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207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76篇
物理学   2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01.
利用太阳能光解水产氢是实现氢能开发最绿色且可持续的理想技术。为了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设计和发展高效、稳定、宽/全光谱响应光催化产氢体系成为关键研究课题。相比于无机半导体,有机半导体具有丰富的π电子和结构可修饰性,使其光学吸收和能带结构易剪裁,光催化路径多样。但低的介电常数造成其载流子迁移率低及迁移距离短。通过有目的地改变有机分子结构,可以轻松地设计和调控有机半导体的能带位置、增加摩尔吸光系数,改善材料对于整个太阳光谱中可见光或红外光的利用;通过功能分子微纳组装或集成,可进一步获得不同组分、维度(0维、1维、2维、3维)、尺寸、晶体学取向的有机光催化剂。有机微纳/复合结构的优异的比表面积、分子排布结构或能级排列结构可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光生电荷的传输/分离效率,从而提高整体光电转换效率和产氢效率。然而,由于复杂的反应过程和设计困难,整个有机半导体的光催化物理化学过程仍不清楚。在这里,光催化的基本原理从光捕获、光激发电荷分离、表面反应的角度进行了讨论。随后详细总结了有机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超分子自组装、再沉淀法、气相沉积法以及其他方法。描述了典型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包括苝二酰...  相似文献   
602.
激光告警系统通过提取来袭激光的相关参数进行告警定位,其角度定位精度直接与战场生存能力相关。为了有效提高激光告警系统的角度定位精度,基于光栅衍射型激光告警原理,提出一种高精度测量来袭激光参数的算法。对激光告警系统进行标定,用高斯拟合法精确提取出衍射光斑标定图片的0级光斑中心,将来袭激光角度与对应角度的光斑中心进行拟合,根据拟合结果确定任意角度的光斑衍射图像对应的来袭激光角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方位角测量误差优于0.29°,俯仰角测量误差优于0.38°。该算法有效提高了激光告警系统的测算精度。  相似文献   
603.
热塑性聚氨酯(TPU)因具有耐磨、耐水解、抗撕裂和抗弯曲等特点已成为热门材料被广泛使用,而其作为鞋底材料最突出的问题是止滑性能不足.本研究中将高乙烯基溶聚丁苯橡胶(HVSSBR)与TPU进行橡塑共混来改善TPU材料的止滑性能.采用LAT-100试验机测试了恒定面压下不同共混比的TPU/HVSSBR复合材料干、湿摩擦表面以及不同冰面温度(-20、-10和-5℃)下摩擦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HVSSBR相的掺入同时提高了TPU的干摩擦系数fD、湿摩擦系数fW以及冰面摩擦系数fI,其中HVSSBR质量分数为40%的TPU复合材料相较于TPU,fD提高了35%,fW提高了13%,不同冰面温度(-20、-10和-5℃)下fI分别提高了59%、89%和116%;结合摩擦学理论,通过将fD、fW、fI与硬度H以及损耗因子tanδ等参数拟合的方法来分析材料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摩擦机理,结果发现fD<...  相似文献   
604.
建立了基于β-环糊精修饰的CdTe量子点(β-CD-CdTe)探针的菊酯类农药代谢产物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β-CD-CdTe的杯烃结构和菊酯类农药代谢产物间苯氧基苯甲醛(3-PBALD)苯环之间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形成包络物,实现了对3-PBALD的定量测定。在优化条件下,该荧光探针响应值与间苯氧基苯甲醛浓度在0.05~0.5μg/mL之间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F=681.2c+192.5,检出限为0.03μg/m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间苯氧基苯甲醛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4.7%~9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