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76篇
  免费   24867篇
  国内免费   28024篇
化学   101315篇
晶体学   3053篇
力学   9084篇
综合类   2409篇
数学   20100篇
物理学   59506篇
  2024年   286篇
  2023年   2344篇
  2022年   3973篇
  2021年   4883篇
  2020年   5488篇
  2019年   5289篇
  2018年   4928篇
  2017年   5315篇
  2016年   6301篇
  2015年   6941篇
  2014年   8521篇
  2013年   11092篇
  2012年   12549篇
  2011年   13224篇
  2010年   10495篇
  2009年   10327篇
  2008年   11160篇
  2007年   9871篇
  2006年   9506篇
  2005年   7919篇
  2004年   6289篇
  2003年   4677篇
  2002年   4472篇
  2001年   4106篇
  2000年   4099篇
  1999年   3219篇
  1998年   2295篇
  1997年   2006篇
  1996年   1971篇
  1995年   1729篇
  1994年   1604篇
  1993年   1374篇
  1992年   1229篇
  1991年   1017篇
  1990年   875篇
  1989年   717篇
  1988年   596篇
  1987年   523篇
  1986年   467篇
  1985年   353篇
  1984年   303篇
  1983年   252篇
  1982年   201篇
  1981年   139篇
  1980年   113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32篇
  1976年   30篇
  1975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为了寻求新型蚜虫控制剂,以蚜虫报警信息素(E)-β-farnesene(EBF)为先导,引入不同类型的杂环取代EBF结构中不稳定的共轭双键,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不同杂环取代的EBF类似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13C NMR、IR及HRMS确证.对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及初步构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对桃蚜和大豆蚜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杀虫活性优于先导EBF,酯基的引入则对驱避活性有利.  相似文献   
52.
计算了在两个假想的星际航行方案中,与"双子佯谬"相关的时间差别.这种差别体现了惯性与非惯性参考系经历的时间有绝对差异,而不再是"相对"效应.  相似文献   
53.
54.
以六水氯化镁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四方体MgO,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TGA-DTA、SEM、XRD、N2-sorption和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原料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四方体MgO结构的形成影响较小,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有序结构的组装.温度170℃、时间24h、MgCl2·6H2O与C6H12N4浓度比为1∶2和表面活性剂PVP是制备四方体MgO的最佳条件.在溶液浓度10mg · L-1的单一吸附实验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91.3;和22.3;,吸附过程均为单层吸附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溶液浓度40 mg·L-1、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浓度比3∶1的混合溶液吸附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80.1;和97.9;.  相似文献   
55.
在50 ~ 340 K不同温度下,利用紫色激光(λ=405 nm)对银/铋锶钙铜氧2223异质结界面进行辐照,观测到明显的光生电压效应,发现光生电压的极性分别在超导转变温度TC与320 K附近发生了反转,排除了激光产生的热电势是产生光生电压的原因,分析表明银/铋锶钙铜氧2223异质结界面处存在内建电场:光生电压由异质结界面处的内建电场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产生的.超导转变温度TC之下以及320 K以上,内建电场方向从超导体指向金属电极;超导转变温度TC与反向温度320 K之间,内建电场从金属指向超导体.  相似文献   
56.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开发新型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浸渍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无定形的纳米CeO2吸附剂,探讨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分析pH、吸附时间、六价铬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吸附实验考察纳米CeO2吸附剂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厚度30 nm、直径大小约为400 nm的片状CeO2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快的吸附速率,8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两种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纳米CeO2对六价铬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片状CeO2四次吸附-解吸实验之后吸附率稍有下降,表明片状CeO2吸附剂有较好的再生能力,因而,该片状CeO2吸附剂适用于与酸性Cr(Ⅵ)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7.
Novel pyrene‐fused unsymmetrical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2,3,9,10,16,17‐hexakis(2,6‐dimethylphenoxy)‐22,25‐diaza(2,7‐di‐tert‐butylpyrene)[4,5]phthalocyaninato zinc complex Zn[Pc(Pz‐pyrene)(OC8H9)6] ( 1 ) and 2,3,9,10‐tra(2,6‐dimethylphenoxy)‐15,18,22,25‐traza(2,7‐di‐tert‐butylpyrene)[4,5]phthalocyaninato zinc compound Zn[Pc(Pz‐pyrene)2(OC8H9)4] ( 2 ) were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unsymmetrical pyrene‐fused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a wide range of spectroscopic and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In particular, the pyrene‐fused phthalocyanine structure was unambiguously revealed on the basis of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1 , representing the first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phthalocyanine derivative fused with an aromatic moiety larger than benzene.  相似文献   
58.
59.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