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7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车牌的定位对车牌识别的成功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了通过校正倾斜的车牌提高车牌在倾斜情况下字符识别的准确率,针对小型车蓝底白字的车牌提出了一种基于RGB色彩空间与Hough变换的车牌校正定位算法。对无倾斜情况的车牌可以直接定位,对于存在明显倾斜的车牌可以实现倾斜校正并定位。对车牌无倾斜情况的定位准确率为93%,倾斜车牌的定位准确率为88%。  相似文献   
32.
针对目标跟踪过程中存在的光线变化及目标遮挡等复杂情况所导致的跟踪目标的丢失或跟踪错位等问题,采用特征融合的策略,将其用于粒子滤波框架中进行跟踪。利用特征融合加权直方图的方法来描述目标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并对变化的目标自适应地更新参考目标模型,能有效地处理视频中由于旋转、遮挡、光线变化带来的影响。实验证明,提出的算法在保证跟踪精确性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33.
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驱技术中, 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HPAM)存在不易注入、剪切降粘显著和耐温抗盐性能差等问题。 本文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 采用过硫酸胺(NH4)2S2O8和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作为支化结构复合引发体系, 通过共聚后水解工艺, 合成含支化结构耐温抗盐驱油共聚物P(AM/AMPSNa/AANa)。 研究了引发温度、链转移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13C NMR表征了产物结构。 筛选特性黏数1915 mL/g左右的共聚物, 进行性能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共聚物具有优异的耐温抗盐性能、抗剪切性能、抗老化性、注入性和驱油性能, 可应用在中低渗透高温高盐油藏三次采油中。  相似文献   
34.
为了对沉积在大曲率球面零件表面的光学膜厚分布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首先确定了工艺配置,然后通过数学建模确定出计算函数式,最后通过数值积分分别对蒸发源为点源(n=0)和蒸发源为面源(n=1,2)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后表明:在本文确定的工艺条件下,n=2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证明采用本文设计的建模方法结合恰当的蒸发源发射特性,通过数值计算,完全可以对大曲率球面零件的膜厚分布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5.
针对人体尺寸自动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CL点云库的交互式算法。通过单台Microsoft Kinect采集人体点云数据,使用邻域平均法进行去噪预处理;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选取特征点得到所对应的点云轮廓;采用改进的凸包算法估算人体胸围、腰围、脖围尺寸。实现了全面的非接触式人机交互,具有操作便捷、速度快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交互式人体尺寸提取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改进的凸包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尺寸精度;提取的人体尺寸满足GB/T 23698-2009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6.
荧光分子层析中的全时间分辨图像重建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丽敏  和慧园  高峰  赵会娟 《光学学报》2008,28(7):1262-1268
在荧光分子层析(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FMT)中.全时间分辨(Time Resolved.TR)测量包含了最多的光子传输信息.基于有限元一有限差分扩散方程的正向模型和Newtown-Raphson的逆向模型,将全时间分辨方法用于时域荧光分子层析中.用模拟数据对算法在空间分辨率、定量性、重建尺寸和灰度的保真度以及噪声稳健性等方面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实时重建荧光产率和荧光寿命图像.与以前发展的基于广义脉冲谱技术(Generalized pulse spectrum technique,GPST)的特征数据法进行图像重建相比较.整体上优于广义脉冲谱技术.  相似文献   
37.
电子倍增电荷耦合器件的调制传递函数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志伟  程灏波  宋谦  尚媛园 《光学学报》2008,29(9):1710-1716
基于傅里叶功率谱理论,提出应用随机白噪声图案透射靶标的测量方法分析倍增过程对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通过建立系统综合模型,给出了倍增调制传递函数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实验测量获得了不同倍增增益时的倍增调制传递函数.实验结果表明,与无倍增时相比,倍增对系统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高倍增增益时,在Nyquist频率处,调制传递函数平均下降达30%.对实验中辅助成像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混叠噪声和对焦判断的方法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8.
尚媛园  关永  张伟功  赵晓旭 《光学学报》2008,28(s2):317-322
CCD图像传感器是目前科学成像领域主流的固体成像器件。一般而言, 当成像系统中使用CCD器件时, 首先需要测量它的一些性能指标, 这是判断该CCD器件是否满足整个系统性能要求的重要依据。对CCD成像器件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探讨, 涉及的参数包括增益、噪声、电荷转移效率、线性和满阱电荷等。研究重点是如何应用扩展像素边界反应方法及同位素X射线方法检测CCD的电荷转移效率, 以及利用X射线方法测量器件的增益。最后以理论研究为基础, 发展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CCD器件检测方法, 同时基于E2V公司4K×4K芯片CCD203_82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 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9.
基于手机陀螺仪的航向推算误差是影响行人航位推算定位的重要误差源之一.为了修正陀螺仪引起的航向漂移、抖动等误差,借助高级启发式漂移消除法(AHDE)在航向修正上的特点,将基于足绑式IMU的AHDE算法改进并应用于智能手机的行人航向推算中.首先利用互补滤波算法初步估算航向,通过时域内航向及其变化幅度判断行人是否直行或者沿主...  相似文献   
40.
固体表面三维荧光是一种表征固态有机质组分与结构的先进技术,不需要提取固体样品中的溶解性有机质,直接对固体样品进行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信息量大的特点。利用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技术、聚类分析(HCA)与分类回归树(CART)模型等分析手段,提取乌梁素海表层底泥中的荧光组分,识别影响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揭示有机组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根据污染程度的不同,采集了10个表层底泥样品(1#—10#),检测未处理样品和加热处理样品的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二者之差得到湖泊底泥有机质的固体表面三维荧光光谱。采用PARAFAC技术,提取了4个主要的荧光组分(C1—C4)。C1为类色氨酸物质,主要来自于内源。C2为类富里酸物质、C3为可见区类胡敏酸物质、C4为紫外区类胡敏酸物质,C2—C4主要来自于陆源。四个荧光组分的总含量在北部最高,南部次之,中部最少。C2—C4的总含量高于C1,表明湖区底泥有机质主要来源为陆源。C1在湖区南部的含量高于北部与中部,表明C1可能与大量水生植物的生长代谢有关。C2含量的空间分布为北部>南部>中部。C3在北部地区的含量远高于南部和中部,是北部地区底泥的代表性物质。C4与C2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相同。基于荧光组分HCA,得出C2与C4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C3与C1是区别底泥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基于采样点HCA,可将湖区底泥分为3个不同区域,分别为北部重度污染区、南部中度污染区与中部轻度污染区。利用CART模型,进一步验证了C3与C1是识别底泥有机质特征的关键因子,使湖区底泥的分类结果更为精确,同时为后续乌梁素海底泥污染特征与污染来源的探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