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1篇
化学   172篇
物理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别利用FtIR和DSC技术对由N,N,N',N'-四炔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TPDDM)与4,4’-联苯二苄叠氮(BAMBP)形成的一种新型三唑树脂的固化反应及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TPDDM与BAMBP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形成三唑五元环结构的聚合物,固化起始温度约为70℃,体系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固化.反应体系的固化反应是一级反应,采用DSC法与FFIR法分别获得了表观聚合反应动力学参数,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32.
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出层状有序的聚N-[5-(8-羟基喹啉)甲基]苯胺/介孔五氧化二钒(PNQA/Meso-V2O5)杂化材料.结果显示,PNQA插入后,Meso-V2O5的层间距由2.4nm增加到2.81nm,得到的杂化材料仍保持良好的层状结构.杂化材料的室温电导率比Meso-V2O5高出3个数量级.荧光分析表明,在乙醇介质中杂化材料的发射谱带与PNQA相比蓝移22nm,杂化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26%)明显高于PNQA(10%).  相似文献   
33.
通过逐步反应由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2-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合成了结构明确的硬段模型化合物.通过13C NMR对其序列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FTIR、DSC和WAXD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制备了具有这类规整结构硬段的水性聚氨酯脲,初步考察了水分散液及其成膜后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类聚氨酯脲水分散液的粒径小于110nm,在室温下贮存期大于一年,成膜后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以及表面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34.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为主要原料, 加入聚碳酸酯(PC)、热塑性弹性体及扩链剂, 采用低温固相反应挤出制备了具有良好强度与韧性的新型合金. 在加工过程中产生PET相和PC相互穿的网络结构的同时, 反应性扩链剂在PET相中发生交联反应, 形成了次级网络结构. 由于这些网络结构的存在, 使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特别是缺口冲击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5.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以有机锂为引发剂,以丁二烯(B)与苯乙烯(S)为混和单体,采用本体一步合成法制备了S/B共聚物。采用双氧水在四氧化锇催化下对聚合物分子链进行氧化降解,1H-NMR和FT-I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的双键被全部氧化并发生断裂,而共聚物中聚苯乙烯的链节并未被破坏。利用18角度小角激光光散射仪(MALLS)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氧化降解后的聚苯乙烯碎片进行分析证明:共聚物分子是由1条1×104~4×104分子量的聚苯乙烯嵌段连接着数10个S-B嵌段的结构。TEM分析表明调节反应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可以控制共聚物的织态结构。此外对共聚物的力学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6.
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将盐酸胍与己二胺的低聚物(PHMG)与末端带环氧基的遥爪型聚苯乙烯(PS)进行熔融反应,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聚苯乙烯(PS-PHMG)。红外(FT-IR)光谱证明胍盐低聚物是以化学键的形式键合到PS分子链上的。分别用扩散法和振荡瓶法测试了抗菌聚苯乙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扩散法实验表明,经提纯后的PS-PHMG不存在胍盐低聚物的溶出,但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圈。振荡瓶法结果表明:当PS中w(PS-PHMG)=0.2%(即w(PHMG)=0.069%)时,与大肠杆菌接触30 mi m后,抑菌率达100%;当w(PS-PHMG)=0.1%(即w(PHMG)=0.035%)时,30 min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能够达到100%,具有较好的抗菌速效性,杀灭细菌的时间小于30 min。  相似文献   
37.
将带有硼酸基团的苝酰亚胺荧光分子引入聚苯乙烯共聚乳胶粒表面,再将其嵌入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膜内,合成了对葡萄糖敏感的水凝胶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径分析仪对微球的外观形貌、单分散性进行表征,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了微球表面苝酰亚胺的含量,研究了苝酰亚胺功能化聚苯乙烯乳胶粒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及其水凝胶膜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苝酰亚胺功能化聚苯乙烯乳胶粒水凝胶膜经浓度逐渐增大的葡萄糖溶液浸泡后,其荧光强度降低,但发射峰位置不变。当葡萄糖浓度达到200 mmol/L时,其荧光淬灭效率为0.34。  相似文献   
38.
用Wurtz法合成了聚甲基苯基硅烷、聚(对三氟甲基苯基)(甲基)-甲基苯基硅烷以及聚(对三氟甲基苯基)(苯基)-甲基苯基硅烷3种聚硅烷。用IR、GPC和荧光光谱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紫外光降解性能。从电子结构角度解释了不同聚硅烷在荧光以及紫外光降解行为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苯环对位引入吸电子基团三氟甲基有利于紫外光降解的进行,而苯环的增多则会阻碍紫外光降解。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以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和聚苯胺为主要原料,制备得到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着重研究制备过程中醋酸、间甲酚和聚苯胺含量对薄膜结构、导电性和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可知,采用溶胶-凝胶法可制得结构稳定的杂化导电材料.醋酸作为水解缩聚反应的反应剂和催化剂,当其与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物质的量比为0.4时.MPIMS的水解缩聚速率和聚苯胺掺杂入无机前驱体的掺杂速率达到平衡.此外,透明杂化导电薄膜的方块电阻随间甲酚和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间甲酚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物质的量比为5,聚苯胺和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3/7时,薄膜的方块电阻为3.23 kΩ/□,可见光透过率为80%.  相似文献   
40.
纳米抗静电织物整理剂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涤纶用抗静电剂-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在整理剂中的稳定分散技术,探讨了分散剂的类型,添加量,pH值以及球磨工艺对分散的影响。用分散剂BN,粒子呈单分散状态,直径为20nm,可基本解决ATO在水相团聚现象,当分散剂KH560用量为ATO粉体质量的1%,pH值为9左右,球磨40h时,ATO的分散效果最好。用该抗静电整理剂处理涤纶织物,织的表面电阻从未处理的>10^12Ω的数量级降低到<10^10Ω的数量级,洗涤50次,抗静电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