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化学   171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57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李忠 《数学通报》2005,44(4):13-18
非欧几何的发现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并对几何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它事关我们对空间的基本认识,事关我们所熟知的欧几里德几何,每位从事基础数学教育的工作者对它的诞生、内容和意义有所了解,可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32.
宋燕  孟凡会  李忠 《分子催化》2016,30(3):243-252
采用柠檬酸凝胶法制备不同温度焙烧的Ni-ZrO_2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结构对低温浆态床CO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减小,金属Ni分散度先增加后减小,Ni晶粒先减小后增大.450℃焙烧的Ni-ZrO_2催化剂金属Ni分散度最高、Ni物种与载体ZrO_2的相互作用最强、对反应物CO分子的吸附作用适中且脱附量大,在260℃、1.0 MPa和H_2/CO摩尔比为3的条件下,CO转化率达到61.6%,且催化活性稳定,750℃焙烧的催化剂反应后金属Ni团聚且晶粒长大,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233.
分别以硝酸铝、硝酸氧锆、硝酸镧和硝酸铈为载体前驱体,与硝酸镍和尿素配制水溶液,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Ni-Al2O3、Ni-Zr O2、Ni-La2O3和Ni-Ce O2催化剂,研究了浆态床CO甲烷化催化性能,并进行了低温N2吸附-脱附、XRD、SEM、TEM、H2-TPR和H2化学吸附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硝酸铝为前驱体制备Ni-Al2O3催化剂时燃烧火焰稳定且持续时间长,达23 s,样品比表面积(468 m2·g-1)和金属Ni表面积(10 m2·g-1)均较大、Ni粒径小(3~5 nm)且分散度高,CO甲烷化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好,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分别达到94%和95%,在100 h的甲烷化反应中未出现明显失活;以硝酸氧锆和硝酸镧为前驱体制备样品时未出现明显的燃烧火焰,持续时间仅为12 s和5 s,催化剂比表面积、金属表面积及催化活性均较低;以硝酸铈为前驱体制备样品时燃烧过程迅速而剧烈,样品比表面积(22 m2·g-1)和金属Ni表面积(5 m2·g-1)小、Ni粒径大且分散性差,甲烷化催化性能最差,CO转化率仅为41%,CH4选择性仅为89%。  相似文献   
234.
分别以在氮气和氨气气氛下热处理得到的活性炭(AC)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u/AC催化剂,考察了AC表面化学性质对催化剂组成、Cu物种颗粒尺寸以及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对AC载体和相应Cu/AC催化剂的表征结果表明,AC在氮气中于600℃热处理后表面大部分羧基被消除,有利于催化剂中Cu物种的分散和减小颗粒尺寸;进一步升高温度至800℃,AC表面部分内酯、酸酐、酚类和醚类官能团被消除,导致催化剂中Cu物种发生团聚和烧结.随着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的减少,前驱体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促进Cu~(2+)还原为Cu+或Cu0.而氨气气氛下热处理会导致AC表面更多含氧官能团被消除,但同时引入了吡啶氮、吡咯氮和4价氮等含氮官能团,更利于催化剂中Cu物种的分散和减小颗粒尺寸.随着表面含氮官能团数量的增加,前驱体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抑制了Cu~(2+)的还原.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Cu物种的颗粒尺寸而改变,当以氨气气氛下于800℃热处理的AC为载体时,Cu物种的颗粒尺寸最小(6.8 nm),催化性能最佳,催化反应的甲醇转化率、碳酸二甲酯(DMC)的时空收率和选择性分别为9.6%,278.7 mg·g-1·h-1和68.3%.  相似文献   
235.
吸附质在球形颗粒的内扩散可用固相内扩散偏微分方程描述,当使用吸附剂球心的浓度为零时,可得到解析解模型;当使用在球心的浓度梯度为零时,只能得到数值解。本文分析了在这两种不同的边界条件下导出的分析解和数值解模型之间的差别,当分别用两种模型计算颗粒内瞬时溶质浓度分布和吸附剂颗粒体积平均吸附量的结果表明:在吸附发生的初期(如τ=0.0001),二者的相对误差为24%,当吸附持续较长时间时,二者的数值基本相  相似文献   
236.
Let Г be a Fuchsian group acting on the upper half plane H. We denote byBel(Г) the set of all Beltrami differentials of Г on H with L~∞-norms less than 1.For each μ∈Bel(Г) there exists a uniquely determiued quasiconformal mapping f_μ:H→H with the complex dilatation μ, which keeps 0,1 and ∞ fixed. Two elementsμ_1 and μ_2 of Bel(Г) are said to be equivalent each other if f_(μ1)|R coincides withf_(μ2) |R. Then the Teichmuller space of Г is defined to be the set of all equivalenceclasses of elements in Bel(Г).  相似文献   
237.
本文的目的是综合介绍Riemann曲面上的拟共形映照极值问题的研究,以及与这种研究有关的 Teichmuller理论。 §1 Teichmuller 极值问题 (1)早在拟共形映照这个词正式见于文献之前,H.Grozsch 就提出并解决了一类非共形映照的极值问题(参看[22]).设f:x+iy→u+iv是矩形R:0≤x≤a,0≤y≤1到矩形R_1:0≤u≤b,0≤v≤1的连续可微映照,把矩形R映照为矩形R_1,且保持顶点对应:0→0,a→  相似文献   
238.
让更多的人了解数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数学家大会明年将在北京举行。这是第一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这样的大会 ,也是新世纪第一次这样的大会。这是我国和世界数学界的一件盛事。我们数学工作者 ,应当借这个机会向社会宣传数学在当今科学技术中的地位与使用 ,让更多的人 ,特别是让广大青少年 ,了解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下面谈几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高科技的基础。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就指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现代数学的研究早就超出了“数”与“形”的范畴。“一般说来 ,数学的对象可以包括客观现实中的任…  相似文献   
239.
本文证明了下列定理:设{fn:D→D}是单位圆D到自身的、关于Poincaré度量的K拟共形调和映射序列,则序列{fn}中有一个在闭单位圆D上一致收敛的子序列,其极限函数也是Poincaré圆上的调和映射.  相似文献   
240.
李忠 《数学学报》1988,31(3):414-424
本文借助于Riemann曲面上的长度谱与极大环域的模,给出了任意的Riemann曲面间存在拟共形同胚的必要条件,并给出了一类特殊无限型Riemann曲面间有拟共形同胚的充要条件.尤其是,证明了一类Teichmuller映射的极值性,将紧致曲面上的Teichmuller的一个定理推广到任意的Riemann曲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