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化学   434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25℃下分别测定正丙酸和正丁酸在苯相和纯水相中的分配比,以及在苯相和盐水溶液中的分配比,从而求出酸的活度系数。所用的盐有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锶、氯化钡、溴化锂、溴化钠、溴化钾等八种。对弱酸算出了未解离部分的活度系数。在所用盐浓度(0-1mol/l)范围内,作lgfu-Cs图,都呈直线。比较直线的斜率,对正丙酸为:SrCl2>BaCl2>LiCl≈NaCl>LiBr≈NaBr>KCl>KBr。对正了酸为:SrCl2>BaCl2>NaCl≈LiC1>NaBr≈KCl≈LiBr>KBr.指出小离子盐对小脂肪酸盐效应主要是静电力作用。  相似文献   
72.
将碳纳米管(CNTs)载体分别经混酸与硝酸蒸气预处理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 然后分别采用浸渍法及机械研磨法负载磷钨酸(HPW), 制备出HPW/CNTs催化剂, 对比考察了上述催化剂对NOx的吸附与分解效果. 在空速为10000 h-1、 吸附温度为200℃的条件下, 用0.5 g催化剂对1696 mg/m3的NOx进行吸附实验, 结果表明, 以硝酸蒸气预处理且经300℃煅烧后的CNTs为载体, 采用机械研磨负载法制备的催化剂HPW/CNTs对NOx的吸附率与吸附能力最高, 分别为54%与16.6 mg NOx/(g\5h). 对吸附NOx后的催化剂体系进行了催化分解NOx的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研究, 结果表明, 所吸附的NOx在快速升温过程中发生分解, 在此过程中有氧产生, 分解产物包括N2, O2及N2O. 采用电阻炉快速加热与微波辐射2种方式分别对吸附的NOx进行催化分解, 结果表明, 微波功率为700 W时, NOx分解为N2的收率为33.3%, 高于电阻炉以150℃/min快速升温的N2收率. 使用过的催化剂通水蒸气后可实现再生, 对再生后的催化剂进行循环使用研究, 结果表明, 再生后的催化剂吸附与催化分解NOx的性能未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3.
三价铕荧光络合物与聚乙烯吡咯烷酮复合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稀土荧光络合物与高分子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与发光性能间的关系,利用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A)和三苯基氧化膦(TPPO)与氯化铕(EuCl3)分别制备了Eu(TTA)3·2H2O和Eu(TTA)3·(TPPO)2络合物,及其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复合物。采用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复合物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表明Eu(TTA)3·2H2O与PVP K30结构单元摩尔比为1∶35的PVP/Eu(TTA)3·2H2O复合物的612 nm发射峰的荧光强度较Eu(TTA)3·2H2O络合物有显著提高。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络合物的Eu3+与PVP分子的羰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位作用,并且存在多种配位方式。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复合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其中的稀土络合物为无定形结构,这进一步表明PVP与络合物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4.
利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不同温度、酸度下,Cu2+和 Fe3+与明胶的相互作用.计算了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紫外光谱和显微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Cu2+、Fe3+与明胶分子中的酰胺键发生了作用.探讨了猝灭机理.计算出的热力学函数表明,在Cu2+、Fe3+与明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熵变起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Ce3+和Ce4+两种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在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自组装膜的制备,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通过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确定了自组装膜的HOMO能级.基于自组装膜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薄层三明治型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好的光电转化性质.在480 nm,苝四羧酸敏化二氧化钛电极产生了26.9%的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而由Ce4+离子或Ce3+离子桥联所形成的自组装膜分别产生了55.8%和39.1%的IPCE.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相当于一种配合物,其HOMO能级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的高,这是形成铈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后IPCE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报道了Ce3+和Ce4+两种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在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上自组装膜的制备,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自组装膜进行了表征. 通过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确定了自组装膜的HOMO能级. 基于自组装膜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的薄层三明治型太阳能电池具有较好的光电转化性质. 在480 nm, 苝四羧酸敏化二氧化钛电极产生了26.9%的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 而由Ce4+离子或Ce3+离子桥联所形成的自组装膜分别产生了55.8%和39.1%的IPCE. 金属离子桥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相当于一种配合物, 其HOMO能级比苝四羧酸自组装膜的高, 这是形成铈离子桥联苝四羧酸后IPCE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用硒酚铜簇合物和硫酚铜簇合物[Me4N]2[Cu4(EPh)6](E=Se和S)与CS2及少量S反应,分别获得了以过硫代碳酸根[CS4]^2-为配体的[Me4N]n[Cu(CS4)]n(I)和[Me4N]4[Cu4(CS4)4](Ⅱ)。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I为二维层状聚合物,Ⅱ为四核铜簇阴离子化合物。并对[CS4]^2-形成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不同方法制备的CeO2-ZrO2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几种CeO2-ZrO2二元氧化物体系,并用XRD、BET、XPS等技术研究了各个体系中氧化铈与氧化锆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以773K焙烧过的氧化锆为载体,浸渍Ce(NO3)3溶液制得的CeO2/ZrO2体系中,氧化铈单层分散于氧化锆的表面,分散阈值约为0.03gCeO2/gZrO2.以水合氧化锆为载体,浸渍Ce(NO3)3溶液制得CeO2-ZrO2固溶体,但用此法制备的固溶体样品与用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不同.共沉淀法得到的是均一固溶体,浸渍法得到的是富锆固溶体和富铈固溶体的混合物;而且浸渍法制备的样品表面Ce/Zr原子比高,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9.
化学氧化多孔硅经cis-Ru(bpy)~2(CN)~2的乙醇溶液浸泡后,发光峰位红移,强度减弱,激发态寿命缩短。而在trans-Ru(py)~4(CN)~2溶液中浸泡的氧化多孔硅的发光峰位,强度和寿命几乎没有变化。对比两个染料分子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光吸收性质得出:与trans-Ru(py)~4(CN)~2相比,cis-Ru(bpy)~2(CN)~2有一个与多孔硅发光能量接近的低能级吸收带,使得多孔硅纳米粒子向该染料分子传递能量成为可能,能量传递的发生引起了发光峰位的红移和激发态寿命的缩短,虽然伴随着发光效率的损耗,但对有目的地选择染料分子来改变多孔硅的发光峰位和获得激发态寿命尽可能小的多孔硅提供了思路,也为深入理解多孔硅的光致发光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80.
蛋白质分子与配体的作用模式主要有直接的环区结合及铰链式结合两种方式。针对这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我们提出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结合过程的构象研究。对于直接的环区结合模式,通过建立环区主链构象库,来实现蛋白质环区与配体的准柔性对接,并以链霉抗生物素蛋白体系为例对构象库建立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计算。对铰链结合方式,采用分步对接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具体应用于HIV蛋白酶与其小分子配体的结合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处理方法分别能较好地模拟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与配体结合的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