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化学   190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三氯氧磷和双酚A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磷酸酯阻燃剂(HPPEA),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31P-NMR)及热重分析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将HPPEA与三聚氰胺聚磷酸盐(MPP)进行复配,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阻燃尼龙6,通过氧指数法和垂直燃烧法测试了其阻燃性能,采用热重分析(TGA)研究...  相似文献   
22.
可逆加成一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作为一种新型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由于其具有单体适用面广、聚合条件温和、不受聚合方法的限制等优点,已经成为聚合物分子设计的有效手段之一.点击化学(Click chaemistr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合成的新方法,是指选用易得原料,通过可靠、高效而又具有选择性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碳杂...  相似文献   
23.
将步进扫描多调制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聚氨酯薄膜动态拉伸的流变光谱性质研究。讨论了步进扫描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包括相调制在内的多调制频率与数字采集实验设置及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得到聚氨酯薄膜在100Hz频率、1.0λ振幅的相调制作用下,相对于5Hz拉伸频率的同相位(In-phase)和正交相位(Quadrature)的红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24.
采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问相互作用.一维红外光谱难以直接反映4-氨基毗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和键的关联,而二维相关分析结果清晰表明4-氨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酸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研究中发现1298和1 202 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OH伸缩振动峰与1 531 cm-14-氨基吡啶的C=N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3 382和3 212 cm-1属于4-氨基吡啶的氨基N-H伸缩振动峰与1 705 cm-1归属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伸缩振动峰存在同步交叉正峰.根据二维相关规则,4-氨基吡啶的C=N峰与甲基丙烯酸的-OH峰、4-氨基吡啶的氨基N-H峰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峰有很强协同作用.结果表明4-氨基吡啶的C=N与甲基丙烯酸的-OH存在静电作用,4-氨基吡啶的氨基与甲基丙烯酸的羰基存在氢键作用.二维红外光谱是研究分子内、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5.
PMMA纳米球的制备及其银膜包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直径为170 nm左右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球, 然后利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和3-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MS)对PMMA纳米球进行表面改性, 在其表面包覆一层均匀的巯基, 通过巯基与银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银在PMMA纳米球表面成核长大, 从而合成PMMA/Ag纳米球壳粒子.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投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技术对产物性能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制备的PMMA/Ag纳米球壳粒子的分散性好、包覆均匀.  相似文献   
26.
磁性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制备表面具有羟基且有一定磁响应性的聚乙烯醇微球,本文采用反相乳化的方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在Fe3O4磁流体存在下,通过戊二醛交联聚乙烯醇(PVA)。对微球的形貌,表面羟基含量,微球密度,微球Fe含量以及微球的磁响应性进行了研究。制得了粒径分布为25μm~150μm,表面羟值为11mmol/g~20mmol/g的磁性聚乙烯醇微球。  相似文献   
27.
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聚丙烯薄膜表面分子级别的结构 .采用无定形本体聚丙烯产生初始的随机父链 ,将一条随机父链在二维边界条件下进行塌陷 ,研究薄膜在真空中的构型 .用 10 0个重复单元的父链生成厚度为 3 5nm的薄膜 .发现薄膜内部密度等于聚丙烯的本体密度 ,而离自由表面 0 8nm处薄膜的密度开始跌落 .主链键在内部随机取向 ,在自由表面附近则明显沿薄膜表面平面取向 ,键开始有序取向的程度大致与质量密度相对于本体密度的减小一致 .与聚丙烯本体相比 ,薄膜表面中CH2 CH 的反式结构和旁式结构是增加的 ,这是因为分子链能更好的沿薄膜平面舒展 .同时通过聚丙烯无定形本体 (3D周期性 )和薄膜 (2D周期性 )中的链的能量的差异计算了薄膜内部能量对表面能量的贡献 .  相似文献   
28.
原位缩聚制备聚氨酯/碳纳米管复合泡沫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球磨方法制备了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管(CNTs)/聚丙二醇分散体系,解决了碳纳米管在高黏滞聚醚醇中的分散问题,进一步以水为发泡剂,采用两步的原位缩聚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均匀分散的聚氨酯(PU)/碳纳米管复合泡沫材料.通过FTIR、SEM、压缩实验、亲水性实验等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使聚氨酯材料的压缩强度和保水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9.
微层共挤出(PP+EVOH)/PP阻隔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婷  李姜  张玉清  杜芹  郭少云 《高分子学报》2009,(12):1226-1231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PP+EVOH)/PP复合材料,其中PP为聚丙烯,EVOH为乙烯-乙烯醇其聚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气体渗透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层共挤出技术,PP层和(PP+EVOH)层沿挤出方向交替排列,EVOH在PP基体中的的分散形态由零维球形变为一维纤维状,进而演变为二维片状.这些形态导致微层共挤出材料的氮气渗透系数和断裂伸长率较普通共混物分别下降了两个数量级和提高了27倍,并且显著影响其结晶行为.当层数超过64层后,由于PP层减薄,界面增多,EVOH不仅对(PP+EVOH)层中PP相存在结晶成核作用,而且对PP层也有结晶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30.
选用腈基含量为30%的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α-MSAN)作为聚氯乙烯(PVC)的耐热改性剂,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VC/α-MSAN共混材料.通过SEM、DSC、DMA及透光率测试等手段系统研究了α-MSAN的含量对PVC/α-MSAN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在高达60%(wt)的α-MSAN的含量范围内它们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从分子结构上解释了其相容性良好的原因;随α-MSAN含量增加,共混体系的维卡软化温度(VST)和拉伸强度上升,冲击强度下降;α-MSAN的引入会导致共混体系及PVC静态热稳定时间下降,共混体系的颜色加深.同时分析了α-MSAN对共混体系耐热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