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0篇
化学   207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A new concept of an equi-attractor is introduced, and defined by the minimal compact set that attracts bounded sets uniformly in the past, for a non-autonomous dynamical system. It is shown that the compact equi-attraction implies the backward compactness of a pullback attractor. Also, an eventually equi-continuous and strongly bounded process has an equi-attractor if and only if it is strongly point dissipative and strongly asymptotically compact. Those results primely strengthen the known existence result of a backward bounded pullback attractor in the literature. Finally, the theoretical criteria are applied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both equi-attractor and backward compact attractor for a Ginzburg-Landau equation with some varying coefficients and a backward tempered external force.  相似文献   
32.
分析目前灾情巡视问题求解方法存在的缺陷,归纳出灾情巡视问题两目标优化模型.针对灾情巡视问题模型特点,引入蚁群算法和多目标优化理论,提出两个灾情巡视问题的蚁群两目标优化算法:算法1将灾情巡视问题的道路网络转化为完全图,增加m-1个(m为巡视组数)虚拟巡视起点,将灾情巡视两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旅行商两目标优化问题,然后使用蚁群算法和多目标优化理论进行迭代求解.算法2使用一只蚂蚁寻找一个子回路,m个子回路构成一个灾情巡视可行方案,采用罚函数法和多目标优化理论构建增广两目标优化评价函数,使用g组,共g×m只蚂蚁共同协作来发现灾情巡视问题的最优解.算法特点:①算法1将灾情巡视两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旅行商两目标优化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已有蚁群算法求解单旅行商问题的研究成果;②两个算法引入蚁群算法,提高了算法效率;③两个算法克服目前灾情巡视问题的求解方法不严密性缺陷;④两目标优化算法可以为用户提供多个满足约束条件的Pareto组合解,扩大了用户选择范围,增强了算法的适用性.算法测试表明:灾情巡视问题的蚁群两目标优化算法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为评价烯酰吗啉和氰霜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了同时检测烯酰吗啉和氰霜唑及其代谢物4-氯-5-(4-甲苯基)-1H-咪唑-2-腈(CCIM)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键合相(PSA)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C18)净化后,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烯酰吗啉、氰霜唑和CCIM在0. 01~0. 5 mg/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 994 0,在0. 05、0. 1、0. 5 mg/kg加标浓度下,3种待测物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8%~10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3%~14. 8%,定量下限为0. 05 mg/kg。对35%氰霜唑·烯酰吗啉悬浮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分析,发现烯酰吗啉、氰霜唑及CCIM之和在黄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烯酰吗啉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 2~2. 1、3. 0~9. 6 d;氰霜唑及CCIM之和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0. 9~2. 3、1. 8~6. 2 d。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及准确度高,能够满足黄瓜和土壤中烯酰吗啉、氰霜唑及CCIM残留量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4.
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及本课题组有关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仿生催化剂合成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重点介绍了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的合成方法, 即两步合成法、柱色谱分离法、一步合成法、自氧化法以及本课题组最新开发的一锅法. 其中一步合成法和自氧化法由于具有适用范围广、收率高等优点, 将成为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的主要合成方法. 而一锅法尽管目前收率尚较低, 但由于其完全去掉了中间反应产物的分离和提纯以及原料和溶剂的损失, 而使工艺流程得到大大简化、能耗显著降低, 将成为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合成方法. 系统地阐述了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在仿生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尤其是以μ-氧代四苯基双核金属卟啉为催化剂、O2或空气为氧化剂的催化氧化反应, 具有催化剂用量少、氧化剂清洁且廉价易得、无需助催化剂和共还原剂、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将成为未来仿生催化氧化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相似文献   
35.
高分子基质作用下多孔碳酸钙的仿生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以聚丙烯酰胺作为基质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的多孔碳酸钙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和电导率测定等手段对所得复合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该多孔CaCO3晶体为方解石型,并且在结晶过程中,聚丙烯酰胺与CaCO3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本文讨论了这种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6.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对蜂蜜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进行分析的方法。采用磷酸溶液提取,苯磺酸固相萃取柱和C18固相萃取柱串联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链霉素的检出限为0.002 mg/kg,线性范围为0.005~0.100 mg/kg,相关系数为0.9992;双氢链霉素检出限为0.001mg/kg,线性范围为0.002~0.050 mg/kg,相关系数为0.9924。方法回收率为78%~95%,相对标准偏差为2.6%~4.9%。该法实用、准确、快捷,可应用于蜂蜜样品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37.
在pH=4.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体系中,应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和紫外光谱法对大黄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光谱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结合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BSA的存在导致大黄酚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基本不变,峰电流的下降值同所加入的BS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5.0×10-6~1.0×10-7mol/L,检出限为3×10-7mol/L.  相似文献   
38.
MALDI质谱检测蛋白质与富勒醇的非共价复合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质谱由于受到酸性基质、样品制备、激光诱导聚合和基质加合物的形成等条件的限制而难以用于非共价复合物的检测.本文以芥子酸为基质,观察到蛋白质与富勒醇的特殊相互作用,一些质谱特征,如质量数迁移、宽的加合峰和定量结合比表明,在蛋白质和富勒醇之间形成了特殊的非共价复合物.其中,血红蛋白与富勒醇的结合比是1:4,而肌红蛋白与富勒醇的结合比是1:1.实验结果表明:富勒醇可用来保护血红蛋白,有在酸性介质中防止其分解的作用.因此,通过在基质组份中添加特性有机化合物保护被测样品,有可能实现用MALDI质谱测定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39.
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酚的热力学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范顺利  孙寿家  佘健 《化学学报》1995,53(6):526-531
研究了水溶液中活性炭分别吸附苯酚、邻甲酚过程热力学与机理, 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常温下稀溶液中, 苯酚以垂直与平伏混杂取向被吸附, 高浓度时则以垂直取向为主。邻甲酚以平伏聚向被吸附且取向几乎不受浓度变化的影响, 但受温度的影响, 55~60℃时, 吸附情况与苯酚相似。体系的热力学与吸附机理关系密切。垂直吸附的熵变较小, 平伏吸附的熵较大。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本文进行了分析讨论, 并由此阐明了其它固-液吸附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0.
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cetaceticDerivativesofFullerene ̄*//SHEYi-min,SUNYue-quan,CUOXing-hua,LIUZi-yag,LIUShu-ying ̄(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