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4篇
化学   14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79篇
物理学   1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Groups 5 and 6 metal chlorides such as MoCl5, WCI6, NbCl5 and TaCl5 were found to be simple and very efficientcatalysts for the aromatic H/D exchange react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metal chlorides such as ZnCl2, SnCl4 and TiCl4, groups 5 and 6 metal chlorides showed better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H/D exchange reaction of naphthalene with C6D6. Deuteration of anthracene using MoC15 as a catalyst proceeded within 24 h at room temperature. Other aromatic compounds such as toluene, diphenylmethane and 1,1,2-triphenylethane were also deuterated smoothly in C6D6 within 24 h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辐射条件下季戊四醇双缩醛和双缩酮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靳通收  张伏生  王开芳  李同双 《有机化学》2004,24(11):1485-1488
微波辐射硫酸锆-硅胶催化季戊四醇与醛、酮缩合反应,高收率制得了双缩醛和双缩酮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便,收率高,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酮(PMBP,简写为HA)与甲基膦酸二(1-甲基庚基)脂(P350,简写为B)对Pb2+、Cd2+和Cu2+离子在不同的有机溶剂中的萃取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分别为:MA2(M=Pb2+、Ca2+、Cu2+);MA2·HA(M=Cd2+);MA2·B(M=Pb2+、Cd2+)和MA2·2B(M=Cd2+),同时求得了相应的萃合常数β值.  相似文献   
14.
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常常忽略一些细小的问题,从而导致解题错误,本文举例说明,以引起同学们注意.1.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例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and facile oxidation-induced self-doping process of graphene-silicon Schottky junction by nitric acid(HNO_3) vapor is reported. The HNO_3 oxidation process makes graphene p-type self-doped, and leads to a higher built-in potential and conductivity to enhance charge transfer and to suppress charge carrier recombination at the graphene-silicon Schottky junction. After the HNO_3 oxidation process,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is increased from the initial value of 0.36 V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0.47 V, the short-circuit current is greatly increased from 0.80μA to 7.71μA, and the ideality factor is optimized from 4.4 to 1.0. The enhanc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graphene-Si solar cells may be due to oxidation-induced p-type self-doping of graphene-Si junctions.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低比例的磷光材料作为给体,制备了基于MoOx/C60:x%Ir(ppy)3的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器件.其中,C60为高比例的受体材料,金属配合物Ir(ppy)3为低比例的给体材料,MoOx为阳极缓冲层.通过一系列不同Ir(ppy)3比例的OPV器件对比研究,得出了最优器件结构.研究发现,当Ir(ppy)3比例足够小时,器件表现为肖特基势垒,开路电压(VOC)较大,短路电流(JSC)较小;随着Ir(ppy)3比例的增加,VOC逐渐减少,而JSC逐渐增大;当进一步增加Ir(ppy)3比例时,VOC趋于稳定,JSC开始减小.结果显示,5%Ir(ppy)3比例的器件性能最佳,效率达1.7%.为了使器件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本研究组采用吸收光谱范围比C60更宽的C70作为受体材料,使光电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至3.0%.  相似文献   
17.
锌具有原料丰富、质量轻便、金属导电性与延展性好以及理论比容量高等优势,可以作为绿色可充电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其中,以中性或弱酸性水溶液为电解质、锌为负极的锌基水系电池具有安全性高、电池材料廉价无毒、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储能和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的锌枝晶、析氢、腐蚀、钝化等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锌基水系电池负极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解决策略,并对其负极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硅氧化物(SiOx, 0<x≤2)具有高的比容量和低的嵌锂电位, 且体积膨胀率显著低于纯硅负极, 因而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 然而SiOx负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以及大量的不可逆产物, 造成其首次库伦效率偏低, 严重阻碍了SiOx负极的实际应用. 本文从SiOx的结构模型出发, 系统阐述了SiOx负极的嵌锂机理以及首次库伦效率低的原因; 归纳了SiOx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提升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并对提升SiOx负极首次库伦效率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使用四乙基氢氧化铵为有机模板剂,以低硅铝比(nSiO2/nAl2O3)的Y分子筛为铝源,通过转晶法制备结晶度良好的SSZ?13沸石分子筛。从凝胶配比方面考察了不同原料组成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表征水热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形貌、硅铝比等变化,揭示分子筛合成过程。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显示该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为其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是一种沿车轮周向的不均匀磨耗,是列车服役过程中常见的车轮失效现象,其产生的剧烈轮轨激励严重威胁车辆系统服役可靠性. 制动系统作为保障高速列车服役安全的核心部件,其界面摩擦学行为直接受到轮轨激励的影响. 为探究车轮多边形激励下的制动界面摩擦学行为,建立了刚柔耦合车辆动力学模型和制动系统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分别通过线路试验和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然后,提出一种考虑车轮多边形激励的制动界面摩擦学行为分析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服役过程中制动界面摩擦学行为. 基于此,研究了不同车辆运行速度下车轮多边形激励对制动系统动态接触、温度以及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车轮多边形磨耗导致系统接触面积、摩擦热、接触应力和振动等摩擦学行为更为复杂且剧烈. 此外,系统接触面积标准差和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因此,车轮多边形磨耗对制动界面摩擦学行为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该研究成果可为制动系统界面摩擦学行为研究及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方法与工程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