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3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1278篇
化学   5046篇
晶体学   23篇
力学   271篇
综合类   160篇
数学   298篇
物理学   118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276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04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运用层析法、结晶法从狭苞橐吾全草中分离得到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8β-hydroxyeremophil-7(11)-ene-12,8α(4β,6α)-diolide化合物,并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氢核-氢核相关谱、异核多量子相干谱和异核多键相干谱进行结构鉴定.其单晶经X射线衍射测试表明,其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晶胞参数为: a=6.8519(5),b=10.7191(8),c=18.5942(14)A,V=1365.67(18) A3,Z=4,Dc=1.354 mg/m3.F(000)=592,μ=0.101 mm-1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流固耦合的数值方法研究了机翼在0°~50°攻角下的颤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来流攻角α0的增大,机翼的固有频率对颤振的影响越来越大,颤振由线性的强迫振动逐渐发展成为非线性的自激振动,而当α0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大尺度分离流交替地从机翼头部和尾部产生,机翼和流场会发生共振,引起机翼的失速颤振。  相似文献   
4.
离子交换富集-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Cu,Fe和Z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 2 0 1× 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自来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交换富集 ,采用微量脉冲进样 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集后溶液中的Cu ,Fe和Zn ,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 0 2 9,0 5 9和 0 0 6 μg·L- 1 ,精密度分别为 4 2 8% ,1 95 %和 2 2 8% ,检测限分别为 1 2 8,5 85和 0 6 8μg·L- 1 ,回收率分别为 91 13% ,10 1 34%和99 84 % ,本方法大大减少了需样量 ,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分析化学》2006,34(8):1128-1128
毛细管电色谱作为一种新型微分离分析技术,其分离过程具有多种机理协同作用的特征。对于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研究不仅要考虑系统的电属性,还要兼顾溶质的两相分配特征。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毛细管电色谱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分离过程中影响峰展宽的因素及其规律。基于作者发展的弛豫理  相似文献   
6.
A novel cycloartane,named sphaerophysone A,9,19-cycloart-7β,24β,25-triol-1-en-3-one,was isolated from the ethanol extract of Sphaerophysa salsula DC.The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evidences and confirmed by X-ray analysis,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compound was also defined by X-ray analysis.  相似文献   
7.
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两步法与正交试验得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的优化条件.通过重结晶对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分离提纯.分离出中间体α-磺酸月桂酸(简称α-SLA),测得其熔点为49~50℃,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为透明片状晶体,由红外光谱认证结构.合成并分离出目标产品--聚乙二醇(α-磺酸盐)月桂酸单、双酯(简称α-SLPM和α-SLPD),其中后者为磺酸系双子表面活性剂.红外光谱认证,二者熔点测定值均在30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甘肃兰州郊区采集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僵硬虫尸上分离得到的2株单胞菌株Ftn-1和Ftn-12,形态学和生物学观察表明两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培养(24~25℃)96h的菌落直径均为3.2~3.7cm,基物表层的颜色为灰白色,基物为肉色;在米饭培养基上成咖啡色,在Bilai's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稀少,白色.Ftn-1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孢子为32.5~50um,小孢子为7.5~15um×3.75um,小型分生孢子聚成假头状着生在细长的分生孢子梗上,大型分生孢子着生在短粗的瓶梗上,粘胞团为米黄色,厚垣孢子顶生或侧生;Ftn-12也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孢子为50~60um,小孢子10~17.5um×3.75~5um,,粘胞团墨绿色,厚垣孢子顶生或侧生.根据镰胞菌鉴定方法,初步鉴定Ftn-1为茄病镰胞(Fusarium sonalj),Ftn-12为茄病镰胞蓝色变种(Fusarium sonali var.coerleum).  相似文献   
9.
(4)对离子交换分离-8-羟基喹啉重量法测钼的解说 在早年的ASTM标准方法中,α-安息香肟重量法及硫化钼沉淀重量法被采纳为钢铁及合金中高含量钼的测定方法。但从1988年以后的修订标准方法(即E351,E352,E353及E354)中对钼量w(Mo)>1.5%的试样均采用离子交换分离-8-羟基  相似文献   
10.
We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 that the entanglement can be created on two distant particles using separable states. We show that two working particles can share some entanglement, while one ancilla particle always remains separable from the two working particles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Our experiment can be viewed as a benchmark to illustrate the idea that no prior entanglemen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