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87篇
晶体学   2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废旧碱性电池水热法制备纳米晶锰锌铁氧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国喜  姚路  路迈西 《人工晶体学报》2006,35(5):1095-1098,1002
以废旧碱性电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纳米晶锰锌铁氧体,并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借助于XRD、TEM等手段对制备过程跟踪检测,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宜的制备条件为:溶液pH值为10.0,水热温度为180℃,水热时间为4h,采用逆加料方式和加入冰乙酸作为添加剂均可制得粒径更小、分散性更为优良的纳米晶,产物粒径可达17nm左右。  相似文献   
72.
金属Fe纳米粒子,易氧化和团聚,将其嵌入陶瓷基体中,可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Al和Fe3O4为反应物,采用机械力化学法合成了纳米铁/氧化铝复合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结合透射电镜(TEM)分析了复合粉体的物相组成及纳米Fe的粒径.运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TG)研究了在氩气和空气不同气氛、室温和高温不同温度下复合粉体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纳米Fe的粒径在20~80nm之间;复合粉体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73.
废旧碱性电池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硫酸溶解废旧碱性锌锰电池所得溶液为原料,用NH4HCO3与NH3·H2O组成沉淀剂,采用并加共沉淀法制备出锰锌铁氧体.借助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沉淀条件进行优化;借助于XRD、IR等手段对产物组成晶型进行检测;借助于SEM及TEM等手段对产物形貌进行表征;借助于振动样品磁强计对产物磁性能进行检测,并对产物组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共沉淀的适宜条件为T=50~55℃、pH=6.5~7.5;煅烧温度为1130~1160℃、煅烧时间为2h;产物最佳组成为Mn0.6Zn0.4Fe2O4;其形状近似为球形、具有粒径小、分散均匀、磁性能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74.
为从微观角度深入探讨单个水分子与高岭石最易解理晶面不同暴露末端的作用特点,本工作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吸附形态的水分子与不同暴露末端的稳定作用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与电子结构分析.吸附能的计算结果表明水分子在铝氧八面体羟基作为暴露末端的表面上最稳定的吸附方式为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别与相邻两个羟基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相似文献   
75.
霍利军  韩敏芳 《发光学报》2007,28(4):515-520
通过HECK法共聚将腈基引入聚对苯乙烯(PPV)的共轭支链,得到聚合物DiCN-PPV。通过核磁共振(1H-NMR)、质谱(MS)、元素分析及GPC确定了组成和分子量。探索了聚合反应时间和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Td>247℃),在100℃反应62 h可以得到产物分子量Mn=1.76×104,分散度Pd=1.9,产率50%。以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分析了该聚合物溶液及其膜的基本光谱特征,表明D iCN-PPV中D-A(Donor-Acceptor)给受体的结构发生分子内的能量转移,从而导致了新的能级结构。它的荧光为红光λmax=645 nm,是一种潜在的有机红光新材料。  相似文献   
76.
基于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与学校的矿业能源办学特色,设计综合性的“粉煤灰合成有序介孔硅及其应用”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包括粉煤灰的预处理、有序介孔硅的合成、样品的表征分析及应用探索。通过该特色鲜明的专业实验的开设,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学校特色和专业方向的认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续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7.
袁宁 《大学化学》2019,34(12):8-12
德国化学家尤利乌斯·洛塔尔·迈耶尔与俄国化学家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各自独立且几乎同时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因此共同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然而,迈耶尔在元素周期律上的贡献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适逢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特撰此文记叙迈耶尔的生平与化学贡献,以纪念这位化学史上的伟大先驱。  相似文献   
78.
刘莉  曹阳  贺军辉  杨巧文 《化学进展》2013,(Z1):248-259
近年来,硅纳米线阵列在宽波段、宽入射角范围内优异的减反射性能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在光电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关于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主要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大类出发,分别阐述了模板辅助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结合Langmuir-Blodgett技术法和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且操作简单的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法的步骤、机理及控制参数。关于硅纳米线阵列在光电领域的应用,主要阐述了硅纳米线阵列在光电探测器、常规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应用。最后,从硅纳米线阵列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和避免硅纳米线阵列腐蚀以提高器件的稳定性等问题出发,展望了硅纳米线阵列的表面修饰及修饰后的性能研究是未来硅纳米线阵列光电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大量含有有害物质的建筑和装饰材料的使用,使得室内空气化学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综述了消除室内化学污染的热点处理技术,以及国内外采用催化氧化技术治理室内污染物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催化氧化在不同污染物治理过程中的反应机理,并对今后催化氧化去除室内污染物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0.
黄芩素在一定的电位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电化学信号,Al3+的加入对于黄芩素的电信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氧化峰电流的降低值ΔI p与Al3+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方波伏安法测定Al3+的新方法。通过对支持电解质、黄芩素的浓度、加入顺序等条件进行优化,发现在2.0×10-8~5.0×10-7mol/L和5.0×10-7~8.0×10-6mol/L范围内,ΔI p与Al3+浓度成正比,检出限为2.2×10-8mol/L;并对油条中的Al3+进行了检测。同时,利用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等初步探讨了黄芩素与Al3+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黄芩素在玻碳电极上发生了2电子2质子的电化学转移行为,且其电极氧化过程受到吸附作用控制;加入Al3+后,二者生成了一种新型络合物,导致黄芩素的电化学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