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56篇
化学   381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73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91篇
物理学   2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SAM-CME),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AP)在L-Cys/SAM-CM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该修饰电极对AP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与裸金电极相比,氧化峰电位降低了68mV,峰电流增大了1.2×10-5A。本文探讨自组装膜修饰技术用于构建不可逆双安培法的可行性,利用对AP在L-Cys/SAM-CME上的催化氧化和高锰酸钾在裸金电极上的还原构建双安培检测体系,建立了在外加电压为0V条件下流动注射双安培法直接测定对AP的方法。在0V外加电压下,0.05mol/L硫酸载液中,测得对AP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7mol/L~2.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6,n=13),检出限为9.4×10-8mol/L。连续测定1.00×10-4mol/L的AP溶液20次,电流值RSD为1.90%,进样频率为80样/h。  相似文献   
772.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中药复方制剂桂林西瓜霜喷剂中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和黄芩苷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研究缓冲溶液的酸度和浓度、工作电压、进样时间和有机添加剂的影响,优化了分析条件,以20 mmol/L硼砂缓冲溶液(含体积分数10%乙醇)作电解质(pH 9.0),于206 nm紫外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3种被测物在7 min内得到了良好分离,盐酸小檗碱、苦参碱和黄芩苷的峰面积和质量浓度分别在4.0 ~160 mg/L、14 ~420 mg/L和25~6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分别为1.0、6.0和8.0 mg/L(S/N=3).此方法快速、简便,已成功地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73.
尿液中麻黄碱与可待因的扫集胶束电动色谱法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扫集胶束毛细管电泳,建立了快速测定尿液中麻黄碱和可待因含量的方法,并通过日内、日间实验对方法的稳定性进行考察。讨论了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扫集胶束电动色谱的最佳实验条件,其中pH 2.2缓冲体系含80 mmol/L SDS,20 mmol/LNaH2PO4,18%(体积分数)乙腈,分离电压-20 kV,测量波长200 nm。在优化条件下,麻黄碱和可待因均在7 min内出峰,方法检出限(mg/L)、线性范围(mg/L)、相关系数分别为麻黄碱0.173、0.693-11.1、0.9993,可待因0.333、1.33-16.0、0.9993,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4%-108%,RSD不大于3.5%。峰面积日内RSD不大于6.3%(n=5),日间RSD不大于9.3%(n=5)。  相似文献   
774.
极性是生物微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很大程度上, 生物体内许多生命活动都受到极性变化的影响, 本工作通过改变香豆素母体上的推-拉电子基团,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较大斯托克斯位移的新型极性荧光探针COM-PO, 该探针的荧光强度和波长会随着测试体系的极性变化而发生改变. 当极性增加时, COM-PO的激发态能量会通过偶极-偶极的相互作用散失在溶剂中, 荧光发射强度降低, 而在低极性溶剂中荧光发射强度增强, 利用这种特性实现了对极性的检测. 本工作通过荧光光谱、荧光成像实验表明COM-PO能够在样品中实现极性检测, 该探针有望实现与极性相关的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7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46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年龄57.8 ± 10.7岁)和45例健康人(年龄54.4 ± 8.2岁)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通过变量权重投影分析和火山图筛选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的代谢标志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验证代谢标志物的诊断能力。结果表明,两组血清的代谢轮廓有显著差异,筛选并鉴定了20个生物标志物,涉及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氨酰-tRNA合成、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色氨酸代谢,其生物标志物16-羟基棕榈酸、花生四烯酸、肌酸、缬氨酸、亮氨酸、色氨酸、α-亚麻酸、牛磺鹅脱氧胆酸、LysoPC(20∶3)的ROC曲线面积(AUC)均大于0.90,特异性与灵敏度较高,对于结直肠腺瘤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代谢组学的结直肠腺瘤筛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76.
可穿戴柔性触觉传感器是用来模仿人类触觉的器件, 可以感知人体以及外界环境的运动、 形变和压力等信息, 在智慧医疗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 大量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研究使其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并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本文首先简述了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和基本性能; 然后重点介绍了具有自愈合、 自驱动以及可视化等新型高性能触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接下来讨论了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可穿戴电子技术、 医疗保健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展望了柔性触觉传感器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77.
以生物质(合果芋叶片)、 十二水合硫酸铁铵和脲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铁、 氮共掺杂碳点(Fe,N-CDs),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形貌与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 该Fe,N-CDs既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 也能在450 nm处产生强荧光发射. 以Fe,N-CDs和邻苯二胺(OPD)为探针, 建立了一种比色/比率荧光测定双氧水(H2O2)的双信号方法. 在H2O2存在下, Fe,N-CDs催化OPD氧化成黄色的2,3-二氨基吩嗪(DAP), DAP在420 nm处有1个特征吸收峰. 在360 nm波长光的激发下, DAP在550 nm处有强荧光发射; 由于荧光内滤效应, DAP又可猝灭Fe,N-CDs在450 nm处的荧光. 基于此, DAP在420 nm处的吸光度(A420)及DAP与Fe,N-CDs的荧光强度比(I550/I450)均可用于H2O2的定量分析. 考虑到葡萄糖氧化酶能催化葡萄糖氧化生成H2O2, 进一步发展了一种比色/比率荧光双信号葡萄糖测定方法. 在pH=5.4, 温度40 ℃, 1.75 mmol/L OPD及反应时间25 min的条件下, 当葡萄糖浓度在1.0~100 μmol/L范围内时, A420I550/I450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8(比色)和0.6 μmol/L(比率荧光). 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体血清中葡萄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778.
779.
简、胡及唐等(Int. J. Pure Appl. Math., 2004, 14(4): 439-454)于2004年提出了拟半(E,F)--凸函数的概念. 本文进一步深入讨论拟半(E,F)--凸函数及与之相应的拟半(E,F)--凸规划的一些重要性质, 建立了此类广义凸性的若干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80.
水合锑酸钠中微量Sb(Ⅲ)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在4mol.L^-3HCl中用硫酸测水合锑酸钠中微量Sb(Ⅲ),研究了溶样方法,介质酸度、等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准确度较高,分析手续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