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28篇 |
免费 | 2017篇 |
国内免费 | 355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652篇 |
晶体学 | 453篇 |
力学 | 714篇 |
综合类 | 342篇 |
数学 | 1746篇 |
物理学 | 49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400篇 |
2021年 | 343篇 |
2020年 | 326篇 |
2019年 | 346篇 |
2018年 | 344篇 |
2017年 | 511篇 |
2016年 | 312篇 |
2015年 | 495篇 |
2014年 | 607篇 |
2013年 | 804篇 |
2012年 | 745篇 |
2011年 | 795篇 |
2010年 | 803篇 |
2009年 | 845篇 |
2008年 | 938篇 |
2007年 | 862篇 |
2006年 | 827篇 |
2005年 | 745篇 |
2004年 | 557篇 |
2003年 | 448篇 |
2002年 | 405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479篇 |
1999年 | 255篇 |
1998年 | 118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84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71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1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35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3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6篇 |
1974年 | 4篇 |
193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为了满足“神光-Ⅲ”原型装置能源系统的需要,桂林金属膜电容器厂研制成功一种高比能脉冲电容器,其尺寸为295 mm×138 mm×730(830) mm,额定电压25 kV,额定电容及偏差为55 μF,0~5 %,损耗角正切值(2.5 kV,50 Hz)小于 0.1%,比能达0.56 J/cm3 。对该型电容器进行性能测试,所得电容偏差都在2%~5%范围,损失角正切值小于0.05%;极间耐压试验全部通过,极-地耐压试验全部通过。寿命试验中,放电电流5 kA,1×104次充放电后,电容量下降1.8%。该型电容器目前已投入运行,工作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2.
从理论和实验上对二极管激光阵列在Talbot外腔中的锁相进行了研究。在同相模和异相模近场分布的基础上,利用1维情况下的菲涅耳衍射公式计算了其远场分布。根据同相模和异相模在Talbot腔中的分布特性,采用1/2 Talbot腔并将外腔镜倾斜一个角度a的方法既能选择同相模,又能使模式的功率损耗最小。二极管激光阵列芯片采用CD金刚石材料,“三明治”结构对其进行封装,明显地减小了阵列的“smile”效应。在实验中实现了二极管激光阵列同相模的锁相输出,远场单瓣模的半高全宽为0.11 mm。 相似文献
53.
由于引燃管难以满足现在能源系统对放电开关承受大电流的要求,因此研制了大电荷转移量两电极气体开关。这种新型气体开关电极间距可调,无触发极,采用同轴结构,并将主电极置于金属腔体内,减少了放电对绝缘支撑的污染。主电极为铜钨合金材料,设计为平顶圆柱状,以提高烧蚀均匀度和热传导效率,减少电极材料喷溅,延长其寿命。绝缘支撑采用碗状结构,提高了机械强度,增加了沿面击穿距离。该开关工作电压达25 kV,放电电流超过100 kA(脉冲宽度600 μs),单次脉冲电荷转移量达50 C。实验结果显示该气体开关触发性能稳定,电极表面烧蚀均匀,多次大电流实验后电极表面保持完好,可应用于强激光能源系统。 相似文献
54.
55.
等离子体断路开关(POS)是“强光一号”加速器产生短脉冲γ射线的关键器件之一。应用POS融蚀模型分析了“强光一号”加速器POS与二极管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通过该模型计算获得了POS与二极管系统的总电流以及电子束电流,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强光一号”POS在工作时并未达到完全磁绝缘状态,其阻抗最终为21.5 Ω,约有60%总电流在二极管负载导通时流过POS,且融蚀模型对POS阻抗增长预测偏高,但由于电流变化较大,二极管负载电压仍能达到4.5 MV左右。 相似文献
56.
在“阳”加速器上进行了直径分别为10, 15, 20 μm, 交叉角为32°,45°,60°的钼(Mo)丝X-pinch实验。“阳”加速器产生的电流峰值约520 kA,上升时间80 ns。实验中通过X射线功率谱仪和纳秒分幅相机等仪器对Mo丝X-pinch辐射特性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Mo丝X-pinch过程中会出现多次X射线爆发,箍缩过程中产生的热点辐射出能量超过3 keV的X射线,探测到的最小热点直径小于30 μm。 相似文献
57.
研究了LaB6在1~10 Pa氮气和氦气中的直流和脉冲放电特性以及放电过程对电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极直径为5 mm的LaB6氦气放电管在脉冲工作状态下可以长期稳定放电。在脉冲电压为2.2 kV、脉冲宽度10 ms、频率13.3 Hz下,脉冲峰值放电电流超过120 A。氦气放电管在放电过程中,阴极表面有离子的清洗和活化作用,可以使电极的表面逸出功降低,提高放电管的发射能力和稳定性。LaB6作为气体放电电极具有寿命长、延迟时间短、放电电流大等优点,可用于重复强流脉冲气体放电的高压高速开关器件。 相似文献
58.
利用傅里叶光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基于远场的多束超短脉冲相干合成的理论模型。研究了一个口径为50 cm,脉宽为1 ps的超短脉冲相干合成系统的各种误差对脉冲远场时域和空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要求远场的一倍衍射极限区域的积分能量分布达到理想情况下的90%,该系统的相位延迟误差小于0.63,沿x方向角度误差小于0.37 μrad,沿y方向角度误差小于0.34 μrad;若要求远场叠加脉冲的时域展宽小于25%,系统的剩余啁啾因子应小于1.32(不考虑相位延迟)或1.52(考虑0.63的相位延迟)。 相似文献
59.
60.
最大纠缠态在量子信息传输和处理过程中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从退化的纠缠态中提炼出最大纠缠态一直是量子信息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Verstraete F 等人在Phys. Rev. A,2001,64:010101(R) 上提出的有效的方法,文章作者在实验上证明了基于局域操作下的两种形式的两量子比特混态纠缠蒸馏最佳协议.从原则上讲,文章的实验也可以容易地应用于任意两量子比特部分混合态的纠缠蒸馏.此外,作者还对经过蒸馏的第一类混合量子态进行Clauser-Horne-Shimmony-Holt(CHSH)不等式的检测,以验证它的“隐藏非局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