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38篇
物理学   17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陈忠  蔡淑惠 《结构化学》1997,16(2):153-158
对含有[MS4]2-(M=Mo,W)单元的一系列钼(钨)-钼-硫簇合物进行了95MoNMR研究,定性分析了95Mo化学位移随金属原子配位数、配位金属种类和配位金属配体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MoS4]2-配位金属原子数的增加,[MoS4]2-上Mo的化学位移逐渐向高场移动,这可归因于低氧化态MO0上的电子通过硫桥离域到高氧化态的Mo上。为了解析Mo0上化学位移的实验结果,采用MM+力场对[(OC)4MOS2MoS2]2-和[{(OC)4Mo}MoS4]2-的晶体结构进行几何优化,使之更接近于溶液中的结构,然后利用Fenske-Hall方法计算Mo原子上的净电荷分布,计算结果较好地好择了Mo和Mo0化学位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2.
报道了用13C NMR研究不同聚合度无规立构聚乙烯醇与丙酮、丁酮反应所形成缩酮环的结构及浓度,并与理论估算值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实际成环浓度与理论值差别的原因,并根据不同聚合度PVA缩酮化结果发现PVA缩酮化反应存在一个临界聚合度No。  相似文献   
33.
单分子科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金龙  李震宇  侯建国  朱清时 《物理》2000,29(10):579-583
综述了新兴边缘学科--单分子科学的进展。对单分子科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即扫描探针显微术、荧光技术和光镊技术进行了介绍。结合众多的实例(如:对单原子的直接操纵、直接测量化学键强度、在DNA链上“拔河”、用单个C60分子作放大器等)评述了单分子科学方法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单分子科学对它们产生的深远影响。最后对单分子科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4.
C60吸附在金属表面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离散变分局域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C60在Al(111),Cu(111)和Ag(111)表面的电子结构性质。C60/金属界面系统通过用C24H12取代C60和用10个金属原子代表衬底来简化,计算了C60在金属衬底上的吸附高度,吸附能量及两者之间的电荷转移,发现C60与Al(111),Cu(111)和Ag(111)表面通过共价键(其中混杂少量的离子键)相结合。  相似文献   
35.
非晶纳米发光材料(Y,Eu)2O3-SiO2发射光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XAFS测定表明sol-gel方法制备的纳米非晶(Y,Eu)2O3-SiO2发光材料中,发光中心Eu3+的局域环境和晶态X2型Y2SiO5Eu中Eu3+离子的局域环境相似。以此结构为依据,用M. F. Reid的方案计算了晶场迭加模型中的能级参数及光谱强度参数,并得到了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的理论光谱图.  相似文献   
36.
若干新型结构和新的成键方式的金属羰基簇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襄  刘树堂 《结构化学》1992,11(6):407-413
本文介绍了几位作者所合成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的五类新型Fe,Co,Ru羰基簇合物。讨论其成键方式与结构特点。并介绍某些具有双键的配位基以不同的断裂方式提供不同的分子片配位于原子簇骨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7.
溶致性液晶高分子P(BZT—BZO)的合成性能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多聚磷酸介质中,用共缩聚的方法合成了苯撑苯并二噻唑(BZT)和苯撑并二恶唑(BZO)的共聚物P(BZT-BZO)。特性粘数测定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分子量约为 20,000。用红外光谱及X-光衍射法测定了共聚物结构,表明共聚物是有两均聚物的结构的加和性。共聚物的多聚磷酸溶液具有搅拌乳光现象,表示该共聚物亦具有溶致性液晶高分子特征。由液晶相成膜的共聚物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双核Mo-Fe-S原子簇配合物[Fe(2,2′-bpy)3][S2MoS2FeCl2],是(Et4N)2MoS4、FeCl2和2,2′-联吡啶在乙腈中反应得到的结晶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9.328(3),b=26.788(2),c=13.764(3)Å;β=95.38(3)°;V=3424.2(11)Å3;Z=4;Dc=1.698g/cm3;F(000)=1752.晶体结构用直按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R=0.068,Rω=0.071(3933个I>3(σ)(I)的独立衍射).在晶体结构中配位阴离子[S2MoS2FeCl2]2-是排布在阳离子[Fe(2,2′-bpy)3]2+所形成的空腔中.它是以非统计分布的形式存在,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各项键参数.Mo…Fe距离为2.773(2)Å,Mo-Sb和Fe-Sb有大致相等的键长.  相似文献   
39.
利用无水FeCl与双齿配体Na_2BDT或Na_2MP(Na_2S,X-C,H_4-o_2:X=S,BDT;X=O,MP)在乙醇溶液中反应,然后加入沉淀剂Et_4NBr,可以得到双核铁硫化合物(Et_4N)_2[Fe_(S,X-CH_4-o)_4](1,X=S;2,X=0)。它们分别具有以双硫或双氧桥联起来的五配位扭曲三角双锥构型的铁原子。分子为心对称,核心Fe_2X_2~(2+)为平面。每个铁原子上的二个苯环平面A和B相互近于平行(1,二面角10.1°)或近于垂直(2,二面角100.2°);但铁原子与XSCC平面非共面。Fe原子离平面0.05~0.5A。2是第一个以双齿配位的双氧桥铁硫化合物,它既含有桥基氧原子又具有端基氧原子,对研究含氧配位的铁原子周围环境,为模拟固氧酶中的“P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0.
合成了8对非对映异构体酰胺,测定了它们的~(13)C NMR化学位移值和相应的非对映异构体基团的化学位移差。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一种分子优势构象与~(13)C NMR化学位移不等性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