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9篇 |
晶体学 | 20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数学 | 146篇 |
物理学 | 1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7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SERS技术由于具有高灵敏度的表面效应,能够检测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单分子层或亚单分子层的分子,并能给出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因而己被广泛应用于界面科学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科学领域之中。本文在制备电化学沉积金纳米薄膜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金纳米薄膜的形貌,通过分析对巯基苯甲酸在电化学沉积金膜表面的SERS光谱,研究对巯基苯甲酸在金纳米薄膜表面的吸附方式。由SERS光谱分析,我们推断出对巯基苯甲酸可能通过羧基和S原子共同作用吸附在金纳米颗粒表面,且苯环平面可能与金薄膜表面成一定倾斜角。 相似文献
23.
24.
25.
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磁性Fe3O4@SiO2/Bi2 WO6/Ag2O催化材料,利用XRD、SEM和UV-Vis-DRS光谱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氙灯模拟可见光,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对所得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考察了不同Ag2O复合量对Bi2WO6光催化剂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SiO2/Bi2WO6/Ag2O的光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纯Bi2 WO6,当Ag2 O的复合量为0.6;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催化剂的活性增强增强机理分析表明,Ag2O的复合有效地降低了Bi2WO6的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增加了Bi2WO6的可见光吸收范围.此外,该催化材料可进行磁分离,易于回收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26.
关于Smarandache LCM函数的一类均方差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院娥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8,24(1):71-74
利用初等及解析方法研究均方差(SL(n)-(Ω)(n)))2的均值分布问题,并获得了一个有趣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27.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对甲苯磺酸作冰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催化剂,成功地合成了乙酸正丁酯,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探讨并找到了较好的反应条件:乙酸l00mmol,n(冰乙酸):n(正丁醇):n(催化剂)=1:3:0.006,反应时间1.5h,不另加带水剂,产率达99.14%。 相似文献
28.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硫代羟基二乙酸配体[thiodiglycolic acid=H2tda]和TbCl3·nH2O合成了新型稀土配合物[Tb2(tda)3(H2O)2]。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是以共边多面体[Tb2O16]为基本单元构筑的二维结构,并通过弱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中心原子铽与氧原子的配位数是8和9,分别形成了单帽反四棱柱和三帽三角棱柱构型的空间配位多面体。配体H2tda在配合物中存在两种配位模式:(a) 双“顺-顺桥式双齿、螯合桥式三齿”模式和(b) 双“螯合双齿、顺-反桥式双齿”模式。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在室温下呈现较强的绿色荧光发射。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 相似文献
29.
以5-(5-碘-2-吡啶偶氮)-5-二氨基甲苯(5-I-PADAT)作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铑、钯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6~1.8 mol/LHCIO4介质中,Pd(II)与5-I-PADAT形成稳定络合物,而在此酸度下,Rh(III)则完全不能反应;在pH4.0~5.2 HAc-NaAc缓冲介质中,Rh(III)与5-I-PADAT可形成稳定紫红色络合物,铑络合物形成后提高酸度至0.24~5.57 mol/L HCIO4介质,该络合物不仅不被分解,而且转化为另一种紫蓝色质子化型体,吸收红移、吸光度显著增大。研究还发现,Rh(III)、Pd(II)与5-I-PADAT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吸收峰,强峰分别位于580 nm和584 nm处,弱峰分别位于538 nm和547 nm处。其各自的强弱峰对应的吸光度之和与溶液中铑、钯的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得铑、钯新方法。铑和钯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Rh=2.76×105L.mol-1.cm-1和εPd=1.14×105L.mol-1.cm-1,灵敏度分别为单波长法测定的1.52倍和1.53倍。铑、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5μg/mL和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催化剂中铑和钯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0.
运用金纳米粒子(AuNPs)比色法,构建了两种简单、快速、灵敏测定卡那霉素(KM)的新方法。方法一基于荷负电AuNPs与质子化的KM阳离子结合,AuNPs由酒红色变为蓝紫色,紫外吸收波长红移,吸光度降低。结果表明,吸光度比值(A620/A520)与KM的浓度在0.1~4.0μ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S/N=3)为33nmol/L。方法二基于核酸适配体AuNPs比色法测定KM。当不含KM时,核酸适配体与互补链形成稳定的双链DNA,高浓度NaCl溶液导致AuNPs团聚,颜色从酒红色变为蓝紫色。加入KM,适配体与KM结合,释放出单链DNA吸附于AuNPs表面使其保持稳定,颜色不发生变化。结果表明,吸光度比值((A0-A)/A)与KM的浓度在0.02~0.3μmol/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其检出限(S/N=3)为8nmol/L。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牛奶样品中KM的检测。方法一操作简单,但选择性较差;方法二检测KM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选择性均较方法一更好。这两种方法可望用于其他抗生素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