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22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00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184篇
物理学   2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31.
砂土的应力路径本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路德春  姚仰平 《力学学报》2005,37(4):451-459
将微元应力路径线性逼近,转变成与其充分接近且易于计算应变的等平均应力微元和等应力比微元,计算任意加荷应力路径所产生的塑性应变,建立了双屈服面的砂土应力路径本构模型.模型体现了岩土塑性理论分量屈服和非关联流动法则的要求,在p,q平面内根据双线性的屈服线确定了加卸载准则.结合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采用变换应力三维化方法简单、合理地使模型实现三维化.通过试验数据的验证表明,砂土应力路径本构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各种应力路径下砂土的变形和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832.
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在岩石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路德春  江强  姚仰平 《力学学报》2005,37(6):729-736
在已提出的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岩石材料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岩石广 义非线性强度理论,该理论在$\pi$平面上的破坏函数为介于SMP准则和Mises准则 之间的光滑曲线,在子午面上的破坏函数为幂函数曲线. 通过已有不同岩石的真三 轴试验数据对岩石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验证表明,岩石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可以 广泛地适用于各类岩石,描述其$\pi$平面上及子午面上的非线性强度特性;并利 用5种不同类型岩石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对岩石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和Hoek-Brown准 则进行比较,反映了所提岩石广义非线性强度理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33.
通过对江西不同桔园1997年至1998年螨类自然种群消长动态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柑桔品种园中螨类组成有所不同,消长规律年与年之间有所差异,特别是种群数量方面。不同柑桔品种之间的柑桔全爪螨发生时间和数量不同,这也许是不同柑桔品种之间对柑桔全爪螨的抗性不同所致,这同时导致了不同柑桔品种之间长须螨和植绥螨发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34.
不同控制角下附加圆柱对圆柱涡激振动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威霖  及春宁  许栋 《力学学报》2019,51(2):432-440
在弹性支撑的圆柱周围布置直径更小圆柱会影响剪切层发展以及旋涡脱落,进而改变其涡激振动状态.通过不同的布置形式和附加小圆柱个数可以实现对圆柱涡激振动的促进或抑制.激励更大幅值的振动可以更好地将水流动能转化为可利用的机械能或电能,抑制其振动则可以实现对海洋平台等结构物的保护.采用基于迭代的嵌入式浸入边界法对前侧对称布置两个小圆柱的圆柱涡激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系统仅做横向振动,其中基于主圆柱直径的雷诺数为100,质量比为2.0,折合流速为3~11.小圆柱与主圆柱的直径比为0.125,间隙比为0.125.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控制角范围内(30°~90°),附加小圆柱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圆柱涡激振动的状态.当控制角较小(30°)时,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的振动起抑制作用;当控制角为45°~60°时,圆柱的振动分为涡振和弛振两个阶段,在弛振阶段,圆柱振幅随折合流速增加而持续增加;当控制角较大(75°~90°)时,附加小圆柱的促进作用随着控制角增加而减小.进一步地,结合一个周期内不同时刻旋涡脱落以及圆周压强分布,解释了附加小圆柱对主圆柱涡激振动的作用机制.应用能量系数对圆柱系统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弛振阶段由流体传递到主圆柱的能量系数随折合流速的增加逐渐下降,旋涡结构的改变是产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35.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不仅造成能源危机,而且排放的二氧化碳(CO2)会使气候变暖。以清洁、储量丰富的太阳光作为能量来源,将CO2光催化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是缓解当前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CO2在常温常压下非常的稳定,因此需要设计并构筑高效光催化剂来捕捉和转化CO2,以达到高效光催化CO2还原的目的。在众多研究的光催化剂中,金属纳米簇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在光催化CO2还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此,我们首先对金属纳米簇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贵金属纳米簇和非贵金属纳米簇;然后分别对贵金属和非贵金属纳米簇在光催化CO2还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本文通过及时全面概述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从而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36.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学生用品胶黏剂中水分含量,对样品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称取0.6 g样品和0.2 g异丙醇,置于预先加入玻璃珠的具塞玻璃瓶中,加入10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在摇床上以400 r/min速率震荡90 min,静置沉淀,取1μL上清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水的质量分数在5%~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方法检出限为3%。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1%~0.41%(n=6)。该样品处理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测定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37.
甲醇制烯烃(MTO)已成为从非石油资源获取低碳烯烃的最为成功的工业化路线,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MTO反应是一个动态的自催化过程,其中烯烃、甲基环戊烯和芳烃物种作为(自)催化剂.氢转移(HT)反应是构建MTO自催化剂和烷烃副产物的主要途径,对于深入理解MTO反应的动态特性及其复杂反应网络至关重要.作为反应物甲醇/二甲醚发生HT反应的产物,甲醛对MTO反应中自催化的引发和失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甲醛的反应活性高、浓度低且对色谱FID检测器的灵敏度低,因此甲醛难以像其它烃类产物一样通过常规手段进行在线定量监测,迄今甲醛在整个反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仍不清楚,这阻碍了对反应物诱导的HT反应以及整个反应网络的全面认识.本文借助实验及理论计算研究了SAPO-34分子筛上甲醇和二甲醚转化过程中的HT反应,尤其是生成甲醛的反应物诱导的HT反应.首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甲醛的实验方法,实现在真实反应条件下,原位定量监测整个MTO和二甲醚制烯烃(DTO)过程中甲醛浓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将甲醛浓度变化规律与其它反应规律关联起来,更为详细地追踪整个反应过程中H原子的轨迹,并进一步结合DFT计算、o...  相似文献   
838.
针对人工冰场的制冷及热回收需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CO2并行压缩循环,对其进行热力学分析,并与常规循环和喷射循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并行压缩循环的制冷系数最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升高,该循环在跨临界运行时的最佳排气压力要低于常规循环;并行压缩的热回收量最小,但是制热系数和综合COP最高,而且随着环境温度降低,热回收量和制热系数会降低而综合COP会升高;该系统在全年范围内都能提供高效的制冷以及热回收性能。  相似文献   
839.
近场动力学方法已被广泛用于钢筋混凝土的开裂破坏研究,传统近场动力学方法的控制方程与参数是基于同种均质材料的能量方程确定,在处理不同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无法合理反映其界面的力学行为.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机理,提出了近场动力学界面区材料点的相互作用模型,发展了考虑钢筋混凝土界面黏结的键基近场动力学方法.基于键基近场动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能量密度等效方法,提出了界面微弹性参数的确定方法;根据钢筋肋间混凝土的应力分布规律,获得界面材料点域半径与受限楔体半径的等效关系;利用界面黏结-滑移曲线峰值应力对应的滑移变形,给出了界面临界拉伸常数确定方法.通过与2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拉拔试验对比,验证了发展的界面近场动力学方法,并开展了不同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发展的近场动力方法能够合理反映钢筋直径、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以及肋间距对钢筋混凝土界面黏结行为的影响,体现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