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26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利用有机层间互相掺杂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是实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用化的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对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的优化设计,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各个功能层进行互相掺杂,在层间形成互掺过渡层达到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使得注入的电子和空穴有效地限制在互掺的有源区内,增加了载流子相遇复合的几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在外加电压10.5V时达到7.9cd/A,最大发光亮度在35V时达到49000cd/m^2。和一般掺杂器件相比效率提高2倍以上。同时有机层间的互相掺杂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层问的界面,减少了有机层问的缺陷,与没有过渡层的器件相比,器件老化性能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72.
利用MSC.Dytran中的具有强度的多材料欧拉网格模拟水滴和有限长连续射流对靶板 (岩石)的高速冲击作用,研究了靶板破坏深度、破坏宽度与水滴初压力、速度、入射方向、 板厚以及连续射流的密度等的关系及其物理意义. 用应力波理论来解释靶板的层裂现象,试 图多角度分析射流破岩机理.  相似文献   
373.
利用Hartree-Fock(HF)算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探讨了新型轴手性氮氧酰胺类配体催化亚胺C=N双键不对称硅氢化反应的过渡态.研究发现,H在Si原子上,反应经过渡态TS-2,能垒较低,由此得到产物(-)-N-(1-phenylethyl)aniline的e.e.值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同时,本文还尝试采用合理的简化模型计算反应过渡态,其结果与使用全部分子用于过渡态能量计算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374.
采用机械混合法将KCl加入到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稻壳和稻壳模拟物等生物质中,得到了一系列不同K含量的生物质样品,通过热重(TG)实验考察了K元素对生物质热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K元素对生物质三组分热解特性的影响比较复杂,纤维素的最大热解失重速率随着KCl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但KCl对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特性的影响不显著.无论是否添加KCl,模拟生物质的热解特性均可以认为是三组分热解的简单叠加.但酸预处理稻壳三组分间的稳定结构,导致其DTG曲线在300 ℃左右的热解峰由稻壳模拟物的尖峰变为肩峰,其热解焦炭收率也比稻壳模拟物的略低.此外,实验还采用浸渍法向酸预处理稻壳中添加了KCl.TG实验结果表明,K元素的存在对生物质热解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KCl的添加方式不同,生物质的热解特性有明显差别,生物质样品经机械混合添加KCl后,其热解焦炭收率呈下降趋势(纤维素除外),浸渍法添加的KCl导致酸预处理稻壳的最大热解失重速率和焦炭收率升高.  相似文献   
375.
分别以双氰基二苯代乙烯(DCS)和双[2-(2-羟乙基硫基)乙基]氨(HSA)为双光子荧光团和汞离子受体,合成了双光子荧光汞离子探针(DHg),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DHg在甲苯、乙腈和水中的荧光量子产率(Φ)分别为0.78,0.42和0.20,对汞离子的络合常数通过单、双光子荧光滴定分别拟合为lg K=5.47±0.02和lg K=5.34±0.02.DHg在水溶液中对汞离子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和高的灵敏性,可用于中性环境中汞离子的检测.DHg的双光子吸收截面(δTPA)在水溶液中高达840 GM,可用于细胞中汞离子的检测与成像.  相似文献   
376.
采用双光子荧光标记探针LP制备了免疫双光子荧光抗体LP-Ab,以特异性识别肿瘤标志物CA19-9(Ag)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LP-Ab·Ag),基于双光子诱导荧光机制用近红外激光(740 nm)激发LP-Ab·Ag,利用LP-Ab·Ag的双光子荧光实现了CA19-9的高清晰度、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的量化检测和实时动态成像,并制成用于糖链抗原CA19-9检测的简单便捷的双光子荧光标记试剂盒.  相似文献   
377.
在战争中为了避开敌方军事卫星的侦查,需要对其过顶时间进行预警.对于参数公开的卫星,可以通过根数来进行准确的预报.而对于参数未知的卫星,提出了一种根据过往观测数据来对卫星过顶时间进行预测的思路:将卫星与地球之间复杂的三维耦合运动进行降维,并且以地面为参考系,发现卫星星下点运动轨迹具有高度的周期性·根据这种思路,可以通过获取的过往观测数据来对卫星未来的过顶时间进行准确预测.而对于战时地面运动单位躲避卫星的问题,可以根据所面对的不同侦查卫星通过设置一个固定的路线,让地面单位在该路线中有计划的行驶,能够躲避多种卫星的侦查.  相似文献   
378.
将真分数m/n(mn,(m,n)=1)化成两个单位分数的和叫两项分拆.目前已有的分拆方法或计算量大或易产生漏解.本文在介绍搜索法和平方因数法两种典型计算单位分数1/n的两项分拆的缺点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创造性新方法-互素因数法,并给出了计算1/n的分拆组数Ω(1/n)的初等公式以及计算真分数的两项分拆的方法,从而能有效的防止出现遗漏现象.  相似文献   
379.
以氯霉素(CAP)为模板,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的混合溶液为反应溶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氯霉素的分子印迹及非印迹聚合物。优化功能单体、不同溶剂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四氢呋喃和离子液体[BMIm]BF4(体积比1∶1)作为反应溶剂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氯霉素具有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因子为2.6,进行吸附-解吸附循环5次后,氯霉素印迹聚合物的性能稳定,可重复使用。将制备的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富集材料,应用于鸡蛋样品中氯霉素的检测,回收率可达62.3%~81.1%,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380.
基于氯离子加速的铜基芬顿反应构建了一种便捷、快速、无标记的比色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多巴胺(DA)的快速检测。Cl^(-)可以加速Cu^(2+)催化过氧化氢(H_(2)O_(2))产生羟基自由基,进而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而DA可以与Cu^(2+)配位,使反应速率减慢。基于此,可以利用检测液的颜色及TMB^(2+)在452 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实现对DA的检测。DA的浓度在0~10μmol/L及10~50μmol/L范围内与TMB^(2+)在452 nm处的吸光度呈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5μmol/L。本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