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化学   40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90篇
数学   251篇
物理学   37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ANALYSISOFINTERPHASEMECHANICALBEHAVIORWITHINTERFACEELEMENTINTHECOMPOSITEMATERIALSANALYSISOFINTERPHASEMECHANICALBEHAVIORWITHIN...  相似文献   
992.
李会知  叶倩 《实验力学》1997,12(3):416-420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上海电视塔上下球体的风压和气动力.结果表明:两球体的压力分布均不同于光滑圆球,阻力比超临界光滑圆球大得多.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提出一种在多处理机系统上进行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方式及称之为∑通讯的通讯方法,对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94.
负载型 Au基催化剂在工业过程中具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应用,如催化加氢/脱氢过程、精细化学品合成、能源催化转化及环境保护等过程,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Au基催化剂活性物种或活性中心基本由纳米粒子或化合物构成,但在应用过程中因 Ostwald熟化效应或粒子迁移作用,尤其是高温高压等苛刻反应条件下,均随应用时间延长从小尺寸粒子逐渐长为大粒子,造成活性降低或完全失活,这也是负载型催化剂失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因成本、稀缺等特性,负载型 Au催化剂的烧结问题是影响和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因素.除可通过载体改性、助剂和官能团配位稳定等方法来延缓其失活过程外,对已烧结催化剂的高效、快捷和绿色的再分散/再生过程也具有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活性炭载 Au催化剂(Au/AC)广泛应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中,以期替代高毒性的汞基催化剂,但在反应过程中因高活性的 Au3+物种易被还原而形成 Au0物种进而烧结导致失活;如新鲜 Au/AC催化剂表面的 Au粒子尺寸为1-2 nm,经乙炔氢氯化反应后变为33 nm左右;随之在453 K、0.1 MPa、乙炔体积空速(GHSV)为600 h-1、氯化氢与乙炔摩尔比为1.1的反应条件下,乙炔转化率从81.8%降至11.2%.如何有效对大粒子 Au再分散/再生可为其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有研究表明,气相 CH3I在甲醇羰基化反应过程中明显改变 Au/AC表面的 Au粒子尺寸;或采用浓盐酸或王水也可将烧结的 Au/AC催化剂进行再分散/再生.但已有的 Au基催化剂再分散/再生过程均伴随着强酸、强氧化或高毒性在分散剂的应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后续处理有明显的局限性,且再分散机理尚不明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文采用系列卤代烃(碘代烃、溴代烃和氯代烃)对烧结的 Au/AC进行再分散/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常压条件下 CHI3可以快捷高效地对烧结 Au/AC催化剂进行再分散/再生,具有最优的再分散性能;通过对系列碘代烃 C-I键的解离能分析,发现 C-I解离能越低越有利于大粒子 Au的再分散.同时,溴代烃和氯代烃对烧结的 Au/AC催化剂也具有再分散能力,但比碘代烃的再分散效率低. C-X键的解离能与再分散效率有高相关性,即 C-X键的解离能越低越有利于 Au的再分散.总体上,三类卤代烃再分散效率高低顺序为 C-I>C-Br>C-Cl.进而,通过不同分散过程中 Au粒子分散状态推测了卤代烃对 Au粒子的再分散机理,即卤代烃先在 Au粒子表面化学吸附,然后 C-X键解离,形成 Au-X物种,小粒子 Au在 AC表面聚集并稳定,最后形成高分散 Au粒子(粒径<1 nm)催化剂.以乙炔氢氯化反应考察了再生 Au/AC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上乙炔转化率可达79.4%,基本恢复至初始水平,且该方法可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多次高效再生.  相似文献   
995.
李绿洲  蒋继乐  卫荣汉  李俊鹏  田煜  丁建宁 《物理学报》2016,65(1):18103-018103
磁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磁记录和磁润滑等领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因其良好的介电性,能够用作磁性材料的表面涂层.本文对外磁场作用下,外加载荷和磁场强度对往复滑动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薄膜双膜系摩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双膜体系的摩擦性能随载荷和磁场强度改变而变化;但在干摩擦和硅油润滑两种模式下,磁场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理论分析了磁场作用下磁场诱发的磁性力与摩擦副物理性质变化对摩擦力和摩擦系数的影响,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研究结果为磁性薄膜的界面介质设计与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橙皮素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橙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紫外光谱法确定了最佳功能单体与配比,优化了合成条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静态吸附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空白印迹聚合物,且此聚合物对柚皮苷、橙皮苷、柚皮素和橙皮素的相对选择系数分别为1.40,1.39,1.59和2.89,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4种黄烷酮有较好的选择性。将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对枳实提取液进行分离和富集,结果表明上述4种黄烷酮的提取率分别为72.6%,61.1%,95.4%和93.5%,分离富集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枳实中4种黄烷酮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paper,the nonlinear axial symmetric deformation problem of nonhomogeneousring-and stringer-stiffened shells is first solved by the exact analytic method.An analyticexpression of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 resultants is obtained and its convergence is proved.Displacements and stress resultants converge to exact solution uniformly.Finally,it is onlynecessary to solve a system of linear algebraic equations with two unknowns.Four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which indicate that satisfactory resultscan be obtained by the exact analytic method.  相似文献   
998.
作为本文作者研究工作的继续,本文提出了处理三维弹塑性有限变形问题边界元法中二次元区域弱奇及Cauchy 主值奇异积分的二次极坐标变换—分析去奇法.该方法先通过适当的二次极坐标变换降低奇异积分的奇异性,然后利用Causs 散度定理去除Cauchy主值积分的奇异性.通过三维弹塑性及三维有限变形问题数值算例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及数值稳定性,并且实施较方便.本文方法可直接推广应用于二阶以上高阶元离散模型奇异积分处理.  相似文献   
999.
叶枫 《物理通报》2015,34(10):62-64
: 在“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一节新课的教学导入设计时, 从现实生活引入, 启发学生思考, 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获得具有均匀的倒金字塔表面微结构的多晶硅,提出了一种新腐蚀加工方法。通过建立一个相互正交的超声驻波场,来协助硅的化学侵蚀并改善其对光的吸收能力。首先对硅片表面结构进行一些比较,在二维上建立网格状的数学模型。然后建立网格中粒子运动的控制理论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设计实验用于检验超声驻波对粒子的运动控制效果。多晶硅侵蚀结果说明将超声驻波应用在网格化微加工上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