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8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HPLC-GC)联用技术及其应用。采用正相微柱HPLC-GC联用及完全溶剂蒸发方式,分析了煤焦油馏分──蒽油,显示了微柱HPLC-GC联用的应用潜力。采用正相HPLC-GC联用结合反冲技术,分离了重质石油中的饱和烃、芳烃和极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  相似文献   
2.
使用一种工业重质油和中温煤焦油沥青进行共炭化反应,改善了煤历青的炭化性质。利用核磁共振(NMR)手段详细研究了共炭化反应前后沥青TS(甲苯可溶)组分的结构变化,发现共炭化反应使沥青中的环烷及链烷烃含量增加,烷烃结构尤其是环烷结构的丰富是导致沥青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煤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以颗粒态、气溶胶和蒸汽态形式存在。目前,国家标准BG-HJ/T 45-1999规定用重量法测定固定污染排放源沥青烟的浓度,而对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检测则没有规定专门的测定方法,为此,本工作参考了《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1]和《固定源沥青烟测定方法》[2],同时结合环境空气中其它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发现用环己烷作吸收剂,吸收以蒸汽态和气溶胶  相似文献   
4.
以烷基酚转化为轻质芳烃(苯和甲苯)为目标,制备了Cr_2O_3/Al_2O_3催化剂,并以4-乙基酚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其加氢反应性能。体积空速、氢油比、反应压力和温度升高时,脱烷基率、芳烃总选择性、轻质芳烃选择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反应温度对转化率影响较大。以不同浓度磷酸对Cr_2O_3/Al_2O_3进行改性,随着磷酸用量的增大,催化剂酸量总体增大,主要是弱酸和中强酸,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磷酸用量较高时,弱酸增加幅度较大。与未改性相比,质量分数8%磷酸改性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转化率99.5%,脱烷基率提升9.4%,达74.4%,轻质芳烃选择性提高4.0%,达到57.0%,以较高选择性实现了转化制轻质芳烃,同时,芳烃总选择性高达80.4%,较高程度保持了芳环不被破坏。提出了Cr_2O_3/Al_2O_3上4-乙基酚加氢反应的路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煤焦油热解制备中间相炭微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含有3.7%吡啶不溶物的煤焦油和经热过滤去除吡啶不溶物的净化焦油在自升压下聚合,产物经热过去除母兴,滤饼用吡啶抽提至无色得中间相炭微球,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聚合产物的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中间相炭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由于聚合产物的粘度较低,所产生的MCMB易于从母液中分离出来;原料中的吡啶不溶物有利于阻止MCMB的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控制球径的作用;对无吡啶不溶物煤焦油高温短时间聚合后骤冷有利  相似文献   
6.
煤沥青改质非等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non-isothermal kinetics for mesophase transformation of Baogang-I coal tar pitch (I-CTP), soft pitch consisted of I-CTP and 18% phenanthrene residue oil (PRO) or I-CTP and 30% PRO have been studied in a thermal conversion unit.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an integral metho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mesophase pitch transformation could be described in first order reac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I-CTP is 175.36kJ/ mol. But adding 30% PRO, which improved the reactivity of I-CTP with activation energy is 138.07kJ/mol, is not beneficial to mesophas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7.
高温煤焦油的超临界萃取分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戊烷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于220℃和5MPa~15MPa循序升压条件下,将高温煤焦油萃取分馏为10个液相窄馏分和1个固相沥青产物;切割深度达78.36%,萃余沥青收率为21.64%,明显低于常规蒸馏沥青收率。研究发现,所用高温煤焦油的初馏分萃取收率最高,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低压力段一次萃取液相馏分的收率迅速减少;压力达到10 MPa,液相馏分总收率趋于峰值。元素分析和色质联用分析数据表明,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一次萃取获得窄馏分的碳氢原子比逐渐增加,平均环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大,萃取馏分逐渐变重。  相似文献   
8.
烟煤煤焦油、沥青和煤萃取物的表观特性的相似性已受到人们广泛关注[1]。早在1956年Oring等人[2]已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高真空短途径热解煤焦油和原煤的组成。研究表明,煤焦油中存在和原煤相同或相似的物质。80年代Ladner[3]指出,煤的萃取物结构特征反映了煤中的部分原始结构单元,所以根据萃取物的结构特征去推测煤的结构是合理的。研究也指出[1],煤萃取馏分的平均分子量和部分沥青馏分的平均分子量非常相近。因此煤中在强溶剂中能溶解的部分(萃取馏分)和煤焦油、沥青之间的相似性已被作为一个煤焦油中的部分高分子化合物代表煤中部…  相似文献   
9.
煤—焦炉气共热解特性研究:Ⅲ.热解焦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分析先锋褐煤在焦炉气气氛下热解油品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主要考察了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油品组成的影响并与相当氢分压下的加氢热解油品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煤-焦炉气共热解焦油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苯、甲苯、二甲苯(BTX),酚、甲酚、二甲酚(PCX)以及萘。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油品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压力升高和升温速率降低均有利于焦油中BTX、PCX和萘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自制的热解气化一体化反应器,考察了气化合成气对煤热解焦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淖毛湖煤热解焦油产率在600℃时达到最大,气化合成气对提高低温(550–600℃)煤焦油的产率更有利,其中,550℃时焦油产率较N2下提高了4.4%.气化合成气气氛下,高温(650–800℃)焦油的产率较N2低,但6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