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以网络平台异业合作为背景,在Hotelling模型框架下,基于双边用户都是部分多归属的假定,结合平台采取异业合作可以提高用户固有收益这一前提,分析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拥挤效应及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对网络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用户的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不同时,随着拥挤效应的增强或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在位平台还是采取异业合作的新进入平台,都会对一边用户提高,而对另一边用户降低收取的交易费;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同时,平台对双边用户收取的交易费相同,且只与用户固有收益及交易量有关。研究表明,新进入市场的网络平台不应采取传统双边市场中常用的价格战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而应积极采取异业合作,通过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来同在位平台竞争。 相似文献
73.
74.
在三浮陀螺磁悬浮的干扰力矩研究方面,详细分析了磁悬浮干扰力矩的产生机理,对机加和装配误差、磁性材料的不理想、调试过程等可能造成的磁悬浮干扰力矩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推导出干扰力矩的表达式,并通过组合加工的方法对磁悬浮干扰力矩的力臂加以控制。目前的加工水平可以达到:径向磁悬浮干扰力矩1×10~(-8) N×m,对应的陀螺漂移8.4×10~(-2)(°)/h,随机分量4.2×10~(-6)(°)/h;轴向磁悬浮干扰力矩2×10~(-10) N×m,对应的陀螺漂移1.7×10~(-3)(°)/h,随机分量为8.4×10~(-8)(°)/h。 相似文献
75.
76.
N-[2-(4-甲基)嘧啶基]-N′-2-硝基苯磺酰脲的合成、晶体结构、生物活性及其与酵母AHAS的分子对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磺酰脲化合物N-[2-(4-甲基)嘧啶基]-N′-2-硝基苯磺酰脲, 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培养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a=0.54159(1) nm, b=1.1533(3) nm, c=1.1857(4) nm, α=83.907(6)°, β=81.048(5)°, γ=77.637(4)°, V=0.7126(4) nm3, Dc=1.572 g/cm3, Z=2, F(000)=348, R=0.0659, wR=0.1217. 在晶体结构中, 杂环上的一个N原子与脲桥上邻近的N原子上的H构成分子内氢键. 测定了对酵母AHAS的离体抑制活性, 其抑制常数Ki为(2.48±0.35)×10-7 mol/L. 用分子对接方法, 将目标化合物晶体结构对接到靶酶酵母AHAS的活性位点, 发现对接完毕目标化合物的构象与复合物晶体中的磺酰脲分子构象接近, 并得到了合理的生物活性预测值. 该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磺酰脲类的分子结构、药物活性并设计新的分子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77.
通过增加铜酞菁(CuPc)溶液中三氟乙酸(TFA)的浓度,使铜酞菁发生质子化反应得到[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的Q带相继发生红移.[CuPc·H]^+和[CuPc·H2]^2+两种衍生物的Q带都发生裂分,表明两种衍生物具有不对称结构.铜酞菁发生质子化反应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了60倍,放置两周后不会发生降解.以发生质子化反应的铜酞菁溶液为电解液,用电沉积方法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铜酞菁薄膜,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在ITO基片上沉积的纳米CuPc薄膜,尺寸在100—200nm之间,具有口相晶体结构,分子的堆积方向(b轴)平行于基片. 相似文献
78.
本文用丙酮和乙二胺在高氯酸催化下合成了四氮杂十四环席夫碱(1),并用此化合物(1)与氧化锌和叠氮化钠反应,生成锌的双核大环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4914(2)nm,b=1.4 9748(13)nm,c=1.26800(11)nm;β=102.1900(10)°;v=4.6240(7)nm3,Z=4,Dc=1.482Mg/m3,Mr=1032.03,F(000)=2160,最终R=0.0506,wR=0.1434。该配合物中锌原子是五配位,它们分别和大环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及叠氮根负离子两端的氮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 相似文献
79.
80.
离子液体(ILs)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应用广泛,以多孔材料MOFs作为支撑体负载ILs,不仅有望降低离子液体的高粘性,而且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吸附分离能力,但要如何选择适合MOFs体系来负载ILs是一个难点。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利用VASP和Gaussian 09 程序对负载IL([Emim][BF4])的Zn-MOF-74的结构稳定性进行系统研究,从几何结构、电荷分析、相互作用等方面将Zn-MOF-74@[Emim][BF4]复合体系与[Emim][BF4]和Zn-MOF-74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负载[Emim][BF4]的Zn-MOF-74体系中,IL的阴离子与Zn-MOF-74的开放金属位点Zn发生强相互作用, Zn、F1原子之间因库仑力成键,造成了MOF-74配位构型的改变。IL的负载扰乱了Zn-MOF-74结构的对称性,增强了离子间相互作用。Zn-MOF-74 @[Emim][BF4]复合体系形变过程伴随着电荷转移,其吸附能为-1.032 eV,绘制的差分电荷以及相互作用图验证MOF和IL之间发生了化学吸附。进一步探讨负载离子液体的Zn-MOF-74吸附能力,研究了CO2在复合体系中吸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