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31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首先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由纳米片组装的粒径为1.5–2μm的Bi2WO6微球,然后在微球表面沉积了不同含量的AgCl (5 wt%,10wt%,20wt%,30wt%),制备了异质结构AgCl/Bi2WO6微球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等手段对所制的光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别为光源,罗丹明B为降解对象测试了其光催化活性,考察复合不同含量的AgCl对Bi2WO6光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沉积AgCl对Bi2WO6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能和光吸收性能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大幅度提高了Bi2WO6的紫外和可见光催化活性.当复合20wt%AgCl时, AgCl/Bi2WO6光催化活性最佳,紫外光下比纯Bi2WO6提高了2.2倍,可见光下提高了1倍.这主要是由于形成的AgCl/Bi2WO6异质结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了其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32.
煤在不同燃烧方式下环烃类化合物排放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煤在燃烧过程中不仅排放大量飞灰、烟尘、重金属、NO。、SO。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同时也排放相当浓度的苯系物、脂环烃、多环芳烃等环烃类有机物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l‘-’l。特别是PAHS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并主要产生于煤的不完全燃烧过程。因此研究煤在燃烧过程中排放环烃类物质的一般规律,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控制其排放的有效方法打下基础,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曾用美国HP公司色谱/质谱/红外三联仪系统研究了原煤二氯甲烷浸取液中和原煤在自制小型试验台架上燃烧排放烟气富集液中环烃类化合物分布特…  相似文献   
33.
34.
为了研究CuO/γ-Al_2O_3催化低浓度甲烷燃烧性能,采用普通浸渍法和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的方法分别制备了CuO/γ-Al_2O_3和CuO/γ-Al_2O_3-P催化剂,并用于低浓度甲烷燃烧,考察了Cu负载量和等离子体改性工艺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负载量为7%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强。改性气体、气体空速、放电电压、放电频率、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均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氧气适合用作催化剂的改性气体,而氮气不宜作为改性气体使用。氧气作为改性气体时,最佳的改性工艺条件为峰峰值电压45 kV、放电频率14.71 kHz、等离子体处理时间30 min、氧气空速20 mL/(min·g)。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可使t10降低23℃、t50降低6℃、t90降低19℃,同时,可使反应的活化能由79.27 kJ/mol降低为76.12 kJ/mol。催化剂的SEM、BET、XRD、XPS、H_2-TPR表征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对催化剂的改性作用主要在于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促使催化剂中Cu周围电子云密度降低及体相氧向表面氧迁移,从而利于甲烷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和转化。  相似文献   
35.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色谱-质谱-红外三联仪,研究了我国典型煤种──青山烟煤中二氯甲烷(CH2Cl2)的41h浸取液和800℃燃烧排放烟气中脂环烃、苯系物、多环芳烃(PAHs)等环烃类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并用PAHs标样对原煤浸取液和烟气中PAHs排放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两种排放源中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比较,获得了原煤及燃后烟气中环烃类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6.
用正交回归,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铟和锡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双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铟和锡在0.01%次甲基蓝和2.5%草酸底液中的示波极谱二次导数峰高与铟、锡浓度之间的两个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将此二模型用于铟、锡两组分共存体系的同时测定。与文献方法相比,本法具有两组分相对浓度允许范围宽的显著优点,为重叠不太严重的极谱体系中两组分同时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铟和锡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在92.2~108.8%之间。  相似文献   
37.
采用自制的介质阻挡放电实验系统,进行了甲烷/水蒸气大气压下重整制氢实验研究。考察了水碳比(水蒸气/甲烷物质的量比)、气体总流量、放电电压和放电频率对甲烷转化率及氢气等主要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和氢气产率随着水碳比和放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气体总流量和放电频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在放电电压18.6 kV、放电频率9.8 kHz、水碳比3.4、反应气体总流量79 mL/min时,获最大氢气产率(14.38%)。此外,利用发射光谱对放电过程中的活性基团进行了原位诊断,得到了CH·、OH·、H2及Hα活性粒子的光谱信号强度随实验参数的变化规律,并结合放电机理推测了氢气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38.
磁珠法提取核酸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关键一环。基于此,以安全无毒的酵母RNA为对象,开发了一个涉及多学科化学知识交叉的综合实验,包括Fe3O4纳米磁珠制备与表征、RNA提取方法建立与机制探究、实际样品应用等。本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关注公共事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39.
IgG是人血清中主要抗感染的抗体, 约占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75%, 被视为判断健康或疾病的一个指标. 本文通过对IgG的检测, 探讨了纳米探针免疫凝聚压电传感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晏蓉  朱丽华  朱海晶  施文赵  朱玲芳 《色谱》1996,14(4):271-273
 采用美国惠普公司色谱-质谱-红外三联仪,研究了我国典型煤种──青山烟煤中二氯甲烷(CH2Cl2)的41h浸取液和800℃燃烧排放烟气中脂环烃、苯系物、多环芳烃(PAHs)等环烃类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组成及含量。并用PAHs标样对原煤浸取液和烟气中PAHs排放进行了定量评价。通过两种排放源中各有机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比较,获得了原煤及燃后烟气中环烃类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