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化钼(Mo2 C)已在许多催化反应中被证明具有类Pt金属的特性,在取代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催化剂稳定性差,催化性能不能达到工业标准.在此,MoO3-EDA前躯体作模板,丹宁酸(TA)作为碳源,原位合成路线以获得作为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Mo2 C@C纳米棒.有趣的是,SEM和TEM结果显示在Mo2 C上覆盖着无定形碳和形成了Mo2 C@C纳米棒.另外,与MO2 C相比,Mo2 C@C纳米棒表现出较高的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快速、实时的元素分析技术,由于其在痕量元素探测、地质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在实际应用中,样品表面是影响等离子体产生及其特性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在大气环境下,利用脉宽为8 ns、波长为1 064 nm的纳秒脉冲激光产生等离子体,对比研究了天然岩石样品在非平坦和平坦表面条件下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基于激光辅助辐射波模型,阐释了非平坦样品表面对其光谱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等离子体时间积分光谱,发现非平坦样品的谱线强度相比于平坦样品的谱线强度减弱了近70%,该结果说明非平坦样品表面对LIBS真实测量数据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针对褐铁矿样品中的谱线Fe Ⅰ 404.58 nm和Fe Ⅰ 438.35 nm,研究了在平坦和非平坦样品表面下的峰值强度以及其衰减因子随激光能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平坦样品表面条件下采集的光谱强度始终低于平坦样品表面的光谱强度。光谱强度的衰减因子先随激光能量增大而逐渐降低,并在激光能量33 mJ达到最小值,后随激光能量的进一步增大而增大。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非平坦样品表面条件下产生了密度较低的等离子体,并且非平坦与平坦样品的电子密度的比值在激光能量33 mJ时达到最小,此结果与光谱强度的衰减因子随激光能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这是源于非平坦样品表面会形成较大激光入射角度,使得激光等离子体能量吸收区厚度变薄,产生等离子体屏蔽效应所对应的激光能量阈值升高。此外,样品表面状态和激光能量对等离子体温度的影响甚微。阐述了非正入射时等离子体特征参数与正入射时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联系和差异,揭示了非平坦样品激光等离子体特征参量变化的内在物理机制,为室外LIBS探测技术在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中光谱强度的校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醋氯芬酸(ACF)的水溶性差, 导致其生物利用度较低. 本文制备了三种多聚物, 分别是醋氯芬酸与4,4'-联吡啶(BIPY)共晶(1), 与3-氨基苯甲酸(3-ABA)盐(2)和与二甲基亚砜(DMSO)的溶剂化物(3), 利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3的超分子结构是通过氢键、C―H…π和π…π堆积作用构筑而成, 三个多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说明ACF在化合物3中的构象比其在化合物1和2中更稳定. 此外, ACF形成共晶、盐和溶剂化物后有效提高了其溶解度.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四苯基卟啉(H2TPP)及铜卟啉(CuTPP)和锌卟啉(ZnTPP),获得了配合物[Zn(TPP)(DMF)]的晶体。制备了金属卟啉、异烟酸共修饰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金属卟啉/异烟酸/二氧化钛,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卟啉和异烟酸负载于TiO2表面,未改变TiO2的晶型。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4-硝基苯酚(4-NP)时显示了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物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羧酸酶辅酶起作用,近年来受到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广泛青睐。此外,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表现出低毒性,可以被设计成具有靶向选择性的药物载体,能将抗癌药物有效地传递给肿瘤细胞。如今含生物素的小分子已发展成一类具有显著应用价值的生物功能分子。该类化合物具有合成简便、易功能化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本文综述了生物素及其衍生物在生物传感、药物释放和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关伟  王彩霞  王珍  陈三平  高胜利 《化学学报》2011,69(11):1280-1286
用中和法合成了氨基酸离子液体1-甲基-3-乙基咪唑缬氨酸盐([CB2Bmim][Val]). 在298.15±0.01 K下, 利用恒温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不同含水量的[CB2Bmim][Val]溶解成不同质量摩尔浓度溶液的溶解焓, ΔBsolBHBmB (w), 借助标准加入法(SAM)和Archer方法得到了无水离子液体[CB2Bmim][Val]的标准摩尔溶解焓, . 利用RB-II型精密转动弹热量计测定了该离子液体的燃烧热, 计算了其标准摩尔燃烧焓 和标准摩尔生成焓 |并结合该离子液体的标准摩尔溶解焓和乙基咪唑阳离子[CB2Bmim]在水溶液中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计算了[Val]P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利用RD496-III型热导式微量热量计测定了不同质量摩尔浓度[CB2Bmim][Val]水溶液的稀释焓, 根据扩展的Debye-Hückel方程计算得到的相对表观摩尔焓PφPL和根据Pitzer离子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很好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4-(1H-1,2,4-三唑-1-亚甲基)苯甲酸(HL)为配体,水热合成了三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u0.5L]n1),{[Ni(L)2·(H2O)2]·(H2O)2}n2),{[Co(L)2·(H2O)2]·(H2O)2}n3);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热分析、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 呈现一维(1D)的链状结构,而同构的配合物23 则通过链间的氢键连接为三维(3D)网状结构. 抑菌活性研究表明,配合物对镰刀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梨炭疽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特别是配合物1 的抑菌效果最为显著. 质粒DNA(pUC 18)裂解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化合物23,化合物1 能更有效地促进质粒DNA裂解. 进一步采用光谱法检测三种配合物对DNA的结合作用. 结果显示三种配合物均可插入DNA分子中,其中配合物1的插入作用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8.
