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88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7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81.
采用Gupta多体势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及淬火方法、分别求解了Fen及Nin(n=2~100)团簇的最低能几何结构及能量. 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尺寸范围内除少数团簇的结构不同外,两类团簇具有相似的基态几何结构,在两类团簇结构演化中皆存在类Ih、类Oh、类D5h和Ih&D5h互嵌套类构型之间的竞争;分析团簇二阶差分能和剩余能表明两类团簇共同的幻数序列为:n=13、19、23、38及55,不同处为Ni26及Fe75 也分别为相应体系幻数团簇.对两类团簇分析其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及平均配位数均可给出幻数成因.在所研究团簇尺寸范围内二者平均结合能均表现出随团簇尺寸增大而总体增大的普遍趋势,但Ni团簇的能量演化明显快于Fe团簇,这与实验观测镍团簇磁性演化明显快于铁团簇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82.
在中等学校里学习化学必须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燃烧以及气体和蒸气的混和物的爆炸。兹提出可供作这个目的用的若干实验。  相似文献   
83.
离子对试剂用于4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液相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在进行复合维生素药物分析、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混料及饲料复合维生素制剂的分析时 ,通常会遇到几种高浓度水溶性维生素的分离问题 ,而这些水溶性的维生素则是有酸性、中性、碱性化合物混合的 ,例如Vc、VBl、VB2 、VB6等。常规的反相色谱法通过改变流动相的pH值 ,离子强度 ,有机相浓度 ,及分离湿度等条件来优化这类复杂物质的分离 ,但其适应范围往往很窄。本文则将简述离子对试剂戊烷磷酸钠 (PICB5)、己烷磷酸钠 (PICB6)和庚烷磷酸钠 (PICB7)用于水溶液性维生素Vc、VB1 、VB2 、VB6的分离 ,结果令…  相似文献   
84.
针对人工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低的不足,分别在图像预处理和检测算法上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加窗的小波变换的杂质检测方法。获取的图像采用高斯同态滤波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然后利用基于加窗的小波变换来提取图像中杂质的边缘特征点,最后采用迭代阈值分割方法来分割目标和背景并通过显示结果中有无亮色区域来判断透明液体中是否含有杂质,若显示有亮色区域,则判此亮色区域为杂质。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现有的其他检测算法较好的判断出了细小而低对比度的杂质,也较好的去除了外界干扰,避免了漏检微弱边缘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5.
基于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技术,建立了绿豆芽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荧光检测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对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样品溶液的p H值调为4.0,萃取溶剂为正辛醇,接受相为p H 12.0的Na OH,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萃取时间为60 min。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富集倍数可达92倍。供体相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的质量浓度在1.71~5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 9,检出限(S/N=3)为0.57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6%~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4.8%。该方法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可用于绿豆芽中吲哚类植物生长素含量的准确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86.
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对象等方面出发,以喀什大学生物专业为例,分析了非化学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问题产生、存在的根源,并提出提高"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87.
选取准东高钠煤为研究对象,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不同温度(150-350℃)下的水热提质处理实验,依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氮气等温吸附模型(BET)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分析了煤样的煤质特性变化以及对CO_2气化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热提质处理后煤样成熟度增加,煤阶上升,钠的脱除效果显著,在300-350℃时脱除率均大于95%。煤焦化学结构致密、有序、稳定;煤样CO_2气化曲线向高温区偏移,气化活性指数呈下降趋势且300-350℃时下降明显。水热提质过程中煤样气化反应活性受到煤阶、碱金属钠含量、物理孔隙结构、化学微晶结构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8.
通过原位水热合成方法直接制备出不同载Ce量的Ce(Ⅳ)-X分子筛,并考察了其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吸附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氮气吸附和NH3程序升温热脱附(NH3-TPD)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分子筛均具备典型的X型分子筛结构,同时Ce(Ⅳ)被较好地引入到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载Ce分子筛的酸性大于X分子筛,而且Ce(Ⅳ)-X分子筛的酸性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吸附实验表明,载Ce分子筛对噻吩的吸附性能明显好于X分子筛。其中,n(Ce)/n(Si)=0.05的分子筛脱硫效果最佳,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2.541 9 mg/g。再生实验表明,加热再生的Ce(Ⅳ)-X分子筛对噻吩仍具有理想的吸附效果。n(Ce)/n(Si)=0.05的分子筛再生后饱和吸附容量为47.512 1 mg/g,约为新鲜吸附剂的90.43%。  相似文献   
89.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Si/蓝宝石衬底上制备了ZnO薄膜,结合快速退火设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500~900℃)及退火气氛(N2,O2)对薄膜的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优化条件得到具有最小半峰全宽及最大晶粒尺寸的薄膜。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氮气氛下退火的ZnO薄膜最佳退火温度为900℃;氧气氛下退火的ZnO薄膜最佳退火温度为800℃。红外(IR)光谱中,退火后Zn-O特征振动峰红移,说明在退火过程中,原子重新排布后占据较低能量位置;同样的退火温度下,氮气氛下退火的薄膜质量更优。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ynchrotron-based XPS)分别表征了未退火及N2,O2下900℃退火的ZnO薄膜,分峰拟合结果表明氧气氛下退火产生更多的氧空位。结构表征结合光致发光(PL)谱表明绿光的发光峰与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90.
构造了k维各向同性谐振子的四类升降算子,及相应的超对称量子力学体系,并讨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