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0篇
化学   69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2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施小宁 《化学教育》2009,30(8):69-70
立体化学是基础有机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系统论述了有机化学中立体构型的几种表示方法及各种构型表示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82.
FAAS法测定不同产地油菜花粉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采用先灰化、再经硝酸-高氯酸(VV=4∶1)常压微沸条件下消化油菜花粉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产地油菜花粉中的金属元素K,Na,Ca,Mg,Fe,Co,Ni,Cu,Zn,Mn,Cd,Cr和Pb的含量。研究了测定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并作了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考察。结果表明:山丹和景泰油菜花粉中K,Na,Ca,Mg,Fe,Cu,Zn和Mn的含量分别为4 248.00,75.77,312.10,856.61,599.53,8.78,27.82,22.54 μg·g-1和7 585.75,242.56,287.88,699.43,1 020.65,10.25,40.44,30.97 μg·g-1。Co,Ni,Cr,Cd和Pb未检出。加标回收率为95.22%~105.49%,相对标准差(n=9)为0.30% ~5.00%。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83.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表明席夫碱Cu(Ⅱ)配合物以嵌插模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84.
采用密度泛函B3LYP(Bccke.thrcc-paramctcr,Lee-Yang-Parr)方法探讨了间-苯二氧乙酰-(N-苯甲酰基)肼(DAPHZ)受体对卤素阴离子的识别机理,结果发现DAPHZ钳形受体C构型以其钳形结构中的N-H键与卤素阴离子间形成多齿红移氢键进行识别,其中C…X-(X=F-,Cl-和Br-)体系中主客体间以双齿氢键识别结合,而在C…I-体系中主客体间以三齿氢键识别结合,说明钳形受体C对I-在空间几何上具有最好的匹配性.经BSSE校正后的C…F-,C…Cl-,C…Br-和C…I-体系分子识别相互作用能△ECP分别为-314.0,-200.1,-183.3和-136.3 kJmol-1,说明钳形受体C对F-在热力学上具有最好的识别能力.此外,采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及分子中原子(AIM)等理论分析了C…X-(X=F-,Cl-,Br-和I-)识别体系中红移氢键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及与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硫脲壳聚糖能与Co(Ⅱ)发生配位反应而生成硫脲壳聚糖-Co(Ⅱ)配合物,该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较壳聚糖和硫脲壳聚 糖有显著提高,并能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相似文献   
86.
合成了水溶性壳聚糖和稀土离子La3+、Nd3+的配合物,利用FT-IR和UV-Vis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壳聚糖及其配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ureus)和黑曲霉(A.niger)的抑制活性以及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对E.coli、St.aureus和A.niger的抑菌性能比单一的水溶性壳聚糖显著提高,且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内源荧光。  相似文献   
87.
在CH3SLi+CH3SH势能面上求得锂键和氢键共存型复合物的两种稳定构型.频率分析表明,与单体相比复合物中S(5)—Li(6)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红移,而C(8)—H(10)键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蓝移.经B3LYP/6-311++G**,MP2/6-311++G**及MP2/AUG-CC-PVDZ水平计算的含基组重叠误差(BSSE)校正的复合物Ⅰ中相互作用能分别为-58.99,-57.87和-62.89kJ·mol-1.采用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了复合物中单体轨道间的电荷转移,电子密度重排及其与相关键键长变化的本质等.采用分子中的原子(AIM)理论分析了复合物中氢键和锂键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在极化连续模型(PCM)下,考察了溶剂化效应.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水、二甲亚砜、乙醇和乙醚等四种溶剂均使单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增大,且溶剂对复合物中的锂键结构及其振动频率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复合物中的氢键的振动频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8.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研究了二重态和四重态势能面自旋禁阻反应Ti^+(^4F,3d^24s^1)+C2H4→TiC2H2^+(^2A2)+H2的微观机理.通过自旋.轨道耦合的计算讨论了势能面交叉点和可能的自旋翻转过程.中间体IM1-^4B2处,四重态和二重态间的旋-轨耦合值为59.3cm^-1.自旋多重度必将发生变化,从四重态系间穿越到二重态势能面形成共价型复合物IM1-^2A1,同时导致四重态势能面的势垒明显降低.到插入中间体IM2后,二重态势能面上有两条不同的反应路径,即分步和协同路径,后者在二重态势能面上得到放热产物TiC2H2^+(^2A2)+H2具有较低的活化势垒,4.52kcal/mol,其主反应路径为:Ti^++C2H4→^4IC→IM1—^4B2→4.2ISC→IM1—^2A1→[^2TSins]→IM2-^2A”→[^2TSMCTS]→IM5→TiC2H2^+(^2A2)+H2.  相似文献   
89.
采用聚酰胺-胺树状分子(PAMAM)“接枝到”这一温和而简单易行的方法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一种树状分子/碳纳米管(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在水、甲醇和乙醇等极性溶剂中,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分散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FTIR表明接枝修饰是PAMAM与MWCNTs的共价键结合,TGA数据表明PAMAM成功修饰于MWCNTs侧壁,且接枝到MWCNTs上PAMAM的量随其代数(G1.0~G4.0)的不同而不同,具体顺序为G2.0>G1.0≈G3.0>G4.0.  相似文献   
90.
基于卟啉化合物良好的光电性能,结合自组装膜技术,对其信息存储进行了研究.卟啉分子单体的结构、自组装膜表面卟啉的空间定位以及自组装膜基底材料的选择等对卟啉的信息存储产生着重要影响.目前,卟啉自组装膜的信息存储研究已由单点存储向超高密度多点存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