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化学   30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2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1.
用分数Maxwell模型对聚合物PTFE(Polytetrafluoethylene)的应力松弛过程进行了研究. 分数Maxwell模型的渐近行为是确定其参数的基本依据, 但根据实验数据确定的松弛时间与渐近解成立的条件并不自恰. 通过适当选定松弛时间, 利用起始时段的实验数据确定初始松弛指数和松弛模量, 并适当优化末端松弛指数, 分数Maxwell模型可以对粘弹性应力松弛过程给出非常好的描述.  相似文献   
612.
以手性四氢吡咯片段3a和3b为起始原料, 采用汇聚式合成策略, 完成氮杂Solamin类似物(threo-trans-erythro)的两个对应的光学异构体2a(15S,16S, 19S,20R, 34S)和2b(15R,16R,19R,20S, 34S)的不对称合成. 化合物的结构以及四氢吡咯片段的立体构型均通过NMR波谱解析的方法得到确证. 这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具有相近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13.
以SnO2为载体, 采用沉积沉淀法(DP)、共沉淀法(CP)和浸渍法(IM)制备了金负载Au/SnO2催化剂, 同时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M-Au/SnO2(M=Pd, Pt)双金属负载催化剂. 通过X射线衍射(XRD)、BET比表面积测定、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 并测定其对CO的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与CP法和IM 法相比, DP法制备的Au/SnO2-DP 催化剂, Au 颗粒(<5 nm)较小, 分布均匀; Au/SnO2-DP 中的Au 是以金属态Au0存在, 而Au/SnO2-CP 和Au/SnO2-IM 中, 金以Au0和Au3+的混合价态存在, 在Au/SnO2-DP和M-Au/SnO2中的Au、Pt、Pd和Sn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Au/SnO2-DP 催化性能明显优于Au/SnO2-CP 和Au/SnO2-IM. Au与Pt 和Pd的双金属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不同方法制备Au/SnO2催化活性的差别主要是由于Au颗粒大小和Au氧化态的不同而产生. 而M-Au/SnO2活性提高, 可能是由于Au与Pt 和Pd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14.
乙烯是合成聚乙烯的原料,其主要来源是石油裂解气,其中少量的乙炔杂质会严重毒化生产聚乙烯的催化剂,因此需要将其去除.对于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传统工业上使用的是Pd基催化剂,尽管其乙炔转化率很高,但对乙烯的选择性很低.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IB族金属(Au,Ag和Cu)与Pd形成的合金单原子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乙烯的选择性.作为与Pd同组的非贵金属,Ni催化剂在多种催化加氢反应中显示出优异活性,而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Ni是否能够替代贵金属Pd尚无定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IB金属对Ni/SiO2催化剂乙炔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与Pd/SiO2催化剂不同,单金属Ni/SiO2催化剂在低温下不具有活性.将IB金属添加到Ni/SiO2催化剂中,可以显著提高其催化活性以及对乙烯的选择性.其中,AuNix/SiO2和CuNix/S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还原温度升高而提高,而AgNix/SiO2催化剂对预处理温度不敏感.通过调变IB/Ni原子比和还原温度优化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发现优化后的三种催化剂(CuNi0.125/SiO2、AgNi0.5/SiO2和AuNi0.5/SiO2)的活性和选择性随反应温度升高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催化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CuNi0.125/SiO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尽管AuNi0.5/SiO2的初始活性最高,但是稳定性最低.采用XRD、TPR和微量吸附量热等表征手段对不同IB金属对Ni基催化剂性质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考察.以Cu-Nix/SiO2催化剂为例,H2-TPR测试结果表明,Cu-Ni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形成使得还原温度低于相应的单金属催化剂,表明铜和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此外,通过TPR获得的CuNix/SiO2催化剂上的氢气消耗量与理论耗氢量相吻合,表明在还原处理的过程中双金属催化剂中的CuO和NiO可以被完全还原.乙炔的微量吸附量热结果表明,在CuNi0.125/SiO2,AgNi0.5/SiO2,AuNi0.5/SiO2和Ni0.5/SiO2催化剂上的初始吸附热分别为187,196,304和103 kJ/mol,即它们的初始乙炔吸附强度顺序为AuNi0.5/SiO2>AgNi0.5/SiO2>CuNi0.125/SiO2>Ni0.5/SiO2.该结果与三者的初始催化活性顺序一致,表明IB金属的加入可以增强乙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从而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15.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研究了羟基磷灰石(HAP)(001)和(100)晶面上的水分子行为,发现HAP晶面间的水是处在高电场和高内压的环境下,并可在晶面处形成2~3层高度结构化的水层,这些水具有有序结构和类冰固化特征。其中在HAP晶体的[001]方向具有较强的极性,相对于[100]方向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有序结构化水层。研究发现HAP-水界面处钙和磷酸根位点分布和水分子的吸附位点相关,并且水在HAP界面上的吸附形式具有多样性。该工作揭示了HAP界面结构化水层的形成及其结构细节特征。HAP晶面附近的结构化水层可阻止溶液离子自由出入晶面,对HAP颗粒在水溶液中的动力学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6.
