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09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30篇 |
数学 | 17篇 |
物理学 | 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增产丙烯是提高丙烷脱氢单程转化率与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经,探究高效的非贵金属环保型催化剂对工业界和科学界均有重要意义。采用不同合成方法制备了系列In基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H2-程序升温还原、扫描电镜观测了In活性位结构。关联活性数据得出,具有InO6结构的InOx团簇或In2O3颗粒在CO2氧化丙烷脱氢气氛中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循环,从而驱动CO2及丙烷分子的活化,而水热法合成样品中不含该InO6结构,因此不具备CO2活化能力。此外,十元环MFI型Silicalite-1沸石相比十二元环的Si-Beta沸石载体能够促进CO2的吸附,也提高了CO2对丙烷分子活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2.
在工程数据处理中,经常要进行矩阵变换,矩阵病态性影响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而矩阵的条件数与矩阵病态性密切相关.针对荧光光谱原始信号,通过分析解谱矩阵的条件数,给出通过解谱矩阵进行信号解谱时,解谱矩阵病态性对解谱数据结果的影响以及在提取解谱矩阵时如何减少矩阵病态性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数据突变会导致矩阵病态性增加,同时带来荧光光谱结果失真,在实际解谱矩阵提取及数据处理过程中,需重视并增强荧光染料谱图的平滑性.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种改良型的钢悬链线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钢质懒波型立管(steel lazy wave riser, SLWR)在深水油气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LWR的立管形态在其设计中至关重要.在海流作用下,SLWR的立管形态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利用非线性大变形梁理论建立了海流作用下的SLWR立管模型,能更好地反应其真实的力学形态.通过数值方法得到了本模型的数值解,并详细分析了海流对立管形态的影响.本模型对SLWR的动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4.
Mo助剂含量对Mo-Ni2P/SBA-1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浸渍法制备了 P/Ni 摩尔比为 2 的 Ni2P/SBA-15, 再通过二次浸渍引入助剂 Mo 制得 Mo-Ni2P/SBA-15, 将它调制成活性胶后均匀涂敷于预处理后的载体表面, 干燥焙烧后在氢气流中采用程序升温还原法, 制备了一系列 Mo-Ni2P/SBA-1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 采用 X 射线衍射、N2 吸附-脱附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 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含硫化合物, 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 结果表明, Mo 的加入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 MoNiP2, 且 Ni2P 为主要活性物相. Mo 在催化剂表面主要以 Mo6+和 Moδ+形式存在; 当 w(Mo) = 4.2% 时, n(Mo)/n(Ni+Mo) = 0.18 的整体式催化剂上二苯并噻吩的转化率最高, 且在较低反应温度时以直接脱硫机理为主, 而较高反应温度时以加氢脱硫机理为主. 相似文献
45.
以FeCrAl合金薄片为基底,Al2O3浆料为过渡胶体,不同摩尔比的Cu、Co为催化活性组分,制备了一系列CuxCo1-x/Al2O3/FeCrAl(x=0-1)新型整体式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整体式催化剂上,当Cu含量比较低时,形成了Cu-Co-O固溶体;当Cu含量比较高时,可以测得CuO的衍射峰.催化剂表面颗粒大小和形貌与Cu、Co摩尔比密切相关.在催化剂表面,Co以Co2+和Co3+价态存在,而Cu主要以Cu2+价态存在.催化剂中的Cu可以改善Co的氧化还原性,从而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Cu0.5Co0.5/Al2O3/FeCrAl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甲苯在374oC可以完全催化燃烧消除. 相似文献
46.
将发射探头(T)、接收探头(R)和TR之间介质视为套管井声学评价系统的组成部分,由套管井声波测井响应,采用倒双谱技术辨识该声学系统的冲激响应,计算得到了该声学系统的特性曲线(冲激响应曲线)。当T、R同时位于自由套管区域时,声学系统特性曲线幅度最高,并且曲线的两端和中心点附近都有比较大的起伏;当T、R同时位于水泥完全胶结区域时,特性曲线幅度最低且比较平坦;随着T、R间窜槽面积的增大,特性曲线幅度逐渐增加并且中心点附近幅度的增加比较明显。通过对该声学系统特性的辨识,从冲激响应曲线瀑布图中可直观反映出套管井水泥胶结的质量。该方法对丰富、完善声波水泥胶结测井资料解释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7.
48.
稳态同位素瞬变动力学分析是研究非均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有效方法。由该技术既可定性获取有关反应机理方面的信息, 又可得到包括不同反应吸附中间物种的量、覆盖度、表面寿命, 基元反应的速率常数, 活性位的数量及其分布等定量的原位动力学信息。本文就SSITKA 实验装置、反应器的选择、动力学参数的求取、反应机理的推断以及SSITKA 与原位FTIR 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9.
Theconceptofeffectivestressisveryusefultodescribetheeffectofporefluidpressureonthemechanicalresponseofporousmedia.Terzaghifoundthefollowingfacts:1)Iftheexternalstaticpressuresσ1=σ2=σ3andtheporepressureincreasethesameamountwiththepressures,thevolumeof… 相似文献
50.
The semi-ideal solution theory has been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changes in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ccompanying the process of mixing the nonideal electrolyte solutions M(i)X(i)-(NY)sat-H2O (i = 1 and 2) at constant activities of NY and H2O, including concentration, chemical potential, activities of all M(i)X(i), Gibbs free energy, enthalpy, entropy, thermal properties,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The theory states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qual activities of NY and H2O, the average hydration numbers characterizing the ion-solvent interactions have the same values in the mixture as in the subsystems and the process of mixing these nonideal electrolyte solutions is as simple as that of mixing the ideal solutions if the contributions from the ion-ion interactions to the solvent activity are assumed to be the same in the mixture as in its subsystems, which has been justified by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Pitzer equation. Therefore, a series of novel linear equations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ccompanying the process of mixing these nonideal solutions as well as mixing the ideal solutions M(i)X(i)-(NY)sat-H2O (i = 1 and 2) of equal mole fractions of NY and H2O. From these equations, the widely applied empirical Zdanovskii's rule is deriv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important constant in the McKay-Perring equation under isopiestic equilibrium is determined theoretically, which has been substantiated by comparis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18 mixtur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Isopiestic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systems BaCl2-LaCl3-H2O, NaCl-BaCl2-LaCl3-H2O, and NaCl-LaCl3-BaCl2.2H2O(sat)-H2O at 298.15 K.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test the novel linear concentration relations, and the agreement is excellent. The novel predictive equation for the activity coefficient of M(i)X(i) in M1X1-M2X2-(NY)sat-H2O has been compared with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Pitzer equation, and the agreement is goo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