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49篇 |
免费 | 16361篇 |
国内免费 | 918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1582篇 |
晶体学 | 915篇 |
力学 | 5746篇 |
综合类 | 512篇 |
数学 | 10088篇 |
物理学 | 37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4篇 |
2023年 | 2043篇 |
2022年 | 3293篇 |
2021年 | 3559篇 |
2020年 | 3927篇 |
2019年 | 3509篇 |
2018年 | 3216篇 |
2017年 | 2866篇 |
2016年 | 4582篇 |
2015年 | 4362篇 |
2014年 | 5321篇 |
2013年 | 6764篇 |
2012年 | 8209篇 |
2011年 | 8397篇 |
2010年 | 5546篇 |
2009年 | 5379篇 |
2008年 | 5779篇 |
2007年 | 5063篇 |
2006年 | 4760篇 |
2005年 | 3818篇 |
2004年 | 2940篇 |
2003年 | 2294篇 |
2002年 | 2107篇 |
2001年 | 1815篇 |
2000年 | 1604篇 |
1999年 | 1839篇 |
1998年 | 1591篇 |
1997年 | 1576篇 |
1996年 | 1563篇 |
1995年 | 1322篇 |
1994年 | 1150篇 |
1993年 | 996篇 |
1992年 | 858篇 |
1991年 | 783篇 |
1990年 | 643篇 |
1989年 | 501篇 |
1988年 | 370篇 |
1987年 | 308篇 |
1986年 | 323篇 |
1985年 | 261篇 |
1984年 | 151篇 |
1983年 | 117篇 |
1982年 | 100篇 |
1981年 | 57篇 |
1980年 | 42篇 |
1979年 | 15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7年 | 31篇 |
192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建立了考虑PMD在内的NOLM微波光子开关光波传输方程,给出了基于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分步傅里叶法,三维庞加莱球理论和琼斯传输矩阵法的数值分析模型.仿真获得在光子开关中微波直接强度调制光载波的传输过程,以及在不同调制带宽下一阶和二阶PMD对光波信号和NOLM功率传输函数的影响.指出PMD造成NOLM开关性能钝化和消光比严重恶化,并引起信号信噪比下降和旁瓣泄漏.当调制带宽大于40GHz时,二阶PMD的影响比一阶PMD更加严重.最后讨论了NOLM中的PMD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922.
为了给光锥与时间延迟积分电荷耦合器件耦合监控装置提供有效的被测运动条纹,分析了传统推扫成像实验装置的不足之处,设计了电子显示目标滚屏运动装置.采用光学相机对印刷条纹静止成像,并用TDI-CCD数字相机对监视器屏幕上的运动条纹动态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高分辨率的鉴别率图样无法在监视器或投影仪上精确显示的困难.与传统的实验室模拟装置相比,该方案提高了鉴别率条纹的运动稳定性,减小了条纹运动速率与TDI-CCD扫描行频间的失配误差,不仅能够对耦合过程实施监控,而且还能用于耦合系统的像质评价. 相似文献
923.
924.
针对长跨距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喇曼放大入纤泵浦功率过大的问题,将遥泵放大器(RP-EDFA)引入到系统中,通过对共纤RP-EDFA的噪音性能及其优化设计的研究,在理论上计算比较了RP-EDFA系统和后向喇曼放大系统在不同泵浦功率水平下的光信噪比和非线性相移,表明遥泵放大技术有效降低了入纤泵浦的功率水平,更适合长跨距应用.运用遥泵放大技术,对一个典型的长跨距系统进行系统Q值的模拟,结果表明:在 220 mW泵浦功率水平下可以实现跨距为 167 km的40×11.6 Gbit/s系统1000 km传输,Q值裕量4.4 dB. 相似文献
925.
926.
927.
928.
929.
平面波经小圆孔非傍轴衍射的轴上光强解析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亥姆霍兹 基尔霍夫积分定理和基尔霍夫边界条件,推导出了平面波经小圆孔非傍轴衍射时轴上强度的简单解析表达式,研究了平面波经小圆孔后整个衍射空间非傍轴的轴上光强分布.给出了计算圆孔菲涅尔数的精确公式,重新检查了通常的菲涅尔数公式的有效性.数值计算显示,应用解析表达式所得的结果与应用衍射积分公式所得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30.
随着光刻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硅片表面不平度对光刻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硅片表面不平度的原位检测技术本文在分析特殊测试标记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测试标记的对准位置偏移量与硅片表面起伏高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硅片表面不平度原位检测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可实现硅片表面不平度及硅片表面形貌的高准确度原位测量.该技术考虑了光刻机承片台吸附力的非均匀性对硅片表面不平度的影响,更真实反映曝光工作状态下的硅片表面不平度大小.与现有的原位检测方法相比,硅片表面不平度的测量空间分辨率提高了1.67%倍,可实现硅片表面形貌的原位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