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化学   502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离散泡沫的光学衰减原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军  潘功配  陈昕 《应用光学》2008,29(3):473-480
为研究泡沫的光学干扰原理,基于几何光学原理和电磁波传输理论,对离散泡沫的光线折射及吸收等现象进行了分析,从光线传播方向和透射能量变化的角度研究了泡沫对光线的衰减,建立了衰减模型。通过计算和红外光谱及热成像试验,发现:泡沫结构和泡沫材料是造成光线强烈衰减的重要原因。结果显示:泡沫溶液的溶质/溶剂的消光能力、浓度等对特定波段光波的吸收产生关键影响;泡沫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大大分散出射光线的能量密度;随着光线穿过泡沫液膜界面的次数增多,透射光强迅速衰减,透射能量迅速下降;其漂浮运动还将导致出射光线方向和能量密度分布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2.
为掌握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抑爆性能和机理,开展了?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和新型微乳化柴油抛撒和云雾爆炸实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柴油样品云雾爆炸火球的表面最高温度时的平均温度、高温(高于1 273.15 K)持续时间、火球最大截面积、火球辐射度等特征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评估其爆炸威力,又运用液体燃料抛撒和成像系统,研究柴油样品在激波及其高速气流作用下的抛撒雾化现象及其抑爆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抛撒云雾径向扩展半径和云雾爆炸火球特征参数均明显小于?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如在含水质量分数为5%的乳化柴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2%和0.4%的高分子聚合物防雾剂,形成的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火球表面最高平均温度比?10#柴油分别低 296.90 和 336.90 K,高温持续时间比?10#柴油分别少 94 和 234 ms;火球最大截面积也分别只有?10#柴油的60.10%、53.53%;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爆炸威力最小,抑爆性能最好,其次是普通微乳化柴油和?10#柴油;微乳化柴油的水分质量分数在15%以下时,多增加10%的水与添加0.2%防雾剂的抑爆效果相当;新型微乳化柴油抑爆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柴油中添加防雾剂使其液滴黏弹性增大,在高速气流剪切作用不易破碎、雾化,液滴分散效果差。  相似文献   
73.
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3,3′-二甲基-4,4′-二乙基二吡咯(1);以2-甲基噻吩为原料,经4步反应制得含醛基的二噻吩乙烯中间体(2); 1和2经自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型的卟啉分子开关1-(2-甲基-3-噻吩基)-2-[2-甲基-5-(3,7,13,17-四甲基-2,8,12,18-四乙基-15-对碘苯卟啉基苯基)-3-噻吩基]环戊烯(3),其结构经1H NMR和HR-MS(ESI)表征。并研究了3的光致变色和无损读取性能。结果表明:3在波长254 nm和665 nm光照下具有良好的可逆光致变色性能;激发光波长为550 nm时,开、闭环异构体具有强荧光对比,有望实现信息无损写-读-擦过程。  相似文献   
74.
PEG型酸性温控离子液体中芳香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该催化体系在芳香酸和醇酯化反应中的应用. 研究发现, 该离子液体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 产品易分离, 催化剂可循环使用且活性不降低, 催化剂不易流失, 实现了均相催化剂的高效回收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75.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对一系列高能杂环硝胺—反式-1,4,5,8-四硝基-1,4,5,8-四氮杂萘烷异构体的热解机理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计算研究。在B3LYP/6-31G**和PM3水平上,分别计算了标题物的化学键离解能(BDE)和热解反应活化能(Ea),并根据BDE和Ea数值考察了硝胺取代基对化合物稳定性和热解机理的影响;同时,还详细考察了BDE与Ea、化学键重叠布居数、前线轨道能级以及能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由BDE、Ea和静态电子结构参数推断的标题物热稳定性和热解机理的结论基本是一致的,N-NO2键均裂是标题物的热解引发步骤,间位取代异构体较对位取代异构体稳定,而邻位取代的异构体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76.
金属卟啉作为一种仿生催化剂,能够实现在温和条件下对分子氧的催化活化,在催化烷烃氧化反应中显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金属卟啉结构对烷烃选择性氧化结果的影响,并介绍了近期金属卟啉催化剂应用于烷烃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催化烷烃选择性氧化反应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7.
采用铌酸为催化剂,探索了该催化剂对苯甲醛与甲醇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的量的5mol%,甲醇10mL(兼作溶剂),回流状态下反应2h,反应的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94%、98.0%.该催化剂同样适用于其他醛(酮)与甲醇的缩合反应,可得到34%~89%的产率.所述方法操作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而且对环境友好,反应结束后,催化剂很容易回收,并能有效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8.
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u(S2CNC4H8NC2H5)2,得到深棕色柱状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中心Cu(Ⅱ)离子分别与来 自2个N′-乙基-N-哌嗪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4个硫原子配位,形成略微扭曲的平面四方配位构型。4个Cu-S键的键长范围0.220 10(11)~0.220 34(13) nm;Cu-S键的FT-Raman伸缩振动峰在134.921 cm-1;ESR谱表明Cu(Ⅱ)离子处于对称中心;其局部配位构型属于D2h群;热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在753.15 ℃时分解为金属Cu。  相似文献   
79.
用Wigner旋转矩阵和修改的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来描述优选相位交替组合π脉冲,编写了子程序DBCLSF和QRDCMP代表"IMSL"子程序库,解决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的问题.计算是在COMPAQ 586PC机上进行.可以发现,其优化结果同参考文献中用IBM/3600大型计算机的结果相同,优于其它现有的组合π脉冲.  相似文献   
80.
硫脲及其衍生物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报道N-苯甲酰基-N’-4-甲基苯基硫脲的单晶结构。并用密度泛函(DFT)理论的B3LYP杂化函数方法对所选的分子进行相应的构型优化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