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9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3篇
物理学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以金属硝酸盐为原料、碳酸钠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u0.1Ce0.9-xAlxOy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低温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氢-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利用微反-色谱评价装置考察了催化剂对CO低温氧化反应的活性,研究了Al含量(x=0~0.3)和催化剂焙烧温度(350、500和650℃)对Cu0.1Ce0.9-xAxOy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Al含量(x)的增加,Cu0.1Ce0.9-xAlxOy的催化活性先提高,至x=0.1时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降低;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00℃时,Cu0.1Ce0.8Al0.1Oy的催化活性最大。Cu0.1Ce0.9-xAlxOy的催化活性与其CuO的还原性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2.
讨论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所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需求中断下具有提前期的双渠道供应链的风险规避问题.给出了在需求中断前后的最优价格、最优提前期和最优生产决策.研究表明决策变化量是需求中断量的线性函数,在集中式下最优的决策和销售量与供应链的市场份额和需求中断有关,模型的最优生产体现了一定的稳健性.对于提前期来说,当市场份额较大时,最优提前期关于风险规避系数呈正比例,当市场份额较小时,最优提前期关于风险规避系数呈反比例.  相似文献   
163.
脉冲激光双光子激发Rb(5S)态到Rb(5D)或Rb(7S)态,在样品池条件下,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方法测量了Rb(7S-5D)-H2,He碰撞能量转移截面与池温的关系.利用三能级模型的速率方程分析.通过测量在不同H2或He密度下的直接荧光与转移荧光的时间积分强度比,在353~493 K温度范围内得到了Rb(7S-5D)-H2,He的反应与非反应碰撞能量转移截面.对于Rb(7S)+H2→Rb(5D)+H2,其转移截面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其逆过程的转移截面则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与He的碰撞,在不同温度下7S-5D的转移截面均符合细致平衡原理,7S,5D态与H2的碰撞速率系数是反应与非反应速率系数之和,利用实验数据可以分别确定反应与非反应截面,7S态的平均反应截面与5D态平均反应截面之比约为1.5.Rb(7S)与H2的反应活动性大于Rb(5D).  相似文献   
164.
在Cs2密度约为2×1013 cm-3的纯Cs样品池中,脉冲激光激发Cs2(X1 Σg+)至B 1Πu态,利用原子和分子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Cs2(B 1Πu)+Cs(6S)的碰撞激发转移过程.用736 nm激发Cs2到B 1Πu(v<10),这时预解离不发生.由B 1Πu→X1 Σg+时间分辨跃迁信号得到B 1Πu态的辐射寿命为(35±7)ns,B1Πu态与Cs原子碰撞转移总截面为(4.0±0.5)×10-14 cm2.用705 nm激发至B 1Πu(v>30)态,这时发生预解离,在不同的Cs密度下,测量了I(D1),I(D2)和分子带的时间积分荧光的相对强度,得到了预解离率为(4.3±1.7)×105 s-1(对预解离到6P3/2)和(4.7±1.9)×106 s-1(对预解离至6P1/2);碰撞转移截面为(0.45±0.18)×10-14 cm2(对转移到6 P1/2)和(4.3±1.7)×10-14 cm2(对转移到6P3/2).结果表明,如果B 1Πu(v)是束缚的,6P原子由碰撞转移产生;如果B 1Πu(v)是预解离的,则6P原子由预解离和碰撞转移产生.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布拉格光纤的磁场调制液晶太赫兹开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犇  张会  朱良栋  郭澎  王倩  高润梅  常胜江 《物理学报》2009,58(3):1838-1843
利用中空布拉格光纤结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磁场调制液晶太赫兹开关.通过在包层中采用周期交错的高密度聚乙烯和向列相液晶E7,并施加外磁场控制液晶的取向来改变液晶的折射率,从而实现开关的功能.该设计使开关宜于与光纤耦合,损耗小且能实现单模传输.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开关的各项参数,数值计算表明,此开关的消光比可达2634 dB. 关键词: 太赫兹开关 布拉格光纤 液晶  相似文献   
166.
The Rb(5Dj)+H2→RbH+H photochemical reaction has been studied. Rb vapor mixed with H2 is irradiated in a glass cell with 778-nm pulses which populate one of the 52D states by two-photon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for the relative intensities of the atomic fluorescence 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RbH product near the axis of the cell yield the rate coefficients for the Rb(5D3/2)+H2 and Rb(5D5/2)+H2 reactions, which are (3.6±1.3) ×10^-11 and (1.7±0.6)×10^-11 cm^3/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reactivity with H2 for Rb(5D3/2) is higher than that for Rb(5D5/2).  相似文献   
167.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F对Hβ分子筛进行改性,制备Mo-Ni/F-Hβ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NH_3-TPD、XRD、Py-FTIR和SEM等方法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F改性对该Mo-Ni/F-Hβ催化剂在FCC汽油中硫醇醚化和噻吩烷基化等硫转移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5%含量F修饰的β分子筛制备的催化剂对硫醚化反应和噻吩烷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对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选择性。F的引入可增强Hβ分子筛的中强酸量,降低强酸量,并提高了L/B酸中心比例,这些变化对催化性能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8.
以席夫碱配体N,N′-双(3-甲氧基亚水杨基)乙烯-1,2-二胺(H2salen)为原料,合成了2个新的镧系配合物,即[Dy(salen)_2]_3·3C_2H_9N_2·2CH_3OH(1),[Ho(salen)_2]_3·3C_2H_9N_2·1.5CH_3OH(2),并对其进行了基本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结晶于单斜晶系C2空间群,其金属配位环境类似。配合物1和2在零场和外加磁场下均具有单分子磁体(SMMs)行为。  相似文献   
169.
红外热辐射光源在光声光谱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明确其配光特性是后续光学系统设计的基础。根据水冷散热下红外热辐射光源辐射通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快速获取高功率红外热辐射光源配光特性的方法并对其进行相关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光源辐射通量的最大值在80°的角度处,两侧的辐射通量缓慢减小,能量分散在0°~130°的角度范围内,其中54.5%的能量集中在50°~110°的角度范围内。在长时间稳定的辐射状态下对配光特性进行对比实验,验证快速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ZEMAX软件中突破光源角度的限制,使用测得的数据建立模型并模拟实验流程进行验证。在缺少高功率红外热辐射光源配光曲线的情况下,所提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取配光特性,为光学设计提供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17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硅酸镁锂(Laponite),然后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其进行有机改性,研究了改性后的有机硅酸镁锂(CTMABL)对Cr(Ⅵ)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改性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变小而平均孔径增大.CTMABL样品的d(001)值从改性前的1.23 nm增加到1.79 nm,表明CTMAB进入Laponite层间.随着溶液p H值的提高,CTMABL对Cr(Ⅵ)的吸附效率明显下降;p H8.5时,CTMABL颗粒表面电势为正,能够与Cr(Ⅵ)阴离子发生静电吸引从而提高吸附效率.随着固液比增加,对Cr(Ⅵ)的去除效率迅速上升,当固液比达到4 g/L后去除效率趋于稳定.离子强度对Cr(Ⅵ)吸附过程的影响不明显.CTMABL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传质速率受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过程共同影响.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反应.综合分析认为表面配合作用是主要的吸附机制,同时静电引力在吸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