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33篇
晶体学   1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制备的氧化石墨凝胶和聚苯胺纳米线为原料, 将二者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合超声分散, 再以混合分散液为前驱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得到三维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聚苯胺(PANI) (RGP)复合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X射线衍射(XRD),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超级电容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既保持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基本形貌, 又能使聚苯胺较好地镶嵌在还原氧化石墨烯的网状结构中; 且当氧化石墨与聚苯胺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材料在0.5 A·g-1电流密度下比电容可高达758 F·g-1, 即使在大电流密度(30 A·g-1)下其比容量仍高达400 F·g-1,在1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为86%, 表现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其超级电容性能远优于单纯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和聚苯胺, 其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可归咎于二者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2.
孙红娟  彭同江  陈彦翠  古朝建 《化学学报》2011,69(17):2003-2008
基于蒙脱石层间域的二维纳米反应器属性,通过溶剂化作用,将氧化钛前躯体钛酸丁酯引入有机季铵盐阳离子插层的蒙脱石层间域中,并使其在蒙脱石层间域中水解、成核和相变结晶.采用XRD、原位升温Raman光谱、TEM分析手段研究了钛酸丁酯进入蒙脱石层间域过程,以及钛酸丁酯在蒙脱石层间域中水解和TiO2成核及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钛酸...  相似文献   
53.
以钛酸丁酯和季铵盐改性有机蒙脱石为原料,采用原位水解法和原位脱羟法制备了TiO2/蒙脱石纳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表征了不同焙烧温度下TiO2/蒙脱石纳米复合物中TiO2的结构相变,并与不同焙烧温度下纯TiO2的结构相变进行对比。结果发现TiO2/蒙脱石纳米复合物中TiO2从锐钛矿相开始转变为金红石的最低温度要比纯TiO2从锐钛矿开始相转变为金红石的最低温度高200℃,且在焙烧温度1 200℃时还存在锐钛矿相,而纯TiO2在焙烧温度800℃时就全部转换为金红石相。TiO2/蒙脱石纳米复合物中TiO2和纯TiO2的平均晶粒度都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但TiO2/蒙脱石纳米复合物中TiO2的平均晶粒度要小于相同温度下焙烧纯TiO2的平均晶粒度。表明蒙脱石结构层的硅氧结构抑制了TiO2晶型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进而使相变温度升高,同时阻碍了晶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54.
本文研究了磷石膏在醋酸铵溶液中不同溶剂浓度、溶解温度、固液比、溶解时间对磷石膏溶解量和溶解后残渣物相的变化,采用XRD对滤渣样品的物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磷石膏溶解量随着醋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减小的原因是浓度太大时生成硫酸铵沉淀.随着温度的升高,磷石膏溶解量的增加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温度为60℃时生成铵石膏,100℃时生成硫酸铵钙;随着固液比的增大,磷石膏溶解量先增大后减小,固液比越大,越易生成铵石膏.当固液比为8.3 g∶100 mL时,在10 min时,磷石膏溶解量即达到最大,随后基本保持不变,2 min时生成硫酸铵.固液比为10.0 g∶100 mL时,随着溶解时间的增大,磷石膏溶解量先增大后减小;溶解时间越长,越易生成铵石膏.在90℃时,8 mol/L醋酸铵溶液,固液比为10.0 g∶100 mL,优化时间区间为10~30 min,20min时磷石膏溶解量可达最大8.86 g/100 mL,溶解率为88.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