荞麦皮生物吸附去除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和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废弃物荞麦皮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中Cr(Ⅵ),研究了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动力学以及溶液pH、吸附剂用量和Cr(Ⅵ)初始浓度对去除效率的影响;通过FT-IR,XPS,SEM-EDX对荞麦皮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探索荞麦皮去除Cr(Ⅵ)的机理.结果显示:荞麦皮对Cr(Ⅵ)有很高的去除效率.常温下5.0 g·L-1的荞麦皮在pH=2.0下对100 mg·L-1 Cr(Ⅵ)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87%.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率随溶液pH降低而升高,在pH=2.0时达到最大;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增大;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减小.单位质量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量随吸附剂用量增加而减小;随Cr(Ⅵ)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在20℃,pH=2.0,吸附用量为5.0 g·L-1时,荞麦皮对Cr(Ⅵ)的最大去除容量约为36.4 mg·g-1.荞麦皮吸附去除Cr(Ⅵ)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FT-IR,XPS和SEM-EDX分析结果表明:荞麦皮是一个多孔材料,表面存在羧基、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荞麦皮对Cr(Ⅵ)的去除是一个吸附-还原耦合的过程,包括Cr(Ⅵ)在荞麦皮表面上的静电吸附,以及此后的固相还原和对还原态的Cr(Ⅲ)再吸附;Cr(Ⅲ)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荞麦皮表面的羧基、氨基的配位,以及与其中的阳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使用醋酸锌,柔性的1,4-二甲基咪唑丁烷(bib)和三个刚性直链型羧酸混合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三个具有不同穿插结构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 1是一个具有三种Z字链的四重穿插结构,配合物2是一个特殊的[2+2]型四重穿插结构,配合物3是一个具有双核结构单元的三重穿插结构。通过使用热重分析/微分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TG/DTG-DSC)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热分解过程,由热重分析得出特殊的[2+2]型四重穿插结构稳定性最好,四重穿插结构比三重穿插结构稳定。使用Kissinger和Ozawa-Doyle法对配合物骨架坍塌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出配合物1-3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76.887、318.515、149.310 kJ·mol-1,可以得出配合物1-3的反应速率关系为3 > 1 > 2。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来说明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其次,还对配合物1-3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郭惠  李珺  张逢星 《化学通报》2016,79(2):135-140
合成了侧臂氮上带有醇羟基的十元环大环三胺衍生物配体N,N',N″-三(2-羟基丙基)-1,4,7-三氮杂环癸烷(L)及它的4种过渡金属配合物[ML]·[Cl O4]2(M=Zn2+,Cu2+,Ni2+,Co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类似的结构,均由阳离子基团[ML]2+以及2个高氯酸根构成。另外,通过分光光度法,在25±0.1℃、p H=7.53的条件下,研究了配合物诱导乙酸对硝基苯酯(NA)水解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水解速率常数kcat分别为22770、7478、6331、2531mmol-1·L·s-1,表明中心金属对诱导NA水解活性的影响为Zn﹥Cu﹥Ni﹥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