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9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强子物理研究中,3π产生的理论和实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大型实验设备的重要研究对象。3π强子物理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可以作为探索低能区强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同时,3π产生过程是寻找奇特轻介子态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通过研究3π产生反应道还可以寻找“失踪”共振态和重子激发态之间的级联衰变。介绍了目前国际各大高能物理实验室的3π产生过程的实验、理论研究以及分波分析技术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杰弗逊国家实验室(Jefferson Lab,简称JLab)的CLAS(CEBAF Large Acceptance Spectrometer)实验上的3π反应过程。最后,指出了3π强子物理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Three pion productions off nucleon are of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of hadron physics. Meanwhile it is the subject of many big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n the world. Due to the variety of three pion productions, it can be appli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study QCD in low energy region. Three pion productions is one of the main reactions in searching light exotic meson state. Moreover, it is possible to find out the "missing" baryon resonance and the cascaded decay process between baryon excited states. We introduce present experiments and theories of three pion productions as well as the partial wave analysis technique. The emphasis is on the CLAS (CEBAF Large Acceptance Spectrometer) experiment at JLab (Jefferson Lab). In the end, we point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ying the three-pion hadron physics at JLab.  相似文献   
92.
利用多光子跃迁控制基态HF分子布居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荣  修俊玲  牛英煜* 《物理学报》2013,62(9):93301-093301
采用波包动力学方法研究了HF分子基电子态的多光子跃迁. 激光场由两束频率比为1:2的重合红外脉冲构成. 态|0,0>作为初始态, 态|4,0>与态|4,2>分别作为目标态.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选取不同的共振频率, 可以控制布居跃迁至不同的目标态. 两束脉冲间的初相位差可以控制布居转移概率. 当初相位差为π/2的偶数倍时, 布居转移概率为最大值. 当初相位差为π/2的奇数倍时, 布居转移概率为最小值. 初相位差对于态|4,0>的布居影响大于态|4,2>. 关键词: 多光子跃迁 初相位 布居转移 波包  相似文献   
93.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光学方法产生编码超宽带(UWB)信号的多用户通信系统,在发射端通过光纤直接传输用光学方法生成的UWB信号,在接收端对编码UWB信号进行相关运算,同时完成用户信息和数据信息的判决。系统具有简单扩容、易于接收、远距传输、可调谐性等优点。设计制作的多信道光纤光栅滤波器和色散光纤组合成的鉴频器是系统的核心器件。传输的信号用不同的码片组合来区分各个用户,系统只需调节激光波长来实现用户切换,产生了不同用户的光生编码UWB信号,并恢复出不同用户的信息,实现了多用户通信全过程。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光缔合过程中OH分子基电子态的振转态选择性跃迁. 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初始碰撞能与光场参数,两碰撞原子可以利用三光子、四光子与九光子跃迁,从连续态跃迁至目标态. 通过选取较低的光场频率,增加跃迁至目标态的光子数来控制分子布居跃迁至较低的振转态. 在光缔合过程中, 部分缔合的分子通过中间态与背景态重新发生解离,解离过程降低了目标态的布居分布.  相似文献   
95.
郝颖  王荣  尹强  谢华  李文斌  贾正平 《色谱》2013,31(10):1005-1009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寻找肿瘤相关特异蛋白质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考察毛细管动态涂层方法、筛分介质聚环氧乙烷(PEO)的浓度、缓冲液的pH值、分离电压、温度及荧光染料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分离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蛋白质的方法;通过分离检测,获得两者的蛋白质指纹图谱。经分析,两者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达到0.8以上,差异蛋白质分子质量集中在50000~100000 Da之间,提示某些小分子蛋白质可能是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特异蛋白质,从而缩小了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筛选范围。病理组织学分型及蛋白质电泳峰数目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96.
水热法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CaTiO3:Pr,Al及其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钙、四氯化钛和Pr6O11为原料,采用水热法结合煅烧制备了掺镨的钛酸钙长余辉发光材料.水热产物进行了XRD、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表征.研究了水热条件、煅烧条件以及添加Al3+(以Al(NO3)3为原料)对CaTiO3:Pr粉末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水热即可得到具有一定余辉的CaTiO3:Pr发光材料,添加Al3+后长余辉性能显著提高.在200℃水热反应6 h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产物,最佳煅烧条件为900℃煅烧1 h.  相似文献   
97.
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肺癌p5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53基因点突变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方法学研究将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肺癌.本实验用PCR扩增包含249位密码子的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p53基因第七外显子,扩增样品分别经96 ℃变性和HaeⅢ酶切处理,以CE-SSCP、CE-RFLP、PAGE-SSCP和PAGE-RFLP对其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从上样量、时间、检出限和检出率4个方面进行比较.PAGE凝胶浓度为15%;CE筛分介质PEO浓度3.0%,pH 8.2,电压15 kV,温度15 ℃,λex=488 nm,λem=520 nm荧光检测.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CE-SSCP>PAGE-SSCP>CE-RFLP>PAGE-RFLP.CE-SSCP可作为大规模肺癌早期诊断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实验测试了纯离子液体BMIMPF6、BMIMPF6-乙腈、BMIMPF6-碳酸丙二醇脂混合体系的粘度和电导率.应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聚噻吩,并测试了聚噻吩修饰电极在上述各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聚噻吩在纯离子液体中的惨杂电量较小,电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较差.聚噻吩的氧化参杂电量与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当离子液体的体积含量为25%时,溶液的电导率达到最大,同时聚噻吩惨杂电量也达到最大,反应可逆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
毛细管电泳检测肺癌基因突变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快速高效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以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产物的方法,使其更好地用于基因诊断.以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PEO)为筛分介质,用涂层的毛细管柱(37 cm×75 μm,有效长度27 cm)分离pUC19 DNA/MspⅠ(HpaⅡ) Marker标准DNA片段.考察了筛分介质的质量浓度、pH值、毛细管柱的温度和运行电压.在1×TBE (pH 8.2)电泳液、电压15 kV、温度15 ℃,于10 min内成功分离了Marker标准DNA片段.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用于临床76例肺癌患者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p53基因和ras基因点突变情况的检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已经成为当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类除草剂.随着该类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以及对后茬作物产生的危害已经引起关注.由于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存在,且其化学和热不稳定,酸性条件下易水解,以及最大残留限量值日益严格,使其残留分析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线联用技术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该类除草剂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为今后分析检测各类样品基质中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残留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