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摘要: 禽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组紧密连锁高度多态的基因群,与免疫反应或敏感性密切相关,鸭 MHC I 区域全长 36. 8 kb,由 TAP1、TAP2 和 5 个 MHC I 拷贝基因( UAA-UEA) 组成。HBK-SPF 鸭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无特定病原体种鸭,分为 B 和 Q 2 个品系,已封闭繁育了 7 个世代。本文在鸭 MHC I 区域筛选了 4个微卫星位点,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发现 A 位点具有多态性,为( GT) n 的重复结构,第 6 代 HBK-B 和 HBK-Q 的31 个个体和第 7 代 的140 个个体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直接测序,在重复结构之前的 108bp 中,发现了 4 种纯合单倍型和 6 种杂合单倍型; B 位点未得到目的产物; C 位点位于 MHC I 拷贝基因UDA 和 UEA 之间,扩增结果与 UAA 和 UBA 之间序列高度同源,无法判断基因型; D 位点表现为单态,为( ATA) 15的固定重复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 MHC I 基因结构和建立家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为支撑膜、阿魏酸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引发原位聚合法制备阿魏酸分子印迹复合膜,并将其用于阿魏酸的分离提取.使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印迹复合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测试等技术研究了印迹复合膜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平板超滤膜分离器考察了印迹复合膜的结合性能与渗透选择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复合膜对阿魏酸的结合容量高于对结构类似的肉桂酸,当吸附浓度为0.1 mmol/L时结合选择因子达到1.9.在渗透40 min时,印迹复合膜对阿魏酸渗透量为5.16 μmol/cm2,与肉桂酸相比,渗透选择性因子为1.74,渗透性能优于非印迹复合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不同品系的鸭对禽流感(AI)疫苗诱导的效价有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是否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有关。方法用表达H5亚型禽流感HA基因重组鸭瘟活载体疫苗免疫抗原提呈相关转运体TAP基因等位基因型不同的4种SPF鸭,比较其血清HI动态变化。结果免疫后连续观察的9周中,B3群SPF鸭HI抗体效价始终显著高于另外3个群。结论鸭的不同MHC单倍型可能与AI疫苗的不同免疫效力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体外构建稳定表达鸡自然杀伤细胞( Natural killer,NK) BNK 蛋白的细胞系,制备 BNK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鸡 BNK 蛋白及 NK 细胞的研究提供便利。方法 利用 BNK19 原核表达产物免疫 BALB/c 小鼠,体外稳定表达疫病敏感性 B19 单倍型鸡 BNK 蛋白( BNK19) 的真核细胞系筛选单克隆抗体。结果 用稳定表达 BNK 蛋白的真核细胞系筛选到 2 株 BNK19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论 获得的单克隆抗体经鉴定具有免疫学活性,为鸡 BNK 蛋白及 NK 细胞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行政法规)《条例》实施30年来,在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保障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和立法工作的深入,实验动物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条例》在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不能完全适应科技创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修订《条例》并将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保证实验动物质量,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支撑科技创新,以及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培育MHC单倍型无特定病原体单倍型鸭。方法 以国家禽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培育并保存的无特定病原体(SPF)麻鸭为基础,根据位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核心区域的鸭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分子(TAP)双拷贝基因(Tap1和Tap2)的多态性,分别利用Tap1基因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TAP2的肽结合区序列以及Tap2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型分型,连续选育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型SPF鸭。结果 F0代和F1代鸭的STR结果完全一致;F2和F3代鸭的Tap1和Tap2基因组序列完全纯合。连续6个世代的Tap2基因组序列分析,B3群鸭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B1、B2和B4遗传学稳定。结论 成功建立了4个MHC单倍体型SPF鸭群B1、B2、B3和B4,为深入开展鸭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动物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利用建立的 Taq 荧光定量 RT-PCR 检测方法研究鸭肝炎病毒( DHV-1) 强毒株在感染雏鸭体内早期的动态分布规律。方法 本研究采用鸭肝炎病毒强毒株人工感染 3 日龄雏鸭,利用已建立的 Taq 荧光定量 RT-PCR方法,对接种 24 h 内 DHV-1 强毒株感染雏鸭的组织脏器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 接种后 4 h 即可在雏鸭心、肝、脑、肺、胰腺、回肠、盲肠、直肠、法氏囊和脾脏组织中检测到一定水平的病毒 RNA,随着病程发展,RNA 拷贝数持续升高,接种 24 h 后,肝脏中的病毒 RNA 拷贝数为最高,达到 108. 81 copies/g,心、肺、肾、脾次之,约 107copies /g。结论DHV-1 强毒在雏鸭的早期感染雏鸭的实质器官、免疫器官和消化系统等均具有广泛的嗜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犬肾细胞系(MDCK)感染犬腺病毒1型(CAV-1)后各种干扰素(IFN)亚型及其受体分子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犬 IFN-β、IFN-β 受体(IFNAR1)、IFN-λ1、IFN-λ1 受体(IFN-λ1R)、IFN-λ3 和 IFN-λ3 受 体(IFN-λ3R)的染料法定量PCR方法,分析了 MDCK在Poly I:C处理和接种CAV-1后细胞内各IFN及受体分子转录水平的相对含量。结果 正常MDCK细胞内存在较高含量的IFN-X3R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IFN及受体分子的 转录水平;用Poly I:C处理MDCK细胞24 h后,IFN-X1R、IFN-X3和IFN-X3R的表达量均显著性上调,而IFN-λ1R、IFN-λ3和IFN-λ3R几乎没变化;接种CAV-1后,IFN-α的含量急剧上升至6倍。结论 MDCK细胞存在不同水平浓度的 IFN分子及其受体转录产物,且在Poly I:C刺激和腺病毒感染时受体分子的表达谱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兔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肺炎克雷伯菌(Kp)的多重PCR方法。方法 本研究参考Pm kmt1基因、Sa nuc基因和Kp kh1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以温度梯度PCR法确定最适退火温度(Tm),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优化引物浓度,构建kmt1、nuc和kh1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pMD-Pm、pMD-Sa和pMD-Kp,确定最小检测量;以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9种病原体核酸样本确定多重PCR法的特异性;通过批间和批内实验验证其重复性;经检测疑似感染的临床样本与已报道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最适退火温度为54.5℃;扩增kmt1和nuc基因的引物最适浓度均为1μL(10μmol/L),扩增kh1基因的引物最适浓度为0.5μL(10μmol/L);pMD-Pm最低检测限为20.6 copies/μL,pMD-Sa最低检测限为18.2 copies/μL,pMD-Kp最低检测限为23.2 copies/μL,表明其灵敏性高;该方法仅对Pm、Sa和Kp有特异性扩增条带,对其他病原体均无扩增条带,表明特异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