704-709
通过解析讨论及数值计算的验证,发现弱耦合映射系统的周期窗口只存在于耦合强度极小的范围内(对于3周期窗口大约为10-3),这个范围可以定义为周期窗口的深度。在周期窗口内耦合映射的行为可以通过讨论少数几个模(相对简单的耦合三映射,实质是一维映射)而确定。耦合映射的第一Lyapunov指数随耦合强度增大的变化曲线呈锯齿形状。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