在气/液界面上,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作用与阴离子型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形成复合膜, 并压缩沉积得到LB(Langmuir-Blodget)膜. 利用表面压-表面积(π-A)曲线、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研究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8H37(CH3)2N+-(CH2)s-N+(CH3)2C18H37]·2Br-, 简写为18-s-18, s=3, 4, 6, 8, 10, 12)与DNA(双链DNA(dsDNA), 单链DNA(ss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对18-s-18在不同下相表面的分子面积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连接基团和下相的DNA对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性质有很大影响. 此外,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对DNA的吸附能力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17.
La促进型六铝酸盐Ba1-xLaxFeAl11O19-δ催化甲烷燃烧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碳酸铵水溶液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Ba1xLaxFeAl11O19δ六铝酸盐型催化剂,并以甲烷燃烧为探针反应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活性.La部分取代Ba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甲烷燃烧活性,且随La取代量的增加,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呈规律性变化,镧、钡之间存在最佳配比,活性最好的催化剂为Ba0.2La0.8FeAl11O19δ,其催化甲烷燃烧的起燃温度仅有495 ℃(VCH4:VO2:VN2=1:4:95).XRD和SEM结果表明,不同含量镧掺杂的材料经1 200 ℃焙烧5 h后,呈现典型的六铝酸盐结构特征;不同温度的焙烧实验表明掺杂镧能够促进六铝酸盐相的形成.Diffuse UV-Vis表征表明催化剂中的铁呈+3价,Diffuse UV-Vis, TPR和FT-IR结果表明Ba、La、Fe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18.
研究了显色剂1,5-二(2-羟基-5-氯苯)-3-氰基甲(月替)(HCPCF)光度法同时测定锌和铜的方法.分别在pH 7.0乙酸铵和pH 3.6乙酸-乙酸钠介质中,Triton X-100存在下,锌和铜与HCPCF分别形成稳定的1∶1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645nm和62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3.16×104L·mol-1·cm-1和3.10×104L·mol-1·cm-1,在0~30μg/25ml浓度范围内均符合比耳定律.可直接用于药物中微量锌和铜的测定.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619.
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聚乳酸是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 ,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 ,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聚乳酸共混体系中另一组分的生物降解性 ,将聚乳酸共混体系分为完全可生物降解共混体系和部分可生物降解共混体系两类。针对体系的相容性和结晶结构以及在提高PLA的性能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综述了聚乳酸共混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其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20.
Different types of stilbene derivatives (D-π-D, A-π-A, D-π-A)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M1, and specially, equilibrium geometries of symmetrical stilbene derivatives (D-π-D) were studied using of PM3. With the same method INDO/CI, the UV-vis spectra were explored and the posi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two-photon absorption were predicated by Sum-Over-States expression.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structures, spectra and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substituents on two photon absorption cross-sections was discussed micromechanic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