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72篇
晶体学   3篇
物理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1.
利用端烯与巯基之间的光点击亲电加成化学反应,将表面富含巯基的二氧化硅微球均匀的附着在端烯修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表面,完成微球在PDMS表面的组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光学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对修饰前后的基质材料进行表征检测,结果证实修饰在PDMS表面的端烯消失形成硫醚键,得到附着均匀的二氧化硅微球基质材料。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方便的在不同基材上负载二氧化硅微球。  相似文献   
12.
成功地合成了石墨烯/CdTe量子点复合物,并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荧光衰减曲线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CdTe量子点被修饰于石墨烯的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示石墨烯在合成过程中被还原,还表明在所合材料的表面具有羧基和羟基;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的结果显示将CdTe量子点修饰于石墨烯表面显著提高了CdTe量子点的荧光性能。此外,基于克伦特罗和石墨烯/CdTe量子点复合物之间形成的氢键,所合成材料可用于定量分析克伦特罗。克伦特罗对石墨烯/CdTe量子点复合物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荧光强度的降低(F0/F)与克伦特罗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7.22~108.30 μmol·L-1,检出限为4 μmol·L-1。  相似文献   
13.
通过Lb L自组装技术构筑了基于杂多钨酸盐K_(12. 5)Na_(1. 5)[NaP_5W_(30)O_(110)]·15 H_2O(P_5W_(30)),有机染料茜素红(AR)和聚乙烯亚胺的复合膜。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循环伏安扫描对复合膜的形貌及氧化还原性质进行了表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联机对复合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构筑是成功的,光反差为33.7%,着色时间为2.7 s,褪色时间为1.5 s,最大着色效率为52 cm2C~(-1),复合膜实现了由淡橙色到蓝绿色,进而到深绿之间的可逆变化,实现了可调颜色的电致变色。  相似文献   
14.
对化合物[Na_2(H_2O)_(10)][Cu_4(H_2O)_(12)(H_2W_(12)O_(42))]·15H_2O(简称Na_2Cu_4W_(12))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2-y]-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Na_2Cu_4W_(12)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Y5Y)增殖抑制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Na_2Cu_4W_(12)对Hep G2和SHY5Y 2种肿瘤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3和10.2μmol·L~(-1),且呈剂量依赖性.光学显微镜下处理组细胞出现皱缩、变圆、缩小等形态变化,不同浓度Na_2Cu_4W_(12)处理12h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Na_2Cu_4W_(12)能够抑制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就化学专业科技英语教学,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分别为使学生明确科技英语定义特征、课堂教学与科研生产实例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利用好课后作业环节巩固学习效果。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的改进,使高年级的化学及化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科技外语水平在1~2个学期内取得较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镍离子为中心离子,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反应成功合成配合物Ni2{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2(乙二胺)4.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XRD)、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分析确定配合物是由2个H2L配体与2个镍离子分别配位形成的离散结构,并且离散结构之间通过多种N—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荧光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主要来自于配体.  相似文献   
17.
利用油酸原位表面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高分散疏水碳酸钙纳米粒子.在低温碳化条件下,制备的超细碳酸钙纳米粒子的粒径可控制在40~50 nm之间.原位表面改性作用下油酸分子被接枝到超细碳酸钙纳米粒子的表面,使其分散性明显提高;此种超细填料的表面接触角为125.96°,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将质量分数为1%的超细碳酸钙纳米粒子填料添加到ABS树脂基体中,其白度值从62.47升高至87.96,可见该超细填料可以广泛应用到"白色家电"ABS专用树脂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巯基功能化的SiO2微球,利用银与巯基的络合作用将银负载在SiO2微球上,利用压片法将Ag@SiO2修饰在泡沫镍表面,制备了Ag@SiO2@NF电化学传感器,并研究了其在水中Pb2+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等对Ag@SiO2@NF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对Ag@SiO2@NF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制备的Ag@SiO2微球均匀的负载在泡沫镍表面。在最佳条件下使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Pb2+进行电化学检测。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5×10-4M,检测限为0.761μmol·L-1,为在各个环境中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水中Pb2+的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HF/DFT的混合泛函PBE0和UPBE0优化了配合物[Os(PH3)2(CN)2(N^N)](其中N^N=2,2′-吡啶)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分别计算了它在二氯甲烷(1)、甲醇(2)、气态(3)和乙腈(4)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在极性较大的溶剂(2和4)中Os—P(1)和Os—C(1)键较长,Os—N(3)键较短,溶剂的极性会影响配合物的电子云分布.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均来自分子轨道68→71的激发,该激发被指认为[d(Os)+π(CN)+π(N^N)→π*(N^N)]的跃迁具有混合的MLCT/LLCT特征.配合物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471,410,488和445nm以及598,536,634和545nm,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3<1<4<2),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发生明显的蓝移.这显示出通过改变溶剂极性可以调节配合物的发光颜色.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施以来,吉林化工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种符合自身发展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专业建设效果。本文基于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从立德树人落实、培养方案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论述了学院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的做法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效,为地方本科院